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01.
梅州沙田柚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梅州土壤肥力状况、柚树的营养特性和肥料的性质,通过3年在柚园的土壤作物营养与平衡施肥试验研究,研制出了适合沙田柚各生长时期施用的沙田柚专用肥.在柚园施用沙田柚专用肥能使沙田柚种植获得高产优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2.
对广东内伶仃岛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58种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不同程度地受薇甘菊的影响,约占样地中木本种类的67%;其中受薇甘菊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小乔木和阳生性灌木.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类型的关系表现为,由5、6个优势种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具有较大郁蔽度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轻微,而仅由2个优势种组成结构简单且郁蔽度很小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较严重.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结构的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垂直高度越大、片层越丰富,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越小;群落物种越丰富,群落密度越大,个体受害比例越小;群落中其他藤本盖度越大,个体受薇甘菊危害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403.
上巩膜静脉结扎联合应用5-Fu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持久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为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雄性SD大鼠(300±20 g)65只,分为改良实验组60只,经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Fu;对照实验组5只,单独结扎上巩膜静脉。观察改良实验组模型建立后1周、4周、6周1、0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实验组可诱导较长时间(>10周)稳定高眼压,眼压升高1周4、周、6周、10周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0.16%,83.50%,75.01%,62.37%;但对照实验组眼压升高仅维持2周左右。结论本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模率高,可稳定维持较长时间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相似文献   
404.
目的观察单纯的玻璃体腔注射对裸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建立简单的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全身麻醉配合眼部局部麻醉情况下,利用微量注射器往裸小鼠玻璃体腔内迅速注入10μL生理盐水,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注射眼进行固定、切片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特别是视神经节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层次清晰,各层排列整齐而致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单层排列,大小不一,染色质分布均匀。实验组于注射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的情况不明显,十层结构仍相对清晰。但于第7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出现细胞明显缺失的现象,第14天为最严重,第30天和第60天与第14天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玻璃体腔注射过量的生理盐水能够损伤视网膜组织,造成神经节细胞减少,有可能成为一种简单的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5.
用EMS诱变籼型水稻(Oryza sativa)恢复系缙恢10号, 获得稳定遗传的脆性叶尖枯死突变体fld1, 苗期植株呈现脆性和叶尖枯死, 机械强度显著下降, 一直持续到成熟。突变体fld1茎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仅分别为野生型的67.92%和50.16%,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野生型相比, fld1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 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衰老和正常部位均极显著降低, 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也极显著降低, 胞间CO2浓度(Ci)则极显著升高。遗传分析表明, fld1的脆性和叶尖枯死性状共分离, 且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西农1A/fld1和fld1/日本晴的F2群体, 最终将FLD1定位在第9染色体Indel标记Ind09-2与Ind09-3之间215 kb的物理距离内, 包含33个注释基因。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6.
目的比较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血管的异同,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建立动物模型来研究视网膜血管打下基础。方法取健康成年猕猴眼球6只和人角膜移植供体剩余眼杯8只的视网膜,用ADP酶法进行血管染色,对两者视网膜血管的走行、血管分级、毛细血管分层以及黄斑区血管拱环等进行比较,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猕猴与人的视网膜铺片经ADP酶法染色后见视网膜血管自穿出视盘后的一级血管逐渐分支变细,直至五级血管即毛细血管;在视盘旁、赤道部、周边部两者血管面积百分比没有差异;视盘旁血管分为多层,赤道部有两层,且深浅层间相互交通,周边部仅见一层毛细血管且较稀疏;两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均较密集,有形态完整呈不规则状的血管拱环,血管面积百分比以及血管拱环的面积、周长和直径没有差异。结论猕猴与人在视网膜血管走行、分级、毛细血管分层以及黄斑区血管拱环等多方面有良好的相似性,可用作人类视网膜血管、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血管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07.
铝佐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疫苗佐剂,随着新型疫苗不断得到开发,传统的铝佐剂已不能满足新型疫苗对佐剂的需求,这带动了研究者对疫苗佐剂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佐剂被发现,本文对佐剂的分类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8.
对采集自柴达木盆地4个子午沙鼠种群的线粒体Cyt b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冷湖-苏干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d = 1.000;π = 0.00530),花土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d = 0.750;π = 0.00255)。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61.68%的变异来自种群内,38.32%的变异来自种群间。其中, 冷湖-苏干湖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相对较低,格尔木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柴达木盆地子午沙鼠以冷湖-苏干湖为发源地沿盆地周边自西向东扩散,各种群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由于地理阻隔,格尔木种群与其他种群间基因交流较少。各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相关。青藏高原大湖期是柴达木盆地各种群之间产生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9.
为了克服传统玻璃切片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局限性, 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系统将玻璃切片制作为数字切片, 建立数字切片库, 并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相结合, 应用于植物学实验教学中, 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 促进相关教学资源的分类管理和持续利用, 有效推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实验教学实践为例, 介绍数字切片的制作过程、应用和不足, 以期为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技术和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10.
提高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低温处理、更换培养基凝固剂以及液固交替培养的方式,成功地保持了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胚性,提高了绿苗分化率。结果表明:低温处理12 天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最高;用琼脂糖代替琼脂作为培养基凝固剂,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通过液固交替培养的方式保持了悬浮系的分化潜能,在悬浮培养18 个月后,绿苗分化率仍达到41 .6 % ,而持续悬浮培养12 个月的愈伤组织全部丧失分化能力。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部分酶带的丢失与愈伤组织分化能力的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