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真菌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显微镜问世后,许兰黄癣菌就是最早发现的致病真菌,但由于真菌在自然界位置未定,直到上世纪中叶才明确它是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的真菌(菌物)界。解放前,我国虽然也有几个兼职医学真菌学元老,但多为临床学家兼任,当从患者分离出并认定为真菌所致病,明确诊断,定下疗法,治疗患者,最后总结报告,极少有菌种保藏的研究。我国真菌界元老如杨国亮、曹松年、郭可大、张柏英等教授虽然也从国外带回一些模式菌种,但多用来作观摩对比,谈不上成立保藏中心。当一些模式菌种发生变异,即失去其保藏价值。在食品工业真菌方面尤其如此,损失更大,如众所周知的味精产生菌,最早是由我国专家学者分离出,但不幸被日本人拿走,生产出所谓“味之素(即今味精)”,反而倾销到我国,还保有专利。另外一种红曲,亦为我国独创,既是食物天然添加剂,还能发酵生产酱腐乳等,品味精美,市场价值不菲。其他如茅台,五粮液等酒曲,更是价值连城,非常宝贵。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是引起脑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一般新型隐球菌在墨汁制片检查时,可见圆形有荚膜的菌体,而无长棒状的。我们于1980年12月首次从一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其主要特征是在寄生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烟酰胺及联合伊曲康唑的抗烟曲霉活性。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M38-A2肉汤稀释法及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烟酰胺与伊曲康唑对15株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协同指数(FICI),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加药后烟曲霉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烟酰胺对烟曲霉具有抑制作用,MIC为12.8~25.6 mg/mL;烟酰胺与伊曲康唑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协同指数<0.5;膜蛋白相关基因与外排泵相关基因在烟酰胺单用及联合用药下,表达下调。结论烟酰胺具有抑制烟曲霉及增强伊曲康唑抗烟曲霉的作用,抑菌及增效作用与下调烟曲霉膜蛋白基因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皮肤癣菌是临床最常见的真菌之一,目前已报道的50余种皮肤癣菌中有20余种对人类有致病性。新兴的分子鉴定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的优点,能够克服传统的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培养耗时费力的局限性,帮助皮肤癣菌病的快速精准诊断和合理用药。该文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文献,从皮肤癣菌标记基因和分类学进展、基于PCR的分子鉴定技术、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和MALDI-TOF MS技术这四个方面,介绍皮肤癣菌的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酵母类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HIV感染是导致隐球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近年来关于非HIV患者隐球菌感染的报道不断增加。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大部分新生隐球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具有内在抗性。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是用于隐球菌感染治疗的一线药物,而长期广泛用药引起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逐年升高,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率居高不下。为进一步加深对新生隐球菌的认识,本文结合国内外流行病学报道及相关研究,从感染现状、生物学特征、诊治方法和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新生隐球菌的PMT4基因缺陷株及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体内、外模型;研究PMT4基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PCR介导的长侧翼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新生隐球菌H99的PMT4基因;采用基础培养基96孔板培养的方法建立生物膜体外模型;兔中心静脉插管、管内放置聚苯乙烯薄膜的方法建立生物膜动物模型;用倒置显微镜、共聚集激光扫描显微镜、MTT、CFU计数等方法研究PMT4缺陷株与野生株生物膜的异同。结果新生隐球菌在体内、外模型中均能形成生物膜;PMT4缺陷株与野生株生物膜在生物量和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的生物膜动物模型可行;PMT4基因缺陷可造成隐球菌生物膜代谢活性下降,并形成假菌丝样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系统。方法PCR法扩增CAP60基因片段,测序验证其准确性。将其与多个必需基因共同连人穿梭质粒。结果获得6150bps大小的质粒,该质粒含有荚膜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及荧光蛋白的基因。结论将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将会有利于对荚膜的生化合成途径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NovoZym234酶溶壁和低渗机械振荡破壁相结合,应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并纯化了对数生长期的新生隐球菌线粒体,然后从经DNaseI处理的线粒体制备液中分离纯化线粒体DNA;并对差速离心中所获得的菌体、原生质体、线粒体三部分沉淀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均证明了我们所抽提的DNA是纯净的,适用于酶切分析和PCR分析研究,由此成功地建立了快速有效分离和纯化线粒体DNA的方法。 Abstract: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ay be grown to the exponential phase,are broken by a combination of NovoZym234 and mechanical means,and mitochondrial DNA was extracted from DNaseI-treated mitrochondrial preparetion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Three pellets,including yeast cell,protoplasts,mitochondrial,were examin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The resulting mtDNA is sufficicently pure for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analysis and PCR in further studying.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tDNA of C.neoformans wa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属属于担子菌门一冬孢菌纲一黑粉菌目一黑粉菌科,包括37个不同种[1],其中能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而其他变种如罗伦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几乎不感染人类[2]。新生隐球菌感染好发于免疫低下的人群,包括HIV感染、接受实体器官移植以及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与新生隐球菌相反的是,格特隐球菌多发生在免疫正常的人群[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25 a肺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 检索分析重庆维普、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师协会全文期刊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88年以来的中国大陆地区肺接合菌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共检索文献73篇,病例102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8.4岁,男女比例为2.46∶1,总死亡率为40.82%.我国肺接合菌病多见于糖尿病、HIV感染、病毒性肝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伴基础疾病的人群.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手术治疗较之单独抗真菌药物疗效更好.结论 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肺接合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高度怀疑肺接合菌感染的患者,宜尽早启动抗真菌治疗,及时联合病灶切除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