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通过鉴别寄主反应、病毒部分序列测定确定了采自广州白云区表现花叶、斑驳症状的节瓜上的病毒为ZYMV。采用RT PCR方法扩增和克隆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 ,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2 2b( )上。获得的重组子pET ZCP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后 ,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 ,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 33 0kD。将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兔子 ,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抗血清。ELISA测定其效价为 1 4 0 96  相似文献   
172.
针对多种强致病性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灵敏的可检测多种烈性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本研究设计了针对21种烈性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检测探针,每种5条,长50 bp.并以甲病毒属的基孔肯亚病毒和黄病毒属的黄热病毒细胞培养物为检测模型,摸索了合适的病毒基因处理与扩增方法.将提取的病毒RNA先用DNase Ⅰ处理,以去除掉其中的DNA分子,然后利用病毒属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以引导病毒基因组的合成,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宿主细胞基因成分的干扰.进行随机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分别出现了4条基孔肯亚病毒探针信号和5条黄热病毒的探针信号,说明所设计的检测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这2种病毒的特异性检测.这种病毒基因样品的处理和扩增方法也为此基因芯片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3.
银杏内酯C分子烙印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合银杏内酯为模板分子,它们与单体AA预识别的过程中,利用其在识别性能上的差异,制备了对银杏内酯C有优先选择识别作用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分子烙印聚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其选择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的最大吸附量为15.5 mg/g,混合银杏内酯经MIP选择性吸附后,银杏内酯C的含量提高了12.16%.  相似文献   
174.
植物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了自然界中95%以上的生物量,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粮食、医药、能源、建筑材料和工业原料等生产生活资料;通过参与土壤形成和生态系统演化过程而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净化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固定生长的,不能像动物和微生物那样在较大范围内移动,  相似文献   
175.
一株糖脂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干酪根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油页岩环境中筛选可降解油页岩干酪根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方法】从抚顺油页岩矿废水样品中用血平板法初筛,排油圈法、乳化法和表面张力法复筛,获得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用薄层色谱鉴定其发酵液表面活性成分,优化产表面活性剂的培养条件,初步考察其对油页岩干酪根的降解能力。【结果】筛选到一株产糖脂表面活性剂菌株B-1,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sp.,该菌株有良好的排油和乳化能力以及较低的表面张力,可利用烷烃、不饱和脂肪酸和糖类作为碳源。在30-34°C范围内添加0.3%Na Cl的葡萄糖培养基(p H 7.0)中该菌生长旺盛,发酵液表面张力最低为27 m N/m。菌株B-1在添加一定量葡萄糖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作用30 d后对干酪根的降解率为2.85%,高于不添加葡萄糖无机盐培养基对照组的降解率(1.04%)。【结论】菌株B-1是一株性能良好的产糖脂表面活性剂细菌,有降解干酪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6.
目的:研究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的抗氧化作用及胃保护效果。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生理盐水5 mL/kg),模型组(吲哚美辛48 mg/kg),西咪替丁组(100 mg/kg),低剂量AKBA组(100 mg/kg),高剂量AKBA组(200mg/kg)。预给药1小时后,用吲哚美辛(48 mg/kg)灌胃造模,评价溃疡指数(UI)、胃内容物酸度(p H)、胃壁黏液量(GWM)、前列腺素E2(PGE-2)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量。结果:(1)与造模组相比,AKBA高剂量组(P0.05)与西咪替丁组(P0.001)显著降低了吲哚美辛诱导的胃粘膜损伤,AKBA低剂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KBA与西咪替丁均显著升高胃内容物p H(P0.001)(AKBA低剂量组P0.05),增加GWM含量(P0.001);(3)与造模组相比,AKBA及西咪替丁组均显著增高PGE-2及NO含量(P0.001);(4)与造模组相比,AKBA及西咪替丁组均显著增高SOD活性(P0.001)(AKBA低剂量组P0.05)及CAT活性(P0.001)并降低了MDA含量(P0.001);(5)与造模组相比,AKBA高剂量组及西咪替丁组促进Nrf2及HO-1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AKBA有较好的胃保护效果,同时可以通过升高GWM、降低胃内容物p H,升高NO含量,阻止PGE-2的降低,同时恢复SOD、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促进Nrf2及HO-1的表达发挥胃黏膜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7.
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随林龄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弄清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不同林龄的养分循环特征, 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湖南会同杉木林25年的定位连续测定数据, 根据杉木生长规律和养分吸收动态对杉木林不同林龄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林龄的杉木, 器官养分浓度大小依次为叶>枝>皮>根>干。林龄小于12年的, 杉木养分浓度随林龄增加而增高; 林龄大于12年的, 杉木养分浓度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养分年均吸收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曲线为双波峰。养分归还量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同一林龄, 各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都是磷(P) >钾(K) >氮(N) >镁(Mg) >钙(Ca)。林分郁闭后, 各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随着林木生长而增大。同一林龄, Ca、Mg的循环强度大于N、P, 各营养元素循环强度随林龄增长的变化曲线都为抛物线。同一林龄, N、P、K被杉木利用的时间比Ca、Mg长, 各元素被杉木利用的时间随着杉木生长的进行而缩短。研究显示: 不同林龄的养分吸收量除受生产量控制外, 还受这个林龄和前一个林龄杉木体内养分浓度的差异制约; 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等共同调节控制着养分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8.
青藏高原湖泊纳木错水域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  康世昌 《生态科学》2010,29(3):298-305
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分布最密的湖群区。藏北地区的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同时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在纳木错开展全面的水域生态学研究,对青藏高原湖群区具有重要借鉴和示范意义。论文综述了关于纳木错水域生态系统的已有研究。鉴于纳木错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尚未得到全面认识的现状,建议纳木错生态研究应集中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研究、流域人类活动的生态学效应研究、纳木错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纳木错与藏北湖泊的比较湖沼学研究等几个范畴。  相似文献   
179.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紫草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几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紫草色素的吸附提取。结果表明,NKA-Ⅱ具有较高的吸附量,且易于解吸,适于在新疆紫草细胞大量培养过程中用于对紫草色素的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180.
One means to improve the selectivity of cancer therapyis by directing foreign protein with activity againsttherapeutic targets that displays different expression levelon malignant cells from normal cells. There have hadsubstantial efforts to rationally 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