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是蚓螈目Gymnophiona在我国分布的唯一物种.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版纳鱼螈的分布范围及演化历史等信息的了解,本研究通过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就其分布、起源及扩散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我国境内的版纳鱼螈均属同一物种,尚未出现种的分化.研究中明确证实了版纳鱼螈在泰国和越南的分布,提示了版纳鱼螈在中南半岛广为分布,甚至可能达到马来西亚境内.结果还提示水系对版纳鱼螈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在湄公河水系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现有的信息提示版纳鱼螈有可能起源于中南半岛,并沿着澜沧江-湄公河水系、红河-珠江水系、克拉地峡-马来半岛3个方向扩散.我国境内的版纳鱼螈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地区和两广丘陵以南,来自这两大分布区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应属于不同的进化显著单元.  相似文献   
22.
既往研究发现听觉感知包括对声音信号的觉察、感觉、注意和知觉等多个认知过程,但依然不清楚大脑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复杂声音信号(如同种鸣声和其他声音)进行解码和处理,以及在感知不同类型声音信号时大脑活动的动态特征.本研究记录了在随机播放白噪声和洞内鸣叫声音刺激时仙琴蛙Nidirana daunchina的左右端脑、间脑和中脑的...  相似文献   
23.
基于12S rRNA基因的鹳形目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探讨鹳形目5个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文中测出鹳形目鸟类7种mtDNA 12SrRNA基因全序列,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鹳形目另外7个物种及原鸡的同源区序列,经Clustal W软件对位排列后共1 009位点,包含405个变异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81个,260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上述序列数据,以原鸡为外群,使用距离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分别重建了鹳形目5科14种的系统发生树.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内群中的14个种聚合为4支:鹮科构成第一支,聚在系统树的基部;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聚为一支;鹭科和鹳科各自聚成一支.在比较不同建树方法的结果并进行合意树分析后认为:在鹳形目的系统发生中,鹮科可能是最早分化出的一支;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祖先与鹭科、鹳科之间的分歧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接近.鹳形目5个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可以表示为:(鹮科,(鹭科,鹳科,(锤头鹳科,鲸头鹳科))).  相似文献   
24.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嵌体,贴面是一种全新的口腔修复方法。该方法用微型摄象头,摄取制备后的牙体立体图象,通过输入电脑加以数据处理,辅以人工修改设计,最后由电脑直接相联及控制的切磨系统,将预成瓷块制成嵌体和贴面。然后临床直接粘接,从而完成一个修复过程。CEREC系统即是这样一个微电脑和切磨系统联合的制作系统。临床上行之有效,大大缩短了传统烤资嵌体和贴面的制作总周期,简化了制作步骤,成为修复学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25.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中国大沙鼠系统地理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内蒙、新疆、甘肃的41个大沙鼠样品和1个伊朗撒拉克大沙鼠的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的遗传分析,对我国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的分子系统地理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我国41个大沙鼠样品的Cytb基因包含了50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全序列的4.39%),其中转换48个,颠换2个,共定义23个单倍型。在四个地理种群中,内蒙古中部半荒漠区和阿拉善荒漠区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甘新荒漠区的单倍型多样性最低;北疆荒漠区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内蒙古中部半荒漠区的核苷酸多样性最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51.68%,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48.32%。FST统计结果表明,除内蒙古中部半荒漠区与阿拉善荒漠区地理种群之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地理种群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基于单倍型的系统树显示,42只大沙鼠形成三支。其中,伊朗撒拉克地区大沙鼠和中国地区大沙鼠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中国两支大沙鼠之间的亲缘关系远;分析表明,中国分布的大沙鼠两支之间分歧时间估计在0.093Ma前。嵌套支分析表明,大沙鼠历史种群曾发生过异域片段化、受阻碍基因流和持续种群扩张事件。种群扩张分析提示大沙鼠在0.0119Ma前曾经历过一次种群扩张事件,种群可能受到末次冰期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101 个小麂的线粒体D-loop 区770 bp序列的分析,探讨了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种群大小、历史种群动态和种群间的基因流模式。在101 个D-loop 区序列中共发现34 个单倍型,其中24 个分布在皖南种群,10 个分布在大别山种群,种群间无共享单倍型。皖南种群线粒体遗传多样性(h =0. 952,π = 0.016 8)明显高于大别山种群(h =0.734,π = 0. 007 7),雌性有效种群(NE = 146830)亦大于大别山(NE =19840)。通过歧点分布分析表明在更新世第四间冰期,小麂皖南种群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扩张事件(在约15. 7 万年前)。基因流的分析结果显示皖南种群和大别山种群间存在着明显不对等的基因流(MW N→DB =0. 36;MDB→W N =75. 00)。这种不对称的基因流模式可能反映出在晚更新世冰期循环中,作为天然地理屏障的长江在盛冰期和间冰期对物种扩散的阻隔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7.
<正>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10′–31°20′N,115°20′–115°50′E)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皖、鄂、豫三省交界处,由原天堂寨、马鬃岭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鲍家窝、窝川、九峰尖和康王寨4个国有林区组建而成,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属华东湿润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5℃,平均降水量为1,832.8 mm(方元平等,  相似文献   
28.
卧龙圈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的圈养种群为对象,以8个大熊猫微卫星位点为分子标记, 探讨了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与邛崃野生种群及其他7个濒危物种进行比较。微卫星数据表明, 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5.5, He =0.620, Ho=0.574) 低于邛崃野生种群(A=9.8,He=0.779,Ho=0.581),但高于其他7 个濒危物种的种群(He=0.13~0.46)。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100个世代内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假设种群数量比现在扩大一倍, 经历100个世代后也只会使平均等位基因数少减少0.4。因此继续增加野生个体对保持遗传多样性的意义已经不大, 建议该圈养种群的保护策略应将重点放到制定更有效的繁殖计划以避免近交上。  相似文献   
29.
牙体严重缺损,牙髓不可避免受累,要先作根管治疗然后再根据形态和功能的要求进行牙体修复。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使用成品牙本质固位钉加银汞或复合树脂修复体修复大面积缺损的牙齿。由于死髓牙本质脱水弹性和张力强度降低,容易引起牙折,常导致修复失败。70年代根管桩加银汞修复体十分盛行,但此种设计远期效果不理想,往往易引起牙根折裂,Sorenser指出经根管治疗的上下后牙未作冠复盖的临床成功率只有50%左右,而作冠复盖的临床成功率达90%以上。因此,经根管治疗的牙齿,大多数临床牙冠缺损严重,用冠类修复能获得较好效果。而桩和核心制作为冠修复打下基础。桩、核可给修复体提供垂直与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桩、核套上全冠修复体,使患牙具有更大防裂能力,同时增加冠外抗力和咬合力的保护,并可预防根面龋。在桩、核上可根据患者条件和需要制作任何一种全冠修复体。目前随着修复材料不断改革提高,对残冠残根的修复带来美好前景。我们对牙体严重缺损保存治疗中桩核的应用作了一些探索,在临床上我们对50多只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牙齿应用桩核冠系列修复获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国产陶瓷块对CAD—CAM MOD嵌体适合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我国生产的陶瓷材料,运用CAD-CAM CEREC系统制作同一标准模型MOD嵌体,与进口材料在同一设计下制作的嵌体就He面所标定的边缘的密合度在扫描电镜下,运用图像分析技术,比较各自的密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