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4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328名,对入组患者进行Hb A1c、血生化指标检测以及CIMT测量等。根据CIMT值分为CIMT正常组(0.9 mm)和CIMT增厚组(0.9 mm),并对CIM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8名T2DM患者中,CIMT正常154例,CIMT增厚174例;(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Hb A1c水平与IMT值呈正相关(P0.05)。(3)单因素分析示,CIMT正常组和CIMT增厚组两组间年龄(t=4.132,P=0.041)、收缩压(t=8.456,P0.01)、Hb A1c≥9.0%(x~2=9.912,P0.01)、总胆固醇(t=5.549,P=0.018)、甘油三酯(t=6.592,P=0.008)、尿酸(t=9.618,P0.01)、空腹血糖(t=4.592,P=0.03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Hb A1c≥9%、收缩压、总胆固醇是T2DM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 A1c与CIMT增厚明显相关;且Hb A1c≥9%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2.
近年来,纳米硒凭借其良好的导电、光热以及抗癌等特性,在纳米技术、生物医学以及环境修复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验选择前期筛选得到的贪铜杆菌Cupriavidus sp. SHE,文中探究了该菌株的细胞上清液、全细胞以及胞内提取物合成纳米硒的能力,并对细胞上清液合成的纳米硒进行形貌表征与官能团分析,最后选取革兰氏阳性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PI1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菌株Cupriavidussp.SHE的细胞上清液、全细胞以及胞内提取物均具有合成纳米硒的能力。对于菌株Cupriavidus sp. SHE细胞上清液而言,在该实验中,研究范围内其合成纳米硒的最佳条件是SeO2浓度为5 mmol/L,pH为7。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硒颗粒主要为球形,平均直径为196nm。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硒晶体类型为六方形结构。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纳米硒表面有小分子蛋白结合,可能参与了纳米硒的合成和稳定过程。此外,抗菌实验表明菌株Cupriavidus sp. SHE细胞上清液合成的纳米硒颗粒对菌株E.coli BL21和Pseudomonas sp. PI1均无明显的抗菌活性。综上,该研究表明菌株Cupriavidus sp.SHE在细胞上清液中产生的蛋白类物质在其合成纳米硒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合成的生物纳米硒颗粒无毒且生物相容性良好,未来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93.
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A9藻株在24℃培养,经2 mmol/L的EDTA预处理24 h;采用功率300 W的超声波处理70 s获得单细胞样品,以本实验室构建的携带gfp基因的质粒p215t转化A9藻株单细胞藻液,利用Amp作为选择标记,使单细胞在平板上再生长出单藻落,获得17株具有Amp抗性的转化藻株,转化率3.73‰。在390 nm紫光激发下,生长30天的转化藻丝体发出稳定绿色荧光;培养45天后具有绿色荧光的藻丝出现断裂、具有荧光藻丝长度缩短的现象。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报告基因gfp在螺旋藻中得到稳定有效的表达,可以采用单细胞再生形成单藻落技术进行螺旋藻的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394.
海藻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及生物工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海藻糖(Trehalose)是一种由两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α-1,l糖苷键连接的非还原性双糖。最早的记录是在19世纪初期作为黑麦的麦角菌的一种成分而被描述,后来发现海藻糖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体内,特别是在那些能抗脱水作用的生物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特殊生物具有在脱水条件下存活多年的性质,包括所谓的“复苏植物”(Selaginella lepidophylla)、某些咸水虾、线虫及面包酵母等。当它们体内99%的水分被去掉之后,仍保持着能在获水后迅速复活的能力^[1]。研究表明,海藻糖对于生物抗逆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海藻糖的应用研究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海藻糖已被用作酶、其它蛋白、生物制品甚至移植器官的保护剂。海藻糖作为生物体对抗环境胁迫的重要应激保护物质,在不同生物中存在多种合成和分解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已相继被克隆和分析。海藻糖合成、分解及其调控是生物抗逆的重要机制,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也是海藻糖生物工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95.
目的:筛选家蚕胚胎期重力相关基因。方法:对模拟失重与正常重力条件下的家蚕胚胎cDNA进行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并对模拟失重过程中家蚕胚胎期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获得了34个与重力有关的序列标签。在模拟失重条件下有16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15个为未知基因,1个为已知基因,其作用是维持mRNA的稳定性。在模拟失重条件下有18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4个为未知基因,6个为蛋白合成相关基因,3个为基因组contig基因,5个为家蚕est库中功能未知基因。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影响了家蚕胚胎发育期与mRNA稳定性和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96.
397.
为研究胀果甘草多糖GiP-B1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RAW 264.7免疫功能的影响,体外以TLR4干扰RNA (TLR4-siRNA)转染巨噬细胞RAW 264.724 h,用100 μg/mL GiP-B1处理转染和未转染细胞,12 h后分别采用CCK-8和ELISA法检测GiP-B...  相似文献   
398.
全氟辛酸(PFOA)是一种重要的全氟化表面活性剂,具有环境持久性、高毒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沉积物是PFOA的重要环境储蓄库,被污染后的沉积物可作为长期污染源造成上覆地表水及周边地下水污染。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对地表水和沉积物中PFOA的来源、污染现状和界面吸附迁移行为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 地表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为工业废水排放。全球范围地表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污染水平普遍为ng·g-1和ng·L-1数量级,且国内部分地区污染形势更为严峻。沉积物组分、水化学条件、有机质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均影响沉积物中PFOA的吸附行为,但目前在吸附主控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沉积物中PFOA迁移行为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报导还较为缺乏,对于迁移机理的认识还很不足,今后需在该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399.
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服务能力并与规划策略结合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河南省汝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连通性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构建现状蓝绿生态网络,并探索廊道构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汝州市域范围内1级核心斑块共有7个,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南部与东北部的山林空间和中部汝河构成的带状生态空间,2级核心斑块共有9个;筛选出256条生态廊道,135个生态节点,廊道大部分穿越汝河。应重点保护汝河及其周边环境,为生物南北迁移提供临时栖息地,提高整体生态网络的稳定性,并重点关注市域西侧与南侧廊道断裂点的修复;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中,一方面可引导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分,另一方面可为规划视角下廊道的功能定位与分类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0.
克隆家蚕动力蛋白轻链8(dynein light chain 8, Dlc8)基因开放阅读框架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探讨Dlc8基因在家蚕胚胎、头、丝腺、中肠、皮肤、血液、脂肪和马氏管等组织中的分布.在细胞水平,应用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大梯度强磁场(large gradient high magnetic field, LGHMF)重力模拟环境(0 g、1 g、2 g)对家蚕Dlc8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整体水平,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Dlc8基因在家蚕胚胎反转期和整个胚胎期对LGHMF模拟失重环境的响应.克隆的家蚕Dlc8基因开放阅读框架长度为270 bp,编码89个氨基酸.家蚕Dlc8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小鼠(Mus musculus)、人类(Homo sapiens)等6个物种Dlc8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7%、96%、91%、95%、92%、92%.信号肽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质为非分泌蛋白,不存在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位点.家蚕Dlc8分子质量与等电点分别为10.34 ku和6.81.Dlc8基因在家蚕的胚胎、头、丝腺、中肠、皮肤、血液、脂肪、马氏管中稳定表达.在细胞水平,家蚕Dlc8基因表达对重力变化较敏感,对磁场变化不敏感.在整体水平,Dlc8基因在家蚕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对重力的响应不同.整个胚胎发育期Dlc8基因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表达量与对照组接近.家蚕Dlc8基因可以作为重力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分子靶标.该研究为深入探讨家蚕Dlc8基因重力生物学效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