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71.
我们利用冷冻的方法来制作鱼类标本。在冷冻鱼以前,最适宜的预先固定液,经过试验有如下的成分(按重量):硝酸钾——50、福尔马林——400、96%酒精——400、水——4000。硝酸钾先溶于水,然后往溶液里加入上述重量的福尔马林和酒精。制做标本要挑选完全新鲜没有损伤的鱼,所有的鳍必须完整。用温水将鱼仔细洗净,放在桌上,把上述液体注入鱼的腹腔内,然后放入盛有固定液的标本箱里。在箱里使鱼尽可能保持自然的姿势,注意不要挤压鱼体以  相似文献   
172.
根据 Pearse 氏偶联四氮盐反应(coupled tetrazo-nium)染脑下垂体,其嗜酸嗜硷两种细胞皆可染色,仅前者着色较深,故不宜于组织学鉴别之用。作者鉴于嗜硷细胞的向性腺及向甲状腺激素皆系粘蛋白(mucopro-tein),故染粘蛋白的高碘酸白复红法(periodic acid-leukofuchsin)可作力重氮蓝B(diazo llue B)或重氮蓝B和H酸(H acid)联用的对此染色。作者也鉴于用重氮蓝B可加强嗜酸性细胞对于某些染料的亲和力(如固绿FCF)而描述了应用固绿 FCF(fastgreen FCF)的偶氮偶联染色法。  相似文献   
173.
探讨过墙风总黄酮(CPTF)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150 mg/kg)、CPTF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每天灌胃对应剂量的药物(25 m L/kg),正常组与模型组每天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10 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腹腔注射花生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0.1%的CCl4花生油溶液(10 m L/kg)。禁食不禁水16 h后,眼球取血,处死后收集肝脏。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在肝组织中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磷酸化JAK2(p-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PTF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病变,降低血清中AST、ALT和MDA含量(P0.05),提高T-SOD和GSH-PX活性(P0.05),下调肝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表达(P0.05),并抑制p-JAK2和p-STAT3水平(P0.05)。综上所述,CPTF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并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4.
研究金线风总黄酮(TFC)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150 mg/kg)、TFC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10 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外,各组腹腔注射0.1%的CCl4花生油溶液(10 m L/kg),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收集血清和肝组织。血清指标检测表明,与模型组比较,TFC能够显著降低肝脏指数、ALT和AST活性(P0.05),并减少ALP、TBIL和γ-GT含量(P0.05),且降低MDA含量(P0.05),同时增强T-SOD和GSH-Px活性(P0.05)。ELISA法检测肝组织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TFC能够显著下调TNF-α、IL-1β和IL-6含量(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TFC能够明显降低肝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表达(P0.05)。HE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TFC能够有效改善肝组织损伤程度。综上所述,TFC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5.
浅沟侵蚀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种重要侵蚀类型.以往研究多侧重于农地浅沟,有关自然恢复草被对浅沟侵蚀影响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冲刷试验,以裸地浅沟为对照,探究放水流量为5、10、15、20和25 L·min-1条件下草地浅沟的径流产沙特征及侵蚀机理.结果表明: 与裸地相比,草地浅沟平均流速、稳定径流率、雷诺数、弗劳德数分别减小25.4%~67.3%、8.4%~26.6%、54.9%~80.5%、18.6%~65.1%,阻力系数增大0.09~7.18倍.草地浅沟最大产沙率、稳定产沙率和平均产沙率较裸地浅沟分别减小55.1%~90.9%、61.8%~95.4%和64.8%~92.4%;5~25 L·min-1放水流量下,自然恢复草被的减沙效益可达65.9%~88.8%,且随放水流量增大,减沙效益呈减小趋势.与裸地相比,草地浅沟的平均径流功率和平均径流剪切力分别减小54.9%~80.5%和12.4%~51.1%,临界径流功率增大1.43倍,临界剪切力增大33.7%;草地和裸地浅沟平均产沙率与平均径流功率、平均径流剪切力均呈显著线性相关.自然恢复草被显著增加了浅沟抗蚀性能,降低了浅沟径流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176.
宫颈癌中乳头瘤病毒核酸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头瘤病毒与人和动物的某些肿瘤有关。近年来证明人的生殖器肿瘤与人的乳头瘤病毒(HPV)有密切关系。例如,Green等人检查了31例宫颈癌和10例阴道肿瘤,其中各2例与人的HPV-10型有共同的核酸序列。Zachow报告了2例  相似文献   
177.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在米质方面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的体细胞无性系在稻米蒸煮品质和蛋白质含量方面的变异。结果表明体细胞无性系自交二代(SC_2)的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还发现有极少数糯性转变的变异株系,以碱消解值表示的糊化温度则变化较少。体细胞无性系的蛋白质含量也有各种变化,在18个产量不亚于起始品种的体细胞无性系中,蛋白质相对含量增加5%以上的有6个,减少5%以上的有3个。研究还表明,体细胞无性系稻米蒸煮品质的变异,至少能稳定地遗传到第八代。讨论了应用体细胞无性系改良米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8.
辅酶Q10,甘露醇及别嘌呤醇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E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清除氧自由基的ESR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已有报道,但以中药有效成分为多见,我们选择了在心脏直视手术时用于临床心肌保护的几种有效药物:辅酶Q_(10)甘露醇及别嘌呤醇,用ESR技术测定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以了解它们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9.
 本文根据乱流扩散法原理,利用实验集水区连续6年实测数据,对杉木人工林蒸散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年平均蒸散量875.45mm,占年降雨量的82.2%。其中,林冠蒸散量781.77mm,林地93.68mm,分别为总蒸散量的89.3%和10.7%。与水量平衡法的结果比较,为水量平衡法的101.2%。在研究蒸散规律的同时,对乱流扩散法的应用及参数的估算也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0.
从痘苗病毒天坛株分离了晚期11k蛋白编码基因的启动子,以痘苗病毒天坛株为载体,构建了双价的重组痘苗病毒。分别在7.5k和11k蛋白基因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B病毒的膜抗原。用重组痘苗病毒免疫的家兔,同时产生对这两种抗原的抗体。免疫电镜下观察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