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该研究运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轶相关检验,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盘江流域的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var.tenuifolia Cheng et Law)次生林14个大树树种(DBH≥10cm)、15个小树树种(5cm≤DBH10cm)和19个幼树树种(1cm≤DBH5cm)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南盘江流域细叶云南松次生林群落中木本种群的关联性及其更新演替规律,为桂西北细叶云南松林管理保护、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细叶云南松林大树和小树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幼树及群落总体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显示,大树和小树负关联种对占多数(分别为48.35%和46.67%),幼树的正关联或负关联种对占比基本持平(分别为40.35%和39.18%),群落整体无关联种对占比较大(41.13%)。(2)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显示,细叶云南松林的大树、小树、幼树和群落总体均表现为负关联种对较多,正关联次之。(3)群落大树和小树物种在资源竞争上较激烈,结构不稳定;群落幼树物种适应了林下荫蔽环境,对光照要求较低,种间关系已具有较低的稳定性,个别物种表现出独立性。研究认为,南盘江流域细叶云南松次生林群落物种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未能形成稳定的配置关系,群落结构尚不稳定,仍处于演替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心肌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小鼠Sca-1+心肌干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黄芪甲甙处理后心肌细胞表面标志蛋白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C-TnT表达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对心肌干细胞分化有促进作用。结果 250 mg/L的黄芪甲甙诱导4周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心肌干细胞明显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和C-TnT。而未诱导的细胞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TnT 均为阴性。因此黄芪甲甙可以促进小鼠Sca-1+心肌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这些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的蛋白。结论 黄芪甲苷对心肌干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表明其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康复中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微生物制药设计性实验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的引入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沟通和交流能力.本文报道PBL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制药设计性实验中的实施情况,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4.
海南和台湾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大陆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海南和台湾是我国南部和东部两个最重要的大陆性岛屿,具有极为丰富的蕨类植物多样性。特有现象揭示着植物区系和植物多样性的历史,间断分布揭示着与邻近或相关植物区系的联系;特别是在岛屿地区,这种现象和意义尤其明显。海南有蕨类植物区系55科、135属、466种,其中特有种有32种,台湾蕨类植物区系57科、142属、599种,其中特有种达66种。在海南与台湾两地,有共有属104属,共有种仅有176种。台湾海峡出现始于晚白垩世,持续至第四纪;琼州海峡出现于早第四纪,因此,两地的特有现象远少于种子植物(台湾有801种,海南有501种),原因与蕨类植物具有更广的散布性相关,而且在被子植物中起重要作用的物种生物学障碍(机制)在蕨类是缺乏的;形态学的、生殖生物学特征导致蕨类植物具有较缓慢的物种演化历史和较低的灭绝率(Smith,1972)。海南和台湾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还表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对植物区系的物种分化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樟芝谷物固态发酵产物抗氧化性能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在所选谷物中,樟芝青稞固态发酵产物的乙醇提取物总抗氧化性最好,较未发酵青稞提高了4.02倍.通过无水乙醇50℃水浴振荡提取80 min,其总抗氧化性达到了769.60 U/g.对其抗氧化性能分析发现,樟芝青稞固态发酵乙醇提取物为6 mg/L时,对DP P 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1.9%、51.2%、61.3%,对铁离子的螯合能力为79.5%.相对于未发酵谷物,大米、小米、玉米以及青稞的樟芝发酵产物中总酚含量均有显著的提升,其中青稞乙醇提取和水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2.36倍和4.23倍.通过HP LC分析可知,樟芝固态发酵产物含有丰富的活性化合物,包括马来酸衍生物(Antrodin)以及泛醌类衍生物(Antroquinonol),且各组分含量较为均衡;而樟芝液态发酵菌丝体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马来酸衍生物,不含有泛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6.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壤的农业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酸性土壤上施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萝卜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结果显示:(1)在两个不同土类、及同一土类不同母质的两种土壤上,萝卜适量施用脱硫副产物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2)在酸性土壤上施用供试物获得正效应是由于其富含红壤土类中普遍缺的有效性钙、硫、硼、钼、硅等作物营养元素;并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3)供试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的限量标准,故适量施用后,当造作物植株中检出的重金属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77.
不同营养物质对脱落酸液体发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考察了不同营养添加物及前体对脱落酸 (abscisicacid ,ABA)液体发酵的影响。在玉米粉、黄豆饼粉、燕麦、小米粉等不同营养添加物中 ,以添加玉米粉效果较好 ,产量可提高 35 .8% ;将碳源由单一的葡萄糖改变为蔗糖∶葡萄糖 =3∶2 ,可使产量提高 6 8.8% ;而在乙酸钠等二碳至五碳原子的不同前体添加物中 ,乙酸钠、丙酮酸钠、丁二酸钠、柠檬酸三钠盐等能提高脱落酸产量 ,而丙酸钙、氨基乙酸对脱落酸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尤其是柠檬酸三钠盐对脱落酸产量影响最为显著 ,可使产量比对照提高 81.0 %。  相似文献   
78.
江西省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 cercidifolius subsp. longipes)优势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为多优势种并存的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的次优势种不明显。长柄双花木是该群落的关键种之一。在植物区系特征上,该群落优势种既具有温带性质又具中亚热带性质,在整体上表现出温带性质和亚热带性质交汇的特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频度指数为:SP=0.92、SW=4.20、E=0.94、E′=0.79。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与江西官山和湖南千家洞长柄双花木群落相比,三地群落存在一定差异,但三清山长柄双花木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高于另两地。三清山和千家洞的长柄双花木群落结构更相似;官山的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山地灌丛,群落结构单一,样地中长柄双花木占绝对优势。通过分析三地气象资料和群落特点,表明不同地区长柄双花木群落的差异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关,而与年平均气温无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9.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PDD)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内的重要病原菌,可导致多种海洋生物患病死亡,近年来在我国不同养殖区域内均有发现和报道.[目的]通过生理代谢表型、毒力基因分布和分子遗传分析,系统比较我国海南地区和环渤海湾不同株系PDD...  相似文献   
80.
黏蛋白1(MUC1)属黏蛋白家族成员,分布于上皮细胞膜表面,由于在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MUC1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Muc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先,根据小鼠Muc1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策略,将2个loxP位点分别插在外显子2和3两侧,构建基因剔除载体Muc1-ABRLFn-pBR322.以电穿孔方法将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用G418和更昔洛韦进行正负筛选获得4个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挑选其中一个阳性ES克隆行囊胚显微注射,获得16只嵌合率大于50%的雄鼠;其次,利用嵌合雄鼠与C57BL/6J野生型雌鼠交配后获得11只floxP杂合子小鼠(10雄1雌),通过杂合子小鼠回交,并进一步与EⅡa-Cre小鼠交配,最终成功得到Muc1全身敲除小鼠,其中纯合子小鼠未出现胚胎致死现象.初步表型观察未发现Muc1基因敲除相关器官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本研究为MUC1的生物学功能的挖掘,尤其是MUC1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揭示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