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40篇 |
专业分类
4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是在神经细胞外形成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组成的淀粉样斑(amyloidplaques)。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procursorprotein,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依次水解后产生AB和APP胞内结构域(APP intrace Uulardomain,AICD)。现在已经知道AB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关于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还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AICD可以与细胞内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而且AICD在基因转录、细胞凋亡以及APP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均有调节功能。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对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2.
基于引物“随机组合”构建观赏桃SSR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观赏桃新品种日渐繁多、名称混乱、市场难以监管,同时用以区分品种的SSR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在研究界无统一的科学标准,尤其是构成最终引物组合的核心引物的确定,具体操作流程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为探索筛选SSR指纹图谱核心引物的科学方法,同时构建观赏桃SSR指纹图谱,该研究选用35对已报道的SSR引物对22份观赏桃种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与分析,多态性较高的8对引物——候选引物总共扩增出31个多态性条带,变幅为3~5个,PIC值变幅为0.458~0.668,MI值变幅为1.374~3.340。采用"随机组合"法对8对引物进行C_8~1、C_8~2、C_8~3…依次分析,得到区分能力最强的3种不同的最少引物组合方式——候选组合,并能区分出18份种质,从中发现区分能力最强的3种引物组合方式并不都是由引物PIC值、alleles数量或MI值等多态性指标最高的引物组成,而是由互补性最强的引物组成。选用组合内各引物多态性条带总数最多的组合方式"4-3"(BPPCT001+BPPCT015a+BPPCT017+BPPCT025)为22份观赏桃种质构建了指纹图谱。基于此,通过常规多态性指标筛选候选引物可以确定出单对引物鉴别能力最强的少量引物;通过"随机组合"筛选候选组合可以进一步确定出引物之间互补性最强的几种组合方式;根据组合内各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总数确定最终核心引物可以确定出可扩容性最大的引物组合。该研究最终建立了候选引物——候选组合——核心引物组合"三步法"确定SSR指纹图谱核心引物组合的科学方法,不仅为22份供试观赏桃种质构建了SSR指纹图谱,也为其它作物SSR指纹图谱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3.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 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4.
将双链RNA导入细胞内会引起与其同源基因的沉默,这种现象称为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就RNAi技术的定义、发现过程、作用机制、产生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对RNAi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5.
马铃薯甲虫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自1993年传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以来,迅速扩散传播,对我国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马铃薯甲虫传播扩散与河流等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马铃薯甲虫虫情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沙湾县马铃薯甲虫发生与河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湾县内,马铃薯甲虫扩散方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均呈由南向北方向;不同缓冲区内,马铃薯甲虫危害级别差异极显著,缓冲区危害级别从大到小依次:缓冲区2(1-2 km)>缓冲区4(3-4 km)>缓冲区5(4-5 km)>缓冲区1(0-1 km)>缓冲区3(2-3 km);不同河流流域内马铃薯甲虫危害级别也差异极显著,危害级别排序依次是:金沟河>安集海河>玛纳斯河>西岸大渠。 相似文献
206.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分泌酶(BACE)和γ-分泌酶水解产生的,因此BACE1在AD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BACE1的作用机制,以BACE1胞内段构建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得到了二价阳离子耐受蛋白(divalent cation tolerant protein,CUTA)的阳性克隆,β-半乳糖苷酶实验表明CUTA和BACE1胞内片段存在相互作用.构建了两者全长基因的表达载体,证明二者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样可以相互作用.CUTA可能涉及铜的代谢动力学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膜锚定,而铜的代谢失衡和AchE水平与AD发病密切相关.实验结果为BACE生物学功能和A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7.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生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因瘤胃微生物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具有高的琥珀酸产量,并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发酵等优点,在利用发酵法生产琥珀酸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价值,因而其代谢途径和发酵工艺等基础研究成为国内外研发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代谢途径、琥珀酸发酵动力学模型、新型经济培养基以及高产菌株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研发琥珀酸发酵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耗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8.
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及其生物学适应意义--大蹼铃蟾皮肤分泌物蛋白质多肽组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为代表性物种,揭示了两栖类皮肤分泌物蛋白质多肽组丰富的分子和功能多样性。目前在大蹼铃蟾已发现的分子包括3类不同的抗菌肽、缓激肽、缓激肽增强肽和缓激肽拮抗肽、缓激肽基因相关肽、富含脯氨酸铃蟾肽及其基因相关肽、神经调节素U、Bv8肽、三叶型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菌肽分子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缓激肽及其基因相关肽功能和表达模式的多样性都较好地揭示了在多样的生态条件下,两栖类皮肤活性肽环境适应的分子基础及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富含血红素辅基的白蛋白广泛分布在大蹼铃蟾皮肤外皮层细胞膜上和真皮海绵层内,表明它在皮肤的生理功能,如在呼吸、物质交换和渗透压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两栖类皮肤分泌物蛋白质多肽组,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新颖性和哺乳类同系物的存在,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天然药物开发中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两栖类皮肤功能基因组具有多样性丰富、快速重组突变的特征,是探讨生物适应的基因基础、基因形成机制和进化特性等生物学基本问题的优秀模型。 相似文献
209.
家用洗涤剂对红剑鱼、孔雀鱼和食蚊鱼的急性毒性实验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4种不同产地的家用洗涤剂对红剑鱼、孔雀鱼和食蚊鱼的急性毒性影响。方法 用水毒理学方法测定它们对3种鱼类的24hLC50,并将洗涤剂溶液存放15d和30d后测定其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结果 在远低于日常使用量的浓度下,4种家用洗涤剂均对红剑鱼、孔雀鱼和食蚊鱼有急性毒性,24h LC50值在20mg/L~55mg/L;家用洗涤剂溶液存放一段时间后对鱼类的急性毒性作用无明显降低。结论 含有大量家用洗涤剂的生活污水排放到自然水体后将对鱼类产生持续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210.
为了实现激发子PebC1编码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采用PCR方法从灰葡萄孢菌BC-4-2-2-1菌株中扩增获得激发子PebC1的编码序列,将其亚克隆至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以此片段构建了pPIC9K-pebC1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表达质粒经Bgl Ⅱ线性化处理,电击转化至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经MD、G418-YPD平板和PCR法筛选,获得了重组毕赤酵母菌GS115/pPIC9K-pebC1。用甲醇诱导重组酵母菌表达目标蛋白,发酵液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约39 kDa处出现特异目标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说明,重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生物活性检测表明,酵母重组表达蛋白PebC1能够诱导拟南芥和黄瓜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