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7篇
  4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 is a well-characterized tetrameric enzyme. Its N-terminal arm, comprised of an α-helix and a p-strand, was suggested to be essential for subunit interactions. To examine the critical amino acid residues in the N-terminus involved in the subunit association, two single-point mutants, Leu3Pro (L3P) and IIe8GIu (I8E), have been constructed. We compared the stability of WT-LDHA (WT) and its variants by unfolding experiments. For WT, a dimeric but inactive intermediate was observed by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t 0.6-0.8 mol/L GdmCI. Leu3Pro exists in an active tetrameric structure in aqueous solution as WT does, but it dissociates into dimers under lower concentration of GdmCI (0.2 mol/L).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lle8GIu variant exists predominantly in the dimeric form with increased KM and decreased kcat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WT and L3P. However, the activity of lle8GIu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sulfate. In conclusion, two mutants are less sta  相似文献   
72.
1997年5月-1998年11月用近两年时间对漳州地区仓储物害虫和益虫开展调查。共采集标本1140份,经鉴定有仓储物害虫71种(隶属6目31科)益虫11种(隶属7目9科)。  相似文献   
73.
冬小麦春化相关基因cDNA(verc203)片段序列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4.
春化作用是高等植物发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受遗传控制的生理过程,人们对此现象已作了生态、生理和生化方面的研究(谭克辉1983)。认为植物茎尖生长点接受低温诱导后,会引起体内许多代谢途径和方式的顺序改变(种康和谭克辉1993),可能导致春化相关基因启动表达。有人(Burn等1993)提出春化相关基因启动表达可能是基因脱甲基化结果的观点。但这一假说尚缺乏直接的强有力证据。违斌和谭克辉(199)系统地研究了冬小麦春化过程中核酸、蛋白质代谢与春化作用的直接相关关系和春化特异蛋白质代谢与特异性rnRNA出现的重要意义,确信春化…  相似文献   
75.
蛋白质的结构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多不相关的蛋白质含有相同的短肽序列却形成不同的空间构象. 结构转换广泛存在于蛋白质折叠和功能过程中,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综述了Serpin和EF-Tu的失活、血细胞凝集素的激活、蛋白酶成熟、亚基装配和蛋白质淀粉样化等过程中肽链同源肽段的结构转换模式, 并讨论了它在理解蛋白质折叠机理和“构象病”病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The 6-His tagged firefly luciferase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E. coli and purified to homogeneity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gel filtration. After immunizing Balb/c mice with the antigen, 6 hybridomas clones were found to secrete monoelonal antibodies (mAbs) and the mAbs were also purified separately. The competitive bind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2 mAbs can bind heat-denatured antigen or its proteolytic fragments but not the native lueiferase, suggesting that their epitopes might be accommodated in the internal segments of the protein. On the other hand, the other 4 mAbs are capable of binding both native and denatured antigens. It infers that their epitopes locate in the segments on the protein surface.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six mAbs are all sequence-specific.  相似文献   
77.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萤火虫荧光素酶 (fireflyluciferase)为抗原 ,免疫小鼠并进一步筛选与克隆 ,共得到 6株单克隆抗体 .制备腹水并纯化获得抗体后 ,对这 6株抗体与天然态和热变性态蛋白质以及蛋白酶解片段的结合性质进行了鉴定 .认为这 6株抗体的抗原决定簇都是顺序决定簇 .发现其中有 2株单抗与热变性态蛋白质及酶解片段的结合能力较强 ,而不与天然态蛋白质结合 ,其抗原决定簇可能是位于蛋白质内部的肽段 .另外 4株抗体既可与热变性态蛋白质以及酶解片段结合 ,也可与天然态蛋白质结合 ,其抗原决定簇可能位于蛋白质分子表面 .  相似文献   
78.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苹果速冻工艺,当载样量3kg/m2、速冻温度-30℃、样品中心温度 18℃为时,产品的感官品质、硬度和色泽最高,可溶性糖损失率、可溶性蛋白损失率、维生素C损失率最低;采用Box Ben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Design Expert 9数据分析软件,优化出苹果速冻最优工艺参数为载样量2.38kg/m2、速冻温度-31℃、样品中心温度-19℃,此条件下实际感官评分为91.26。  相似文献   
79.
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植硅体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王阳畔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过渡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业对环境的适应等。遗址剖面及灰坑样品的植硅体分析表明:仰韶晚期,粟和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而黍较粟始终保持着种植优势;龙山早期,粟作农业逐渐衰落。植硅体组合图谱显示,先民在此遗址活动期间,气候是略偏凉偏干的,整体上较为稳定,呈现出干凉化的趋势。综合来看,农业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环境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该遗址榆科植硅体的大量发现,不仅补充了史前植物利用史,同时也对丰富植硅体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3-4-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 800mg WX(主要包括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各种酶的活性皆为50IU/g)、 400mg VP(主要为木聚糖酶,酶的活性为1000IU/g)以及800mg WX 400mg VP配制出5种实验饲料.实验鱼在海水网箱中经过8周的摄食驯养后,转入室内水族箱中进行氮磷排泄测定实验.在水族箱中经2天的适应后,测定饥饿状态下氨氮及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然后饱食投喂,并连续测定摄食后48h内鱼体氨氮和可溶性磷的排泄率.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32.5‰-36‰,溶氧在7 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实验鱼的氨氮和可溶性磷排泄不受实验饲料影响(p>0.05).而在饱食条件下,实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性多糖酶(WX、VP及WX VP)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p<0.05),而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处理对实验鱼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可溶性磷排泄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