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50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会对大脑功能和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肥胖个体在食物线索、味觉和嗅觉、静息状态活动和功能连接方面显示出异常的神经反应,同时在决策、抑制控制、学习、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任务中表现出异常。减重手术作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变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机制,从而限制食物摄入或改变营养吸收来实现短期和长期的减重效果,改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并提高生活质量。最近的研究表明,减重手术对改善肥胖症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肥胖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并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减重手术改善肥胖相关认知损伤的研究进展。涉及的内容包括奖励处理、食物摄入控制、大脑区域对认知功能的调控、大脑结构异常的恢复、激素调节改变以及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脑功能和认知过程,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改善肥胖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502.
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的同时,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前沿科技的发展,慢性病防控研究领域的重点、技术方法和管理体制不断更新。本文在梳理全球慢性病防控战略布局的基础上,总结了2022年慢性病防控的新进展,概括了慢性病防控的新趋势。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慢性病防控呈现出“数字化”与“智能化”结合、“防未病”与“治已病”结合、“控内因”与“控外因”结合的三大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学科交叉融合驱动慢性病防控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智能化防控、健康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系统化监管四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03.
本研究选用3个纤维颜色不同的棉花近等基因系—绿色棉、棕色棉和白色棉为材料,研究参试材料的主茎功能叶片在整个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变化,并对生理指标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2种彩色棉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白色棉;除吐絮期外,彩色棉总叶绿素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低于白色棉;净光合速率与单株铃数、单铃重及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叶绿素含量与单铃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单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彩色棉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4.
绵刺(Potaniniamongolica)是古老的单种属残遗种,在中国分布于西北荒漠区,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了揭示不同类型绵刺种群的结构、种内或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该研究选择集中分布区的绵刺种群(阿拉善种群,在砾石地大面积分布)和分布区东缘的种群(鄂尔多斯种群,在沙地呈斑块分布),采用大小结构分析法将绵刺植株分为3个等级(I级:d≤10 cm; II级:10 cm 30 cm, d为株高×冠幅长×冠幅宽的立方根),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Ripley’sK函数对2个绵刺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大小级间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阿拉善绵刺种群以II级植株为主,占69%,I级植株虽仅占5%,但由于无性生殖的存在,种群仍呈稳定状态;而鄂尔多斯种群II级与III级植株占比相近,无I级植株,以种子进行更新受限。2)阿拉善种群总体呈随机分布,其中I、II级植株在中小尺度以聚集分布为主,在大尺度呈随机分布;鄂尔多斯种群不论是总体还是各大小级均以聚集分布为主,与种间竞争有着较大的关系。3)阿拉善种群III级个体与I级...  相似文献   
505.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B10(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member B10,AKR1B10)与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肝细胞癌(HCC)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6例肝细胞癌,采用AKR1B10、GPC-3和联合法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三种检测方法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强度。结果:三种免疫组化检测中,AKR1B10组、GPC-3组、联合组的阴性率分别为三组阳性率分别为73.21%、80.36%、91.0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KR1B10与GPC-3免疫组化检测对HCC诊断均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AKR1B10与GPC-3联合法准确率和有效率更高,对肝癌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06.
从人类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对摩梭人母系社会和“走婚”婚姻的由来和发展进行解读,以理解摩梭社会的演化机制。与其他母系社会不同,摩梭人走婚后不仅女性不扩散,男性也不扩散(称为“望门居”)。研究发现,男性偏向母系家庭投入可能有利于其广义适合度最大化,并促使男性婚后也不扩散,依旧生活在原出生家庭。但当今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变化正在影响摩梭人的社会制度,并带来众多行为上的改变。摩梭人面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了新的适应性改变,这也是目前我国积极应对生态问题并与人类自身发展相协调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例证。随着不同民族交往的日益密切,对摩梭社会等少数民族族群的所有研究均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507.
以凋落物为载体的养分归还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过程,也是林木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相对于其他元素,钾(K)和钠(Na)在调节渗透压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淋溶作用强烈,极易流失,但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以海拔3589 m高山峡谷区典型的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期间调查了不同类型凋落物中K和Na元素在不同时期的归还特征。结果表明:1)凋落物K和Na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5.34和4.44 kg·hm^-2,表现为:凋落叶>凋落枝>其他凋落物>凋落皮>附生植物>繁殖器官。其中,凋落叶和枝占总凋落物K和Na元素归还的85%以上;2)总凋落物、凋落叶和枝的K、Na元素归还动态呈现"双峰型",最大值出现在5月和10月;凋落皮和繁殖器官K、Na元素归还动态呈现"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5月;3)乔木层树种凋落物的K和Na元素呈现"双峰型"的归还模式,最大值在5月和10月,灌木树种凋落物的K和Na元素呈现"单峰型"归还模式,最大值在9-10月。这些结果说明了高山峡谷区典型针叶林不同类型凋落物元素归还的季节性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区域森林物质循环及相关的生态学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08.
目的:探索准噶尔柳花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花茶适宜的日常饮用方式,揭示准噶尔柳花的抗氧化能力。方法:以6月、7月、8月采摘的准噶尔柳花为研究材料,首先对准噶尔柳花的水分、可溶性总糖、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不同冲泡因素对柳花溶出物的影响,最后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柳花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准噶尔柳花的主要化学成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可溶性蛋白100.03 mg/g、可溶性总糖87.20 mg/g、总黄酮52.61 mg/g、总酚26.57 mg/g、维生素C 6.42 mg/g;准噶尔柳花茶日常适宜的冲泡温度为90℃、时间10 min、料液比150 mL/g、冲泡次数2次;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月柳花91.01%,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为6月柳花27.63 U/mL。结论:准噶尔柳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并且6月采摘的柳花抗氧化能力更强,因此新疆准噶尔柳花是一种具有较强开发利用价值的新疆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09.
510.
肥胖对人体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它不但影响一个人的外表美容,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可以直接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是人体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寻找一种既不影响健康,又能达到轻体减肥的药品或食品。不少研究者采用天然食物进行轻体实验研究证明,通过食物途径控制,减轻肥胖者的体重是最安全可靠的轻体方法[1]。因此研制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轻体作用的保健食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实验小组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用食用菌C96-z菌的深层发酵液来检测其对小鼠的轻体作用,得到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