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力, 是生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定量探讨亚热带自然林演替后期森林生态系统树木多样性与生物量或生产力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中国南亚热带长期永久性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以及地形和土壤养分数据, 分析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木多样性与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 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 结构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此外, 不同环境因子对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其中土壤含水量对生产力有显著影响, 物种多样性指标与部分地形和土壤因子均有相关性, 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更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 结构多样性对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单独效应的解释率最大, 分别为35.39%和5.21%; 其次是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共同效应, 对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解释率分别为13.66%和3.53%; 地形和土壤因子的解释率较小。同时, 结构方程结果也表明, 结构多样性对生物量有较强的直接正影响; 生物量对生产力有强烈的直接负影响, 结构多样性通过增加生物量明显地减少了生产力; 土壤和地形因子主要是通过物种和结构多样性间接影响生物量和生产力。综上, 本研究认为在南亚热带森林演替顶极群落中, 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对促进群落生产力和生物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绝缘子在调控真核基因时空特异表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子阻断和异染色质屏障.已经有竞争、阻断和成环等模型描述其增强子阻断功能;而它的异染色质屏障功能主要是通过影响染色质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来实现.已经确定的绝缘子包括果蝇基因组中的染色质特化结构(specialized chromatin structures, scs)和scs、gypsy、鸡珠蛋白β基因座上游的DNaseⅠ高敏感位点cHS4以及小鼠或人Igf2/H19基因座上的印记控制区(imprinting control region, ICR)和DNA甲基化区域(DNA methylated regions, DMR)元件等.许多转录因子参与绝缘子的基因调控作用,例如脊椎动物中的CCCTC结合因子(CCCTC binding factor,CTCF).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还可以在基因组中发现新的绝缘子元件.  相似文献   
53.
54.
于2016年5月10日至2016年11月10日,在连云港浅海底播和池塘养殖环境下比较研究了文蛤"万里红"、"万里1号"、"万里2号"3个品种(系)商品贝养殖生长性能。6个试验组分别为池养万里红(CW)、池养万里1号(CW_1)、池养万里2号(CW_2)、底播万里红(DW)、底播万里1号(DW_1)、底播万里2号(DW_2)。结果显示:幼贝经60 d养殖,CW_2组壳长显著大于CW、CW_1、DW和DW_1组(p0.05);壳高和体重显著大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壳宽显著大于CW、CW_1、DW和DW_2组(p0.05)。幼贝经120 d养殖,CW、CW_1和CW_2组壳长显著大于DW、DW_1和DW_2(p0.05);CW和CW_2壳高显著大于CW_1,DW、DW_1和DW_2(p0.05);CW和CW_2壳宽均显著大于CW_1和DW (p0.05);CW体重显著大于CW_1(p0.05)。幼贝经180 d养殖,DW_1和DW_2组壳长显著小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CW、CW_1和CW_2在壳高、壳宽和体重指标上显著大于DW、DW_1和DW_2(p0.05)。以上研究表明,文蛤幼贝养成商品贝,"万里"3个新品种(系)在连云港本地池塘养殖优于海区底播养殖;在池塘养殖模式中,前期"万里2号"具有生长优势,中后期"万里"3个品种(系)末体重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5.
【目的】本文旨在构建可表达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基因与转移载体pUC-TK12连接,同时插入LacZ报告基因和一双向启动子;将重组转移载体转染已接种山羊痘病毒的BHK-21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纯化,对重组病毒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应用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免疫印迹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重组病毒进行不同温度、酸碱度、有机溶剂和紫外照射等处理,进行TCID50评价。rGpv-F1L免疫小鼠后,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其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成功构建重组病毒转移载体pTL-F1L,将转移载体转染BHK-21细胞后,通过蚀斑纯化获得了可稳定遗传的rGpv-F1L。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发现其可稳定表达F1L蛋白。55℃30min或紫外照射1h即可灭活重组病毒,且其对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较敏感。接种重组山羊痘病毒的小鼠40d内机体可持续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与接种Gpv病毒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本文获得了可稳定表达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疫苗候选株,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生物学活性,为同时预防羊传染性脓疱病和羊痘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6.
紫背天葵是秋海棠科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因其独特的药用功效而价值较高,野外资源因过度采摘而处于濒危状态。主要介绍了紫背天葵的植物形态特征和群落组成、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植化属性、人工繁殖及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紫背天葵的保护、生产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生态、技术与社会三方面内容的保护措施及未来的研究应用方向,以期实现对紫背天葵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7.
为探究牦牛心肌发育过程中组织学结构的变化,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初生和成年牦牛心肌的组织学结构、心钠素(ANP)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初生牦牛心肌细胞数量少且细短,闰盘为直线型或V型,心肌细胞间以Ⅲ型胶原纤维为主,Ⅰ型胶原纤维较少;成年牦牛心肌细胞粗长,其数量是初生牦牛的2倍,闰盘呈竹节样吻合或阶梯状,心肌细胞间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初生和成年牦牛,ANP在心房肌细胞中均表达强烈,且右心房表达量显著高于左心房,心室肌细胞中不表达。ANP在普肯耶纤维中有少量表达。初生牦牛心房肌细胞ANP表达量高于成年牦牛。在心肌细胞膜和胞质内,初生牦牛Cx43表达强于成年牦牛,但在闰盘内,成年牦牛Cx43表达强于初生牦牛。Cx43在初生和成年牦牛的普肯耶纤维中均呈膜阳性。结果提示,初生与成年牦牛相比,成年牦牛的心肌细胞变粗长且数量增多,ANP在心房肌表达减弱,Cx43在闰盘表达更显著,说明成年牦牛较初生牦牛适应循环变化的代偿能力呈进行性减弱;细胞间牢固性增加,有助于实现心肌收缩信号的迅速传导。  相似文献   
58.
风水林是区域乡土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种源地, 也是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地。以广州市增城钟岭村的风水林为对象, 研究其群落结构和生境特征, 并分析群落内珍稀濒危植物格木和土沉香的种群特征。在800 m2 样地内有维管束植物31种, 隶属于21 科28 属, 以热带分布科和属占优势。林内优势种有5 种。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 个层次, 缺少层间植物。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为主。该风水林内有珍稀濒危植物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和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格木以大个体为主, 缺乏幼苗, 自然更新不良, 而仅有1株土沉香幼苗。为了保护区域内的乡土种种源, 建议将广州市内有珍稀濒危植物生长的风水林设为自然保护小区并进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就地成形载药装置概念、形成机制和应用前景并以PLA/PLGA及PLA/PLGA与PEG的三嵌段共聚物为基质的就地成形植入物,在其形成机理、制备条件、降解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论是由这两类聚合物制备的就地成形植入物在药物缓释方面有着许多优良特性,但同时也有各自不足之处,它们是处于进一步研究发展阶段的新型药物缓释装置。  相似文献   
60.
根据GenBank公布的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的Ⅰ型菌毛pilA基因和外膜蛋白C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引物,并以分离的致病性鸡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经PCR特异性扩增出pilA基因和ompC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别为549 bp和1104 bp,与GenBank报道的参考菌株的两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高达98.18%和97.28%.将扩增得到的两个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得到两个重组质粒pETpilA和pETompC.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重组菌株BL21(pETpilA)和BL21(pETompC),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分别可见表达的20 kD和40.9 kD的特异条带;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可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将表达的菌毛蛋白和外膜蛋白的菌株分别制成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小鼠后,具有很好的保护能力.表明这两株基因工程菌株有望作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