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添加氧载体(如正十二烷、全氟化碳等),提高了发酵系统中的氧传递速度,从而促进了泰乐菌素的生物合成。当加入5%的正十二烷或全氟化碳,泰乐菌素的生成量分别提高14%和8%;在加入正十二烷和全氟化碳的同时,再加入载体Aid—PlusML—50D,可使泰乐菌素的生成量分别提高19%和20%。  相似文献   
102.
添加氧载体提高泰乐菌素发酵的得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添加氧载体(如正十二烷、全氟化碳等),提高了发酵系统中的氧传递速度,从而促进了泰乐菌素的生物合成。当加入5%的正十二烷或全氟化碳,泰乐菌素的生成量分别提高14%和8%;在加入正十二烷和全氟化碳的同时,再加入载体Aid—PlusML—50D,可使泰乐菌素的生成量分别提高19%和20%。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实地踏查,选取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的不同年龄的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采用样方法进行群落学特征信息调查,分析研究区的群落区系特征、外貌特征和优势种群结构特征,为油松天然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41科90属144种,植物种类丰富,具有明显的温带针叶林特征,以地面芽植物为主(60.27%),中叶植物占优势(82.19%);区系组成与温带的成分关系最为密切。(2)优势种油松在研究区构成成片的不同林龄的纯林,幼龄林的群落中小径级(Ⅰ~Ⅲ)个体所占比例较高(75%),随着年龄增加,大径级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成熟林径级呈正态分布,各龄组高度级和冠幅的变化趋势与径级相似。(3)4个龄组幼苗储备都很丰富,均占更新层的58%以上,成熟林中幼苗所占比例达90%,但幼树比例较少,群落的更新状况不佳,但潜在更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格局及其适生区气候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原理,研究中国榛属植物分布规律,评价适生区气候,分析气候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并根据适生气候的相似性,探讨榛属植物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国内榛属植物纬度分布范围在24°31'N~51°42'N,经度分布范围在85°55'E~132°12'E,主要分布区从东北—华北山区、秦岭和甘肃南部及河南—华中—西南呈斜带状分布,分布种数在华中地区达到最多;垂直分布自东至西随经度降低海拔逐渐升高,纬度对各种质分布海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气温和冷温是影响榛属植物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榛属植物分布种数与各气候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1.883-0.051X1+0.131X2-0.003X4-0.004X5-0.001X6+0.051X8,根据分布区气候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榛属植物分为3类:平榛和毛榛为一类,川榛、华榛、刺榛、绒苞榛和滇榛为一类,维西榛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beta- 榄香烯对胶质瘤SHG44 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Bax 和Bcl-2 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发 生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beta-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SHG44 细胞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观察beta-榄香 烯对SHG44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 与Bcl-2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beta- 榄香烯处理SHG44细胞后,MTT 结果其发现SHG44细胞生长受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影响,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且(P<0.05),流 式细胞术显示,茁- 榄香烯诱导SHG44细胞后,细胞凋亡指数伴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显著增加;Western blot 结果发现,beta- 榄香烯对SHG44 细胞的诱导后,使促凋亡蛋白Bax 和抑凋亡蛋白Bcl-2 与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显著改变,且实验组Bax 蛋白表达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抑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伴随beta- 榄香烯的作用时间的增加,表达也逐渐减少。结论:beta- 榄香烯能显著抑制胶 质瘤SHG44 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 和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泡桐进入农田,使风沙区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干热风的抗御能力,促使小麦稳产高产,对此已有广泛的报道;然而泡桐对麦田土壤水分和盐分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动态,尚未见系统报道,这正是泡桐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小麦高产稳产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107.
本文記述的化石是近年来甘肃省有关地貭队及文化部門寄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的材料中的一部分。个別地点的材料已由翟人杰(1959,1961),周明鎮、张玉萍(1961)及张玉萍、童永生(1961)分別給予报导。文中记述的化石大都有一定的地点記录,但多数沒有詳細确切产出的层位及剖面。但根据化石的特性及附着在化石上的岩性以及和其他地区相当的动物羣对比,大致可以  相似文献   
108.
109.
“石炭兽”是一类在形态上象猪,但和猪沒有直接系統关系的原始的偶蹄类。它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新世中期。第三紀中期是它們最繁盛的时期、“石炭兽”主要是在旧大陆起源、发展的。在亚洲它們生存的时間最长,一直到更新世。在漸新世时有些进入到北美,在那里它們只生存到中新世。  相似文献   
110.
甲)材料及固定:哺乳类、两栖组织,包括甲状腺、肾、小肠、胃、睾丸;昆虫的精巢,肌组织;及数种植物组知,固定于 Carnoy 氏液,福尔马林液,Helly 氏液,或 Smith 氏液皆可。乙)试剂试剂 T:天青 A-schiff 液——溶0.5克天青 A(azureA)于100毫升漂白液内(见下)可保持数周,用前加100%偏亚硫酸氢钾(K-me(?)abisulfite)数滴。试剂Ⅱ:漂白液——1N盐酸5毫升;10%偏亚硫酸氢钾或钠5毫升;蒸馏水90毫升;新鲜制备。试剂Ⅲ:高碘酸液(periodic acid solu)——高碘酸0.8克;蒸馏水90毫升;0.2M醋酸钠10毫升;新鲜配制。试剂Ⅳ:硷性复红 schiff 液——根据 Stowell 氏法(1945)配制,溶液置冰箱内可保持数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