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4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CD105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性表型之一。为了研究机体各组织器官也存留有间充质干细胞,首先检测胎儿各组织CD105^ 细胞的分布,进而分离胎儿各组织CD105^ 细胞。将CD105^ 细胞向脂肪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表明胎儿心、肝、肺、血管、肌肉、皮肤等组织含有CD105^ 间充质干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时,CD105表达明显下降。地塞米松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形成并提高了培养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而向成骨细胞分化时,诱导的成骨细胞胞浆内外有电子密度高的钙盐沉积。以上结果提示,分布于多种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异常分化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32.
干细胞(stem cell)是指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及多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它能产生出表型与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子细胞,是机体其他细胞的起源。根据其发展阶段和来源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相似文献   
433.
薇甘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薇甘菊在广东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以深圳为中心向东部、北部和西部逐渐传播开来。薇甘菊多定居在开旷和具有丰富有机质的潮湿环境,富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堆积淤泥的水沟边及肥沃的弃耕地常为侵入薇甘菊的分布中心,大量的种子和快速的营养繁殖使其由定居地向外扩散和蔓延。长途交通运输等人为因素是造成薇甘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薇甘菊对灌木的危害最大,受人为干扰的次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危害,果园的人工除草和施肥加速了薇甘菊的危害。  相似文献   
434.
435.
为了探讨十溴联苯醚(BDE-209)短期暴露对成年期小鼠免疫毒性及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影响,构建了雌性Balb/c小鼠BDE-209短期暴露及恢复模型。分别于给药结束后的第1 d和第21 d考察脏器指数、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增殖、脂质过氧化、免疫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结合主成分和析因分析综合评估BDE-209对成年期小鼠的免疫毒性。结果显示,BDE-209可降低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并伴随氧化损伤;BDE-209可刺激IgG分泌,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BDE-209可改变Th1、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及基因表达,进而引起Th1/Th2失衡。综合分析表明,BDE-209的免疫毒性在暴露结束21 d后可得到改善,BDE-209的暴露剂量和是否度过恢复期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结果表明,BDE-209短期暴露对成年期小鼠具有免疫毒性,但该毒性效应可通过机体的自我修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36.
江苏省滨海滩涂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围垦等人类活动以及外来物种生态入侵等影响,盐沼植被的面积持续下降。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DSAS系统定量分析,对1985—2020年江苏滨海滩涂湿地潮滩植被带的围堰区、盐沼植被区的规模动态及相关关系、围堰规模的植被效应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5—2020年,潮滩植被带向海显著推进岸段与围堰区规模显著增加岸段在空间上具对应性,变化热点区逐渐南移,期初为射阳河口至北凌河口岸段,2015年后,已南移至梁垛河口至遥望港岸段。(2)盐沼植被与围堰区面积在不同岸段间差异较大,但各岸段间围堰区与盐沼植被面积之比均快速上升,比值由1985年的0.017∶1变为2020年的5.59∶1,围堰区面积与盐沼植被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3)随盐沼植被带规模逐渐下降,其与潮滩植被带向海延展速率的相关关系也由显著正相关变为不显著相关,显示盐沼植被带规模对潮滩植被带延展的促进作用具一定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437.
目的 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采用多向分化诱导检测m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与成脂分化能力。结果 分离获得的原代细胞首次换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片消化爬片法分离的细胞,仅见大量骨碎片和杂细胞,该法所分离细胞不再进行后续检测评估;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仅可见少量多角形贴壁细胞,夹杂大量杂细胞;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分离的细胞也可见较多长梭形、三角形贴壁细胞,但杂细胞较多;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细胞,可见较多长梭形、多角形贴壁细胞,杂细胞少。分离细胞经培养传代到第3代(P3代)时,一方面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结果表明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mBMSCs纯度均较高,全骨髓贴壁法不理想;另一方面,进行成骨分化诱导与成脂分化诱导,结果表明与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相比,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所分离...  相似文献   
438.
为明确中国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野生居群的分布及其表型多样性,该研究对54个南荻野生居群的8种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土壤pH和肥力指标,分析土壤对南荻部分重要表型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8种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差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2)8种表型性状相互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节数和茎粗与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分枝数和株高与干物质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茎密度与大部分性状呈负相关关系,而最大节长与除株高外的其他表型性状都无显著相关性。(3)8种表型性状可降维成4个主成分因子(产量因子、株型因子、茎密度因子和最大节长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4.436%。(4)54个南荻野生居群可聚为两类,第Ⅰ类材料包含23个居群,材料来自长江下游及长江东北部,其株高较矮、产量较低,但茎密度、最大节长较大;第Ⅱ类材料包含31个居群,材料来自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和长江西北部,其植株高大、产量高,而茎密度和最大节长较小。(5)大多数南荻生长的土壤pH接近中性且肥力较差,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对南荻株高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43、0.318及0.429、0.259。  相似文献   
439.
用EMS诱变籼型水稻(Oryza sativa)恢复系缙恢10号, 获得稳定遗传的脆性叶尖枯死突变体fld1, 苗期植株呈现脆性和叶尖枯死, 机械强度显著下降, 一直持续到成熟。突变体fld1茎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仅分别为野生型的67.92%和50.16%,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野生型相比, fld1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 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衰老和正常部位均极显著降低, 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也极显著降低, 胞间CO2浓度(Ci)则极显著升高。遗传分析表明, fld1的脆性和叶尖枯死性状共分离, 且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西农1A/fld1和fld1/日本晴的F2群体, 最终将FLD1定位在第9染色体Indel标记Ind09-2与Ind09-3之间215 kb的物理距离内, 包含33个注释基因。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0.
吉首蒲儿根是近年发现的新物种,对其仅有的3个自然样地生境表层土壤养分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相邻格子法研究其种群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吉首蒲儿根生于海拔300~370m的瀑布下或溪沟边,群落为草丛、灌丛或次生灌丛;种群生境土壤含水量较为丰富,约为34.28%,pH值为8.51~8.60,有机质含量为107 500~143 300mg·kg-1,全氮含量为2 800~3 500mg·kg-1;有机质、全氮、全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铜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而铁、磷、锰、铬、铅和锌含量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2)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氮素的缺乏及铜含量的增加可能是限制该种群扩展的重要因素。(3)仅有的3个吉首蒲儿根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但聚集程度有所差异,方差/均值比率分别为6.68、14.39、11.53,t检验差异显著。(4)流沙瀑布种群的斑块聚集尺度为64m2,夯峡瀑布种群为8m2,而雷公洞种群的斑块大小尚无法判定。研究认为,吉首蒲儿根种群的分布格局可能与该物种的繁殖方式、种子传播的有限性及生境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