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论述了采自海南岛的食植瓢虫属Epilachna一新种和二种中国新记录:拟球端食植瓢虫E. paraglobiera 新种; 同亨食植瓢虫E. donghoiensis Hoang, 1978中国新记录; 戈特克食植瓢虫E. gokteika Kapur, 1961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2.
目的:对海洋来源的具有产纤溶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C6-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高产且稳定的突变株PW6-3,对该突变株发酵产酶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突变株PW6-3的酶活力为(6 960.21 ± 85.51)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30.48%。以PW6-3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组分与培养条件优化,最终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分是:玉米淀粉30 g/L,玉米浆干粉40 g/L,CaCl2 3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是:32℃,转速200 r/min,接种量3%,pH 6.5,种龄18 h,发酵培养时间66 h,最终菌株的酶活力稳定在(9 203.63 ± 67.85)U/mL。结论:发酵工艺优化后,菌株PW6-3纤溶酶产量较诱变之前的菌株LC6-1提高72.53%,且发酵工艺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3.
报道了中国兰科盆距兰属一新记录种: 刚毛盆距兰(Gastrochilus setosus Aver. & Vuong),并提供彩色照片及详细特征描述。该种形态上与红松盆距兰(G. raraensis Fukuuama)近似,但前者植株小,唇瓣具短刚毛,距为圆筒状等特征极易与红松盆距兰区分开。该种原仅分布于越南,现首次在中国西藏发现其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4.
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引起的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而目前N-GPV的毒力关键基因位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将N-GPV(SD株)在SPF鸭胚上进行多次传代,对SD株F10、F20、F30、F40和F5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选择F50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F50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与喙长有明显差异,但F50感染组无典型临床症状,表明SD-F50的致病性明显降低;F50与F5序列分析显示,5’和3’的反向重复末端(ITR)中均有4个碱基突变和2个碱基插入,且突变位置相对应;在非结构蛋白Rep中有1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结构蛋白VP中共有2个氨基酸位点突变。综上所述,N-GPV SD株经过鸭胚连续传代后出现了毒力下降,并且病毒基因组序列也出现了规律性变化,这些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N-GPV毒力的关键位点,为N-GPV毒力关键位点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5.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并分析术后2年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HC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4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术后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5例)和未复发组(63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HC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切口渗液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于未复发组(P<0.05),2型糖尿病、CNLC分期 Ⅱb~Ⅲa期、低中度肿瘤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肝硬化、术前HBV-DNA载量>104拷贝/mL、开腹手术的患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5)。合并2型糖尿病、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术前HBV-DNA载量>104拷贝/mL是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可减少创伤,更有利于术后康复,并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2型糖尿病、门静脉癌栓、微血管侵犯、术前HBV-DNA载量是HC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6.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主要是解毒酶活性的增强和钠离子通道的敏感度降低所致。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P450 CYP6A13基因(GenBank登录号:MN782520)及钠离子通道LPVSSC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MW821485)。其中CYP6A13基因全长2 003 bp,开放阅读框1 503 bp,编码50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7.2 kDa,主要位于细胞内质网,等电点为5.77,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存在血红素结合保守功能区。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牧草盲蝽的CYP6A13与分类学关系上较为接近的昆虫同源蛋白间高度相似。钠离子通道序列LPVSSC开放阅读框6 072 bp,编码2 02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228.94 kDa,等电点为4.99,无信号肽,有多个跨膜区域,4个同源结构域(I~IV),每个结构域有6个跨膜片段(S1~S6),存在MFM基序。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CYP6A13在牧草盲蝽成虫头部的表达量高于胸、腹部;室内筛选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R14、R6品系的CYP6A13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8.74和5.45倍;CYP6A13表达量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发育期基因表达量为:初羽化成虫>5龄若虫>4龄若虫>3龄若虫>2龄若虫>1龄若虫。测序比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与敏感品系的钠离子通道序列IIS4~IIS6区域,未发现存在可能导致靶标抗性的氨基酸突变。结果表明CYP6A13基因过表达可能导致了牧草盲蝽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为深入解析CYP6A13基因介导抗药性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枣疯病是我国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陕西枣区发病面积日益扩大,造成枣树成片死亡,对陕西的红枣产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明确枣疯病在陕西省的风险等级,为枣疯病的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方法,从枣疯病发生现状、潜在危害性、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5个方面,对枣疯病在陕西省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枣疯病在陕西全部枣区适生,在陕西省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2.84,危险等级为Ⅰ级。[结论]枣疯病在陕西属于特别危险有害生物,对陕西红枣产业有很高的风险。根据其危险等级,提出应清除病原和严格检疫、加强枣园管理和防治媒介昆虫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提出一些关于早期诊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6年住院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例5例,比较其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并分析其诊疗经过。结果:二种疾病不仅在其发生发展上有一定联系,而且在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上也有相似之处。二种疾病都可出现浮肿、贫血、乏力、纳差、心包积液、蛋白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二者合并出现时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多样,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结论:在诊治此类疾病时要注意临床表现的一些细节,如心力衰竭时的相对缓脉、与肾功能不全不相适应的贫血、难治性心包积液、不明原因的肾功能损害等,以便早期正确诊治,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9.
报道了野蚕黑卵蜂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雌性成虫内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两条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成虫期卵巢生长速度随日龄是先增大后减小,但卵子随日龄是增大后并不下降,而且卵子成熟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显示该蜂具有较强的生殖力.成虫期内其它生殖器官一般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0.
李玲  李娜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22,(3):333-342
【目的】明确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沙葱萤叶甲的化学感受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采用顶空动态吸附收集法采集寄主植物沙葱Allium mongolium的挥发物,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沙葱主要挥发物组分,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 EAG)测定沙葱萤叶甲成虫对这一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成分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沙葱萤叶甲成虫触角上分布的感器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钟形感器(sensilla campaniformia, SCa)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s, BB)。沙葱挥发物主要由32种化合物组成,其中,含硫化合物占总量的49.3%。雌成虫对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顺-2-己烯-1-醇、2-己烯醛、苯甲酸甲酯和己醛6种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触角电位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