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生命表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害虫累积为害量指标,用以描述和比较某一时间段内害虫动态持续为害力大小.应用该指标分析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种群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对成虫显著的忌避作用是其对种群控制的主要机理.印楝素0.50ml·L^-1对成虫的忌避率为83.75%,种群趋势指数I值降为0.335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863.采用田间试验获得的结果,避免了室内测定的空间限制,因而是评价异源植物次生化合物对害虫忌避作用的主要依据.该指标在以害虫控制为目标的动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黑鲷精子的超低温冻存及DNA损伤的SCGE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0.5 mL的麦细管为冻存管和DMSO为抗冻剂进行超低温冷冻黑鲷精子,对冻精核DNA的损伤情况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其结果表明,以Cortland溶液为稀释液,5%、10%、15%及20%DMSO为抗冻剂的超低温冻存的黑鲷精子活力、受精率与鲜精无显著差异。其中以10%DMSO为抗冻剂的冻存效果最佳,冻精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寿命及受精率分别达(92.91±1.25)%、(39.90±2.70)min、(53.82±2.84)min及(89.35±1.99)%;而以25%及30%DMSO为抗冻剂时,冻精活力及受精率显著下降。SCGE检测结果显示,DMSO浓度为5%、10%、15%及20%时,黑鲷冻精与鲜精的彗星率及损伤系数差异不显著;DMSO浓度为25%及30%时,冻精与鲜精的彗星率及损伤系数差异显著;冻精的彗星率与抗冻剂DMSO浓度成正相关。黑鲷鲜精及冻精核的DNA损伤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损伤,重度损伤比例较低,完全损伤仅存在于25%及30%DMSO为抗冻剂的冻精中,且比例低。分析认为,较高浓度的DMSO是引起冻精核DNA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中药水提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微量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浮游菌最低抑菌浓度(M IC),XTT减低法评价中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SM IC(SM IC80,SM IC50)及对白念珠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野菊花、土槿皮和决明子SM IC80为125 mg/m l,其余中药SM IC80为250或500 mg/m l;地肤子SM IC50为7.81 mg/m l,川芎、苏梗、藿香和决明子SM IC50为15.63 mg/m l,其他中药SM IC50在62.5~250 mg/m l。10味中药在100 mg/m l时均能显著抑制白念珠菌细胞的黏附,10 mg/m l时地肤子、苏梗和苦参对黏附仍具抑制作用。结论该10味中药水提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搜索猎物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来自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健康植株、 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本身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 高密度蚜虫(≥700头/L)、 有蚜植株以及密度≥4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黄瓜挥发物和密度≥2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搅瓜挥发物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而低密度蚜虫(≤500头/L)和健康植株挥发物没有引诱作用。应用动态顶空收集法提取健康植株、 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的挥发物, 进行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从黄瓜健康植株、 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中分别鉴定出8, 12和18种挥发物, 主要组分为十八烯、 E-5-二十碳烯、 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 诱导出的新组分为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正十三烷、 α-法呢烯、 雪松醇、 正十八烷、 正二十六烷及7种未知种类; 从搅瓜健康植株、 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分别鉴定出11, 18和20种挥发物, 主要组分为石竹烯、 十八烯、 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 诱导出的新组分为苯乙烷、 对二甲苯、 间二甲苯、 α-蒎烯、 正十四烷、 长叶烯、 α-石竹烯及2种未知种类。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挥发物中引诱多异瓢虫的有效组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为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野外采样获取不同发育状态的栎黄枯叶蛾幼虫,对其头壳宽度,体长,体宽,额宽,上颚基部宽和单眼间距6项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推断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龄数。【结果】栎黄枯叶蛾幼虫有7龄,头壳宽度为最佳分龄结构。单眼间距、额宽和上颚宽3项指标均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手段,体长和体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作幼虫龄数划分。【结论】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对三七的自毒与化感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三七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自毒作用随其播种密度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但无明显规律性。三七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分泌物对油菜生长具有化感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苗高的抑制效应;(2)三七水浸液对不同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不尽相同,对小麦主要表现为对苗鲜重、苗干重、根鲜重、苗高及须根数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对油菜则表现为对其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苗鲜重、苗干重、根鲜重、最长根长具有促进作用;(3)三七存在明显的化感自毒作用,其自毒物质可能为影响其连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李娜  周晓榕  庞保平 《生态学杂志》2014,25(7):2099-2104
采用热电偶法,在室内测定了宽翅曲背蝗卵的过冷却能力及抗寒性.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对滞育前卵的含水量有显著影响, 而对卵过冷却点(SCP)的影响不显著,卵含水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上升.不同发育时期卵的SCP、含水量和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卵的发育,其含水量从产卵当天的51.5%下降至120 d的46.8%,脂肪含量从10.5%(鲜质量)/19.0%(干质量)上升到14.5%(鲜质量)/28.9%(干质量),而SCP从-23.5 ℃下降至-30.0 ℃;卵SCP与其含水量及脂肪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深度滞育卵的SCP显著低于滞育前和滞育初期卵的SCP.不同低温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滞育卵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滞育卵暴露12 h的致死温度为-27.3 ℃,在-25 ℃低温处理的致死时间为22.73 d.滞育卵的SCP与致死温度相近,说明宽翅曲背蝗卵为不耐结冰类型,且SCP是衡量其抗寒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8.
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隶属于等翅目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是一类危害严重的重要社会性昆虫。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散白蚁属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主要比较了传统方法和分子方法对散白蚁属系统发育的研究,包括对鼻白蚁科的进化关系研究,散白蚁属的分子系统发育现状,分子技术发展过程的总结。对散白蚁属的地理分布与其进化关系研究进行了阐述。线粒体、核基因标记和微卫星系统发育分析可以用于推测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散白蚁种类如北美散白蚁等的入侵路线和可能的入侵机制。文章最后展望了新兴测序技术、线粒体全基因组、转录组和宏基因组分析等可以用于散白蚁属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59.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薇苷菊(Mikania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杀螨剂哒螨灵的效果.在实验室用0.1、0.2、0.4g·L-13个浓度提取物分别喷布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除了01g·L-1浓度处理对卵没有效果外,该处理幼螨、若螨存活率以及另2个浓度处理3个螨态的存活率都显著下降.在非选择性试验条件下,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处理叶片饲养的桔全爪螨雌螨繁殖量显著减少,寿命也显著缩短.在田间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在20d内连喷2次,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的存活率都低于对照,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518、0.292、0.277,即对种群增长控制的效果分别为4.82%、70.8%、72.3%,比15%哒螨灵乳油2000倍处理更有效控制桔全爪螨的田间种群.田间试验结果还表明,提取物处理的叶片比对照和哒螨灵处理的浓绿,而且对桔全爪螨的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运城盆地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磁化率和炭屑含量的分析,研究了洪积扇全新世野火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早期(11500~8500 a B.P.), 气候向温湿过渡,但仍较干旱,炭屑含量较高,野火活动比较频繁,说明气候干旱是野火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全新世中期(8500~3100 a B.P.),除夏商文化时期外,炭屑含量在整个全新世时期居于最低,野火活动最为微弱,与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密切相关。但在夏商文化时期(3800~3500 a B.P.)炭屑浓度出现峰值,野火活动较为频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的结果。全新世晚期(3100~0 a B.P.)炭屑含量大幅度增加,野火活动最为频繁,一方面与气候向干旱化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大范围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干旱的气候背景条件下, 人类活动加速了野火的发生频率和活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