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建立基因修饰红细胞输送左旋天门冬酰胺酶(L-ASNase)的体系。方法:采用2A联体技术将L-ASNase和红色单体荧光蛋白基因分别置于红细胞特异性基因调控元件或非组织特异性短延长因子1α启动子控制下,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包装成组织特异性重组慢病毒或非组织特异性重组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分别感染靶细胞,用六氧苄基鸟嘌呤/卡莫司汀联合筛选以富集感染的小鼠红白血病阳性细胞;用六亚甲基二乙酰胺诱导富集的阳性细胞向红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红色单体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荧光显微术观察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免疫印迹分析L-ASNase的表达水平,评估在红细胞分化过程中组织特异性重组慢病毒的表达优势。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序列测定,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结构正确;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非组织特异性慢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中,L-ASNase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单体红色荧光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提示2A序列通过自裂解使同一读框中的2个基因获得了表达;用50μmol/L六氧苄基鸟嘌呤-50μmol/L卡莫司汀联合筛选,可有效富集感染的小鼠红白血病阳性细胞;经六亚甲基二乙酰胺诱导,第7 d的MEL细胞中表达的重组L-ASNase浓度达0.3 U/mg总蛋白。结论:红细胞特异性慢病毒载体可以在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向红细胞分化过程中使携带基因的表达逐步增高,优于非组织特异性慢病毒载体。本研究为基因修饰造血干细胞、并通过体外细胞分化的方法大量产生携带L-ASNase的红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奠定了临床前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一种可用于检测大分子物质的“软电离”质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在致病性真菌研究中的作用日显突出,该文对近几年该技术在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以真菌性皮肤病为例,试从诊断性评价的视角论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要点和具体的教学策略,对医学生进行了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对涉及诊断性评价的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说明将诊断性评价适时纳入医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4.
新生隐球菌是一重要的致病真菌,其细胞壁外层的多糖荚膜是第1个被公认的新生隐球菌毒性因子。本文总结了在荚膜生理和生化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新生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常用方法以及在新生隐球菌的荚膜代谢途径、生化合成酶、分泌、组装和调节这些广泛的研究领域存在的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耳道念珠菌(Candida auris)自从2009年被发现至今,已对全球性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该病原体难以用常规的表型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该菌株对3种主要类型的抗真菌药物耐药,这种类型的多重耐药菌之前在其他种类的念珠菌并没有报道过。在本综述中,我们探讨了当今世界耳道念珠菌感染的现状与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重视,及时制定感染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6.
37.
侵袭性曲霉菌病是重要深部真菌感染之一。曲霉菌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但主要感染免疫受损人群。近年来中国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发病率、耐药率不断上升,死亡率极高(39%~100%),且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均较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侵袭性曲霉菌病感染的现状,现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格特隐球菌α交配型位点内SXI1α基因和a交配型位点内SXI2a基因的多重PCR分析,用于快速鉴定格特隐球菌的交配型。【方法】设计针对格特隐球菌α交配型位点内SXI1α基因部分片段和格特隐球菌a交配型位点内SXI2a基因部分片段的特异性引物,用于多重PCR鉴定格特隐球菌的交配型;并与交配试验以及已报道的扩增α交配型位点的引物MFα、STE12α,及扩增a交配型位点的引物STE20a、STE3a进行扩增效果的比较。【结果】基于SXI1α基因和SXI2a基因的多重PCR分析,准确鉴定所有受试格特隐球菌(包括VGI、VGII、VGIII和VGIV基因型)的交配型,引物STE12α、STE20a和STE3a在常规PCR鉴定中不能鉴定部分菌株的交配型;66.7%的受试菌株不能发生交配,交配试验无法鉴定其交配型。【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明显优于常规PCR或交配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39.
新生隐球菌是临床上最重要的侵袭性病原真菌之一,可感染免疫抑制和免疫正常人群引发具有致命威胁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近年来,隐球菌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隐球菌参与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毒力因子及多条宿主细胞应答信号通路相继被发现.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估AFLP-DNA指纹技术在新生隐球菌分类中应用情况。方法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用双酶酶切,双链接头连于其酶切末端,用与接头和酶切位点互补的引物扩增DNA片段,其产物在高分辨的变性聚丙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然后进行银染。结果分析来自5种血清型和临床分离株的18株新生隐球菌,可见有30多条大小在30~500bp的DNA-AFLP指纹,相同的血清型有不同的指纹图谱,来自同一患者不同病期的两株分离株和来自同一患者患者的不同部位的两株分离株都显示出相同的带型。结论显示了AFLP的高分辨率,是适用于新生隐球菌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