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纤维品质改良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纤维特异或优势表达基因的挖掘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纤维品质的关键。根据苏棉12纤维中优势表达的GhRACK1 EST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GhRACK1基因的全长cDN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4个串联的WD基序,属于WD40重复家族,与已知的RACK1蛋白同源性达70%以上,PDB模拟的蛋白三维结构也与已知的RACK1蛋白结构相似。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hRACK1在纤维中的表达量比叶片中高20倍以上。研究结果为棉花纤维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62.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距离以及气象因子对性信息素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高度为1m时,性信息素诱捕器易引起斜纹夜蛾的反应,明显优于0.5m和1.5m的诱集效果。诱捕器放置的间隔距离,以25m为诱集效果最佳,与10,15,20及30m的具有显著差异。夜间风向对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在3个成一列放置的诱捕器中,诱集量最大的是放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同时,与夜间风向平行设置的诱捕器,其诱集量显著高于与夜间风向垂直设置诱捕器的诱集量。  相似文献   
263.
通过了解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取食特性,为有害生物的防治和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分析亚洲小车蝗发生与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及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等3种禾本科植物特征参数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罩笼试验调查了罩笼内亚洲小车蝗3~5龄蝗蝻的存活率,比较了亚洲小车蝗的取食数量、取食高度及取食率等特性。结果表明,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生态优势度与亚洲小车蝗发生数量显著正相关,亚洲小车蝗喜食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0.25≤RFN<0.5),少食羊草(0.025≤RFN<0.25)。4龄和5龄蝗蝻对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取食量显著大于羊草。亚洲小车蝗取食高度位于植物中下部(9~10cm),与3种植被高度无关;取食后上部掉落造成损失,特别是对克氏针茅的为害更大;亚洲小车蝗取食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时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取食羊草时的存活率。结论:以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为优势植物的典型草原更适合亚洲小车蝗的发生与为害,应加强该类草原亚洲小车蝗的监测预警和防控。  相似文献   
264.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黄鱼三倍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大黄鱼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倍性分析,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三倍体的方法。大黄鱼受精卵经三倍体诱导处理后,胚胎期进行染色体滴片证实在处理组中有三倍体细胞存在。接着对该组胚胎进行育苗,获得1 ̄3cm的鱼苗,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以二倍体大黄鱼的肌肉组织或血液细胞DNA含量的峰值道数作为对照,用同样的方法取样处理、上机、测定处理组样本个体细胞的DNA含量的峰值道数。如果处理组个体细胞的DNA含量的峰值道数是二倍体组的1.5±0.1倍,则认为该个体为三倍体。实验结果经冷休克或静水压诱导处理的样本共检测182个,三倍体检出率为12.09%,其中有一组检出率高达55.56%。  相似文献   
26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用7份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的皮肤病变水泡液,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中培养传代,分离到7株病毒分离物,第一株是由带状疱疹病例分离到的,经细胞病变、核内包涵体和电镜形态学观察,认为此分离物属于疱疹病毒科成员;经血清学鉴定,证实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其宿主范围与疱疹病毒(HSV)不同,余6株分离物经ELISA、IFA及CF血清学试验鉴定均为VZV。  相似文献   
266.
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结构组成、多样性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尤其是对害虫类、捕食性天敌和蜘蛛类的影响尤为明显。停止化学杀虫剂使用后,菜田优势害虫种群趋势指数降低,天敌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增大。因此,限制和停止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恢复由于杀虫剂使用而破坏了的菜田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7.
【目的】为揭示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与其寄主相互作用的机理, 为利用诱导抗性控制南美斑潜蝇的发生为害奠定必要的基础。【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UPLC MS), 分别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幼虫为害对黄瓜叶片中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的诱导作用。【结果】南美斑潜蝇幼虫持续为害1 d后, 受害黄瓜叶片内JA含量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轻度受害处理和重度受害处理分别在第3天和第5天上升幅度最大, 分别比健康对照增加2.01倍和1.62倍; 而SA含量在3 d后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轻度受害处理和重度受害处理在第9天上升幅度最大, 分别比健康对照增加4.66倍和1.67倍; 轻度受害对JA和SA的系统诱导作用不明显, 而重度受害对JA和SA具有明显的系统诱导作用。【结论】南美斑潜蝇幼虫为害对黄瓜叶片内JA和SA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8.
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在小菜蛾饲料配方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美华  庞雄飞 《生态学报》2007,27(7):2935-2941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筛选小菜蛾半合成人工饲料配方,以化蛹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统计寻优获得的优化配方为:每100g人工饲料中,麦芽5g、蔗糖3.5g、菜叶粉5g、干酪素3g、螺旋藻0.75g。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60%~70%,光照周期为13L∶11D的条件下,用该优化配方饲养小菜蛾,幼虫期8.45d,蛹期4.5d,初孵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历期平均12.95d,化蛹率74.7%,羽化率94.9%,蛹重5.14mg/头,雌虫平均寿命9.5d,雄虫寿命13.5d,每雌产卵量135.67粒。与发芽菜苗饲养相比,存活率和发育速度无显著差异,蛹重和产卵量显著增加。该饲料价格低廉,配制和应用管理方便,饲养过程中不必更换饲料。  相似文献   
269.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感器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对椰子织蛾感器进行鉴定分类.结果表明,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形状为线形,由38~42节组成,其中柄节1节、梗节1节和鞭节36~40节.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上有7种类型感器,9种亚型,分别是毛形感器(2种亚型)、刺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3种亚型)、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栓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通过观测得出,椰子织蛾雌、雄虫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本研究为揭示椰子织蛾成虫化学通讯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70.
贵州喀斯特地区具ACC脱氨酶活性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够降解乙烯前体,从而有助于植物生长。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在旱胁迫下具有植物促生作用。本研究从贵州地区选取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159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188株。利用16S r DNA测序分析将这些菌株归为14属63种,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和伯克氏菌属,分别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18种和17种。对63种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定量检测,酶活最高的菌株是AL30ADF120(Cupriavidus oxalaticus),为3.639 U/mg。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的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名录,为将来研究ACC脱氨酶活性细菌的植物促生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