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91篇
  7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梯度稀释法和划线纯化法对酒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将所得微生物进行液体培养并检测其溶菌酶活性。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得到一株具有溶菌酶活性的地衣芽孢杆菌。提取地衣芽孢杆菌全基因组,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基因序列Lyz并连接至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Lyz。重组载体经电转化整合入甲醇型毕赤酵母菌株X33基因组中进行重组表达。摇瓶发酵结果显示,甲醇诱导72 h后,发酵液中溶菌酶活性为1 360 U/m L。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重组地衣芽孢杆菌溶菌酶在pH3.0~9.0范围内可以保持较高的相对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2.
53.
黏蛋白1(MUC1)属黏蛋白家族成员,分布于上皮细胞膜表面,由于在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MUC1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Muc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先,根据小鼠Muc1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策略,将2个loxP位点分别插在外显子2和3两侧,构建基因剔除载体Muc1-ABRLFn-pBR322.以电穿孔方法将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用G418和更昔洛韦进行正负筛选获得4个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挑选其中一个阳性ES克隆行囊胚显微注射,获得16只嵌合率大于50%的雄鼠;其次,利用嵌合雄鼠与C57BL/6J野生型雌鼠交配后获得11只floxP杂合子小鼠(10雄1雌),通过杂合子小鼠回交,并进一步与EⅡa-Cre小鼠交配,最终成功得到Muc1全身敲除小鼠,其中纯合子小鼠未出现胚胎致死现象.初步表型观察未发现Muc1基因敲除相关器官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本研究为MUC1的生物学功能的挖掘,尤其是MUC1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揭示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54.
从公路死亡效应、公路阻隔效应、公路回避效应和公路动物通道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公路路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6种方法:样线法/样方法、痕迹法(主要是沙床/雪踪)、红外相机监控法、GPS项圈法、标记重捕法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应用情况及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6种方法在四大研究领域应用对策:1)选择生态敏感区域的典型路段作为长期监测样线,采用样线法系统调查公路动物死亡效应,在部分路段试点与公路养护部门联合开展公路野生动物死亡的统计工作;2)选择生态敏感区域的典型路段作为长期监测样线,采用痕迹法进行公路阻隔与回避效应的监测,与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合作,引入GPS项圈法提高监测精度;3)以痕迹法和红外相机监控法为主进行公路回避效应的监测研究,还可引入GPS项圈法从景观层面分析路网的道路影响域;4)以痕迹法和红外相机监控法为主进行野生动物通道的监测,逐步引入GPS项圈、遗传多样性分析法进行景观层面的种群稳定性分析,科学评价动物通道效率。  相似文献   
5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不同规模的暴发流行。EHEC有多种血清型,其中毒力最强血清型是0157:H7。EHEC0157:H7感染除可使人发生常规腹泻外,还可在5%-10%的病例中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该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危害严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而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加剧溶血性尿毒症(haemoluticuraemicsyndrome,HUS)。由于以上特点EHEC0157:H7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微生物学家和公共卫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针对EHEC感染只是对症治疗和适当的抗茵治疗。粘附是EHEC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细菌和宿主肠道细胞之间不会发生任何的相互作用,而且对于许多病原菌来说,粘附具有宿主特异性。本文概述了EHEC的流行病学及粘附机理,并对近年在EHEC研究中的发现一些新型粘附因子和一些假设的定植因子的研究背詈及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耐盐碱促生菌的筛选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分是影响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使用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耐盐碱促生菌减轻盐胁迫引起的损害是一种农业上的有效方法。文中从盐碱地筛选得到7株耐盐细菌,并考察筛选菌株的产胞外聚合物(EPS)能力、降碱能力和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经综合评价选出1株优势菌株DB01,菌株DB01产EPS能力为0.21 g/g,降碱能力为8.7%,产IAA的能力为8.97 mg/L。菌株经16S rRNA鉴定为海水盐单胞菌Halomonas aquamarina,并且有抑制香蕉枯萎病、番茄早疫病、大豆疫霉病、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能力,同时能够在盐胁迫下促进小麦幼苗的发芽率和根长。海水盐单胞菌Halomonas aquamarina DB01可为土壤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盐碱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海马区的5-羟色胺(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末梢排列紧密。这种解剖学关系提示,5-HT 和 NA 两系统可能在突触前存在相互作用。联邦德国的 Feuerstein 和 Hertting 研究了5-HT 对兔海马薄片~3H-NA 的基础释放和电刺激诱发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59.
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创伤患者ICU后综合征(PICS)心理障碍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纳入60例重症创伤患者,按照是否存在PICS分为对照组(20例)和PICS组(40例)。进行不同治疗情况PICS心理障碍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PICS心理障碍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II)和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Ogawa改良创伤评分系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PICS心理障碍的相关性分析,PICS心理障碍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PICS组年龄<30比例较对照组升高,30-50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降低(P<0.05)。PICS组文化程度文盲和小学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升高,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降低(P<0.05)。(2)PICS组手术、手术时间1~3 h和>3 h、ICU时间10~14 d、镇静药物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升高(P<0.05)。(3)PICS组APACHEII评分<20和20~25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降低,APACHEII评分25~30和>30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升高(P<0.05);PICS组HADS评分<5和5~15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降低,HADS评分15~25和≥25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升高(P<0.05);PICS组得分低于9分的轻度损伤者和得分10~16分的中度损伤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降低,得分≥17分为重度损伤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升高(P<0.05);PICS组得分≤7分的睡眠质量较好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降低(P<0.05),得分>7分的睡眠障碍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升高(P<0.05)。(4)PICS组年龄、手术时间、ICU时间、APACHEII评分、HADS评分、PSQI得分以及创伤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5)PICS心理障碍与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时间、ICU时间、镇静药物、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APACHEII评分、HADS评分、创伤指数评分以及PSQI评分相关(P<0.05)。结论:PICS组年龄、手术时间、ICU时间、APACHEII评分和HAD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ICS心理障碍与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时间、ICU时间、镇静药物、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APACHEII评分、HADS评分、创伤指数评分以及PSQI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抑郁的发生机制不清及药物的临床疗效不佳,导致其成为世界难题。已有研究发现甲醛的气态暴露或液态腹腔注射都可直接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而内源甲醛是否参与抑郁的发生尚不清楚。本研究探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否通过刺激内源甲醛产生而诱发小鼠抑郁的分子机制;并观察非侵入物理疗法——630 nm红光照射是否能激活甲醛脱氢酶而降解甲醛,从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方法 雄性成年C57BL/6J小鼠随机分组:a.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b.抑郁模型组,按浓度梯度腹腔注射LPS;c.红光干预组,按浓度梯度腹腔注射LPS后并定时进行630 nm全身红光照射。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糖水偏爱(suorose preference test,SPT)、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强迫游泳(forced swimming test,FST)等方法,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用甲醛荧光(Na-FA,特异甲醛荧光探针)定量法及整脑甲醛荧光成像法,检测小鼠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