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正>2014年8月3日,赤峰市鸟类摄影爱好者赵国君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拉沐沦河上游的上弯子水电站(42°56'57.46″N,117°13'58.75″E)湖岸边树上发现一只黑白花斑鸟种,使用佳能EOS-1DX,佳能800 mm定焦镜头拍摄了照片。笔者随后到现场调查,于8月11日和13日又在上述区域2次发现该鸟,并进行了观察和拍照取证,查阅有关文献(常家传等,1995;颜重威等,1996;马敬能等,2000;郑作新,2002),鉴定为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经检索文献和观鸟记录,未见其在内蒙古分布  相似文献   
72.
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盐碱土未培养放线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免培养技术对河西走廊酒泉地区的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和农田土中的放线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河西走廊酒泉地区原生盐碱土克隆文库分归于19个OTUs,分属于微球菌亚目、丙酸杆菌亚目、棒状杆菌亚目、弗兰克氏菌亚目、假诺卡氏菌亚目和放线菌目未知类群;次生盐碱土克隆文库分归于14个OTUs,分属于微球菌亚目、丙酸杆菌亚目和放线菌目未知类群;农田土克隆文库分归于7个OTUs,分属于微球菌亚目和棒状杆菌亚目;微球菌亚目是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共有种群,是原生盐碱土和农田土中的优势种群.多样性指数和稀释性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放线菌种群丰富度为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的稀释性曲线均未趋于平稳,说明盐碱土中放线菌多样性比实际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73.
盐碱土壤是一类典型的极端环境,极端环境下微生物产生的胞外多糖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质。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并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和最佳培养基。多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菌株鉴定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最佳培养基采用单因子优化培养基实验和正交实验。菌株Ⅱ4-01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在25 g/L蔗糖、25 g/L黄豆粉、0.5 g/L MgSO_4、2 g/L Na_2HPO_4·12H_2O、1 g/L NaH_2PO_4·2H_2O、pH=7.5的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6 h时,胞外多糖产量可达8.594 g/L。菌株Ⅱ4-01发酵培养基经优化后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74.
以凯恩戈姆斯国家公园为例,对英国国家公园“合作伙伴”(Partnership)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其合作伙伴管理模式进行总体介绍;然后对土地管理、社区发展、自然保护、商业发展等4种合作伙伴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包括制度背景、公园管理局及主题合作伙伴组织的责权利等;最后总结为3方面特点,合作伙伴责权利的法律制度保障、合作伙伴对象和内容的多元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在核心责权利中的主导性;并提出中国国家公园建立“国家主导、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5.
对一株新分离的、能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磷源生长的菌株JMUPMD-1,利用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及结合rDNA ITS分子序列分析对JMUPMD-1进行鉴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培养过程中甲基对硫磷浓度的变化,确定甲基对硫磷降解速率。该菌株的rDNA ITS序列与布朗克假丝酵母(Candida blankii)的同源性为99%。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布朗克假丝酵母相符合,因此鉴定为布朗克假丝酵母。以350μg/L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磷源和350μg/L甲基对硫磷及1g/L K2HPO4组成的混合磷源培养该菌株,测得该菌株的降解率为48.6%。该菌株的胞内提取液具有明显的甲基对硫磷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76.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 like genes (SPLs)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很多SPLs被miR156调节,然而,对于它们在植物中的系统分布和进化模式还知之甚少。本文对9个测序物种(藻类,苔藓,石松,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183个SPLs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iR156应答元件(MREs)仅在陆生植物SPLs中发现,藻类中不存在。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陆生植物SPLs分为两大分支:group I和group II。 MiR156靶基因仅分布于group II,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Group II进一步分为7个亚支(IIa IIg),miR156靶基因分布在除IId外的其余6个亚支的特定SPLs。系统分类与基因结构的相关性反映了SPL靶基因结构上的变化。在进化过程中,它们可能发生外显子的丢失且伴随MRE的丢失。另外,基因重复对SPL靶基因的丰度变化影响很大,尤其是被子植物与低等植物分歧后它们数量明显增加。以拟南芥为模式植物分析发现串联重复和片段重复是SPL靶基因扩张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安徽省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科研院所食品专家对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执行情况、理解能力和依从性,为标准的实施和修订提供资料。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电子邮件、座谈会、传真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调查对象选取安徽省区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收集调查对象对标准具体条款的认知情况、执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反馈的建议等。结果: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4、25、28和12份,收集的反馈意见分别为74、35、17和14条;标准的知晓率为85.9%;食品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和科研专家认为标准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合理和基本合理)的比例分别为67.8%、79.2%、84.2%、90.9%。标准使用频率≥1~2次/月的比例分别为64.5%、50.0%、47.3%、27.3%;认为标准可操作性较高(可操作性很强和可操作性好)的比例分别为77.4%、62.5%、68.4%、90.9%。针对具体条款“可选择标示内容”、“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的理解程度较低。结论:GB 28050—2011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好,但是部分具体条款还需要完善和优化,建议对中小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推进标准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8.
一粒小麦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粒小麦是普通小麦抗性改良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对24份一粒小麦分别进行了白粉病和条锈病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进一步分别用一套白粉病菌菌株(15个)对2份乌拉尔图小麦和条锈病菌小种(21个)对1份栽培一粒小麦进行接种鉴定,其中乌拉尔图小麦UR206能抵抗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UR204除对白粉菌菌株E11感病外,对其余菌株表现抗性;栽培一粒小麦MO205对不同条锈菌小种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反应,研究表明乌拉尔图小麦UR206、UR204和栽培一粒小麦MO205分别含有与已知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对乌拉尔图小麦UR204、UR206和栽培一粒小麦MO205分别进行抗白粉和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UR204和UR206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MO205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79.
高秆隐性恢复系(eR系)同原恢复系(R系)相比,分蘖力下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颈、叶片长、倒一节间和倒二节间都显增长,使得eR系在制种时不必施用赤霉素。利用eR系组配的e-杂交稻同其不舍eui基因的原杂交稻相比,只有一个eui隐性单基因的差异,使e-杂交稻的株叶形态和构成产量因素同原杂交稻十分相似,且具有千粒重增大以及植株速生、快长、早熟等特点,使利用eR系组配的e-杂交稻具有一定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0.
应用气升式反应器培养草酸青霉菌菌丝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0.5L气升式反应器成功实现了对高效染料吸附丝状真菌——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颗粒化,初步解决了菌体与培养液分离的问题。以OD600为0.23的孢子悬浊液接种时,菌丝成球的最佳接种量为2.5%,最佳通气量为0.5L/min。菌球直径及沉降速度随时间均呈线性增长。在最佳接种量(2.5%)和最佳通气量(0.5L/min)下,30℃培养72h后,菌球的直径和沉降速度分别为(4.0±0.8)mm和(14±3)m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