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不仅是植物大规模克隆繁殖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从单细胞到整体植株发育全过程的理想试验体系。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简述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此过程中相关应答基因的研究概况,探讨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基础,并对今后应该加强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2.
三倍体杨树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种三倍体杨树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三倍体毛白杨核型为:2n=3x=57=1M 31m 10sm 15st;三倍体I-214为:2n=3x=57=2M 33m(2SAT) 10sm(1SAT) 10st(3SAT) 2t;三倍体武黑1号为:2n=3x=57=2M 38m(4SAT) 14sm(2SAT) 3st;三倍体廊坊3号为:2n=3x=57=35m 10sm(1SAT) 10st(2SAT) 2t(1SAT)。结果显示三倍体毛白杨核型与三倍体黑杨核型有显著不同,表明它们的基因组结构不同,起源各异。  相似文献   
73.
黑腹滨鹬亚种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因繁殖季节其腹部有黑斑而得名,是北半球最常见的鸻形目鸟类之一.黑腹滨鹬历史上共命名过11个亚种,经过2次主要的系统厘定后,目前认为分化有10个亚种.亚种间除在量度性状、体色性状和地理分布有区别外,还在换羽模式、线粒体谱系组成等方面有所不同,从而使其成为研究种群分化的理想对象之一.本文介绍了黑腹滨鹬的亚种分类性状、分类修订以及亚种分类系统,并就非繁殖期的相关研究作了概述.由于混群,非繁殖地的亚种鉴定与繁殖地的亚种鉴定在性状的使用侧重上有很大的不同.非繁殖地亚种的划分,以环志回收结果和线粒体DNA谱系组成为主,其它性状为辅.中国究竟有几个亚种分布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后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74.
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纤维素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大分子和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1996年克隆了第一个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植物纤维素的生物合成需要多个纤维素合成酶与其他相关酶如Korrigan纤维素酶,蔗糖合成酶等来共同完成。本文介绍了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基因如蔗糖合成酶基因、KORRIG-AN基因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5.
黔中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生  姚小华  任华东  张守攻 《生态学报》2008,28(9):4602-4608
在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对封山育林、退耕还林2a、农耕地等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种子数量差异显著,封山育林土壤中平均种子密度为1664粒/m2,退耕还林2 a土壤中平均种子密度为8060粒/m2,农耕地土壤中平均种子密度为6239粒/m2.土壤中的种子集中分布在表层0~5cm范围内,随土层深度变化,土壤中所含种子数量和物种数呈减少的趋势.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指数较低,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生态优势度指数以退耕还林地最大,农耕地高于封山育林地.土壤种子库所含物种数较接近,物种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菊科、禾本科占优势.封山育林地、退耕还林地属于进展演替,封山育林地处于较高演替阶段,农耕地属于逆行演替.应引进适宜物种以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76.
以广西14年生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设同一疏伐强度的下层疏伐、上层疏伐、机械疏伐和干扰树间伐4种处理,分别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Gini系数、库兹涅茨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6种指标对4种间伐方式下采伐前后林木个体大小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与间伐前相比,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下层疏伐或上层疏伐后,林木个体材积的标准差、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库兹涅茨系数均变小,偏度变大;干扰树间伐后标准差、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库兹涅茨系数均变大,偏度则不一定.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下层疏伐后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变大,上层疏伐或干扰树间伐后则变小.机械疏伐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干扰树间伐后林木个体大小差异性增加,上层疏伐和下层疏伐后林木个体大小差异性减小.洛伦茨曲线、Gini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均能较好地反映林木个体大小不一致性,可以进行不同林分间个体差异程度静态和动态比较,较好地反映不同间伐方式引起的林木个体差异.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可以判断林木个体大小不一致性的来源是大树还是小树.近自然森林经营中干扰树间伐措施可以在减小目标树竞争压力的同时拉大林木个体大小差距,有助于保持目标树在林分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7.
以小叶杨为材料构建了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的cDNA文库,以特异性引物从中扩增出一条1 850bp大小的DNA片段,经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编码Δ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P5CS)。将该片段构建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在落叶松杂交育种中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带有该P5CS基因的植物表达质粒转化入杂种落叶松,收获球果取出种子,提取转化种子发芽长出幼芽的DNA,特异性PCR扩增和Southern,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落叶松中已导入P5CS基因。  相似文献   
78.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4 nt的内源小RNA,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参与调控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激素应答、逆境胁迫和营养代谢等一系列过程。虽然miRNA生物合成和功能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关于植物成熟miRNA的转录后修饰和降解的研究却报道较少。一方面miRNA如同其它RNA存在半衰期,其降解对于调控细胞内miRNA含量起重要作用,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胁迫响应等过程;另一方面,成熟miRNA存在转录后修饰,可影响miRNA的稳定性,最终影响其活性。该文着重从植物成熟miRNA的转录后修饰和降解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9.
林木植物是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形式, 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 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生态价值。林木植物特有的多年生习性使其生物学研究相对困难,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做精细分析的模式植物。杨属(Populus)植物作为林业研究的模式植物, 具有优良的实验特性: 容易进行种间杂交和无性繁殖; 生长迅速, 并已建立完善的遗传转化系统; 基因组相对较小, 约450~550 Mbp; 易于进行遗传研究; 适应性强, 生长速度快, 丰产性强。自2002年起, 美国能源部与多家研究机构正式启动了杨属植物基因组计划, 目前已接近完成。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杨树及其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