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62.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重要人兽共患病病毒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能对25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病毒进行筛查及鉴定用的基因芯片技术,本实验首先设计针对每种病毒的寡核苷酸探针并进行探针特异性的生物信息学验证.然后探索病毒核酸随机扩增方法,优化杂交动力学条件,建立本芯片标准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最后用细胞培养的病毒和模拟临床标本验证芯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表明,锚定随机PCR扩增法适合于本芯片病毒核酸的扩增;芯片杂交前用0.25% NaBH4进行封闭,最优杂交条件为51 ℃,2 h及50%甲酰胺浓度;芯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检测特异性.初步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对25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病毒进行筛查及鉴定.  相似文献   
63.
研究从生长、健康和营养价值方面评估了高水平的双低菜粕替代饲料鱼粉对大黄鱼潜在的危害。在鱼粉含量60%的基础饲料(FM)上按照质量分数用双低菜粕分别替代15%(CM15)、30%(CM30)、60%(CM60)和100%(CM100)的鱼粉,配制成5种实验饲料。每种饲料投喂5个网箱的大黄鱼[初重(135.38±1.02)g],即每个处理5个重复,进行12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当双低菜粕替代水平在15%和30%时,大黄鱼的生长及饲料系数并没有受到显著性的影响。然而,当替代水平高于30%时,大黄鱼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而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 < 0.05)。当替代水平达到100%时,大黄鱼摄食率达到最高值而肥满度达到最低值(P < 0.05)。在组织形态方面,大黄鱼摄食双低菜粕替代的饲料后肠道绒毛的弯曲程度减少并且排列更加不规则,而肝细胞则呈现出圆形空泡状并伴随着细胞核的偏移。对大黄鱼骨骼进行X-射线扫描发现,摄食双低菜粕的大黄鱼椎体和头部出现了畸形。在营养价值方面,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并未显著影响大黄鱼背肌的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然而脂肪酸组成受到了显著影响,即N-6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而DHA与EPA含量显著降低(P < 0.05)。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相关标准,这些营养价值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大黄鱼作为健康食品的功能。由此可见,高水平(60%和100%)的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大黄鱼的生长性能、改变肠道和肝脏组织形态,以及影响大黄鱼的骨骼健康。然而,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养殖大黄鱼的肌肉仍然符合人类的膳食要求。因此,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并没有影响大黄鱼作为食用鱼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4.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苹果速冻工艺,当载样量3kg/m2、速冻温度-30℃、样品中心温度 18℃为时,产品的感官品质、硬度和色泽最高,可溶性糖损失率、可溶性蛋白损失率、维生素C损失率最低;采用Box Ben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Design Expert 9数据分析软件,优化出苹果速冻最优工艺参数为载样量2.38kg/m2、速冻温度-31℃、样品中心温度-19℃,此条件下实际感官评分为91.26。  相似文献   
65.
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植硅体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王阳畔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过渡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业对环境的适应等。遗址剖面及灰坑样品的植硅体分析表明:仰韶晚期,粟和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而黍较粟始终保持着种植优势;龙山早期,粟作农业逐渐衰落。植硅体组合图谱显示,先民在此遗址活动期间,气候是略偏凉偏干的,整体上较为稳定,呈现出干凉化的趋势。综合来看,农业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环境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该遗址榆科植硅体的大量发现,不仅补充了史前植物利用史,同时也对丰富植硅体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甄翌  康文星 《生态学报》2008,28(11):5401-5409
改进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提出了可转移生态足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和根生态赤字/盈余的概念。改进模型减小了由于贸易因素而导致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偏差。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区域承受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压力的真实情况,而可转移生态足迹对本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旅游目的地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由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旅游者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组成。通过研究根生态赤字/盈余来判断旅游发展的规模是否处于合理状态。以张家界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市2006年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190.05万hm^2,旅游者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22.10万hm^2,生态赤字为94.45万hm^2,根生态盈余为7.62万hm^2,反映出2006年张家界旅游发展规模合理。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3-4-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 800mg WX(主要包括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各种酶的活性皆为50IU/g)、 400mg VP(主要为木聚糖酶,酶的活性为1000IU/g)以及800mg WX 400mg VP配制出5种实验饲料.实验鱼在海水网箱中经过8周的摄食驯养后,转入室内水族箱中进行氮磷排泄测定实验.在水族箱中经2天的适应后,测定饥饿状态下氨氮及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然后饱食投喂,并连续测定摄食后48h内鱼体氨氮和可溶性磷的排泄率.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32.5‰-36‰,溶氧在7 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实验鱼的氨氮和可溶性磷排泄不受实验饲料影响(p>0.05).而在饱食条件下,实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性多糖酶(WX、VP及WX VP)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p<0.05),而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处理对实验鱼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可溶性磷排泄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新疆紫草细胞生产阶段培养时生物产量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生物量的倍增数并不增大。色素产量只在一定范围内与接种量成正相关关系,超过一定范围反而下降。当选定适当接种量时,加大培养基的浓度可提高色素产率。扩大培养规模,色素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69.
酵母表达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酵母表达系统是研究真核蛋白质表达和分析的有力工具,拥有转录后加工修饰功能,适合于稳定表达有功能的外源蛋白质。与昆虫表达系统和哺乳动物表达系统相比,酵母表达系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大规模进行发酵,是最理想的重组真核蛋白质生产制备用工具。介绍了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常用酵母表达系统(载体和菌株)、酵母表达的一般步骤、实现高效表达的策略以及酵母表达系统的应用成果等。  相似文献   
70.
不同降温速率对脐血干细胞冷冻复苏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不同降温速率对脐血造血干细胞各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4℃~-40℃的降温范围内,分别选择-0.5℃/min, -1℃/min, -5℃/min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对复苏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回收率、活性和CD34+含量的变化以及BFU-E、CFUGM和CFU-MK集落的回收率进行了考察,发现在-1℃/min的降温速率下,脐血MNC回收率可达93.3%±1.8%,活性可达95.0%±3.9%, CD34细胞回收率达80.0%±17.9%,BFUE回收率为87.1%±5.5%,CFUGM回收率达88.5%±8.9%,CFUMK的回收率也达到86.2%±7.4%。并且对复苏后的细胞进一步进行体外培养,发现在-1℃/min的降温速率下复苏的细胞仍然具有与未经冷冻细胞相似的扩增能力,而-0.5℃/min和-5℃/min这两种降温速率条件下复苏的细胞与未经冷冻的细胞相比差距较大。因而-1℃/min的降温速率对冻存脐血干细胞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