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生物入侵对鸟类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入侵种在改变入侵地环境的同时也使当地的生物受到极大影响。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的营养级, 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对鸟类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回顾了哺乳动物、鸟类、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生物类群的入侵对本地鸟类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外来生物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来哺乳动物对成鸟、幼鸟或鸟卵的捕食作用; (2)外来鸟类与本地鸟类竞争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与当地的近缘种杂交而造成基因流失; (3)外来无脊椎动物改变本地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状况, 甚至直接捕食本地鸟类; (4)外来植物入侵改变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造成本地鸟类的栖息地丧失或破碎化, 并通过改变入侵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而对高营养级的鸟类产生影响。最后, 作者还提出了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2.
冰核细菌表达冰核蛋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10025A和QF-95-F19两株分离自杨树的冰核活性细菌,探讨了两株菌不同生长阶段与它们冰核活性表达的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冰核活性细菌在MPDA培养液中表达冰核蛋白的特性及活性与细菌浓度、菌龄以及培养的环境条件相关,两株菌在表达冰核活性时对培养基的营养组分没有表现出特殊的要求。同时还进一步阐明了不同生长温度冰核活性细菌对冰核蛋白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在不同生长期的菜芯地释放赤眼蜂防治小菜蛾,当蜂量为2000头/点时,拟澳洲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寄生率大于60%),苗期为3米,生长中期和收获期为4米.短管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苗期和生长中期为4米,收获期为5米,较拟澳洲赤眼蜂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04.
在深圳郊区龙岗示范生态农场,寄生于小菜蛾的赤眼蜂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和赤眼蜂一新种Trichogramma sp.,其中拟澳洲赤眼蜂稍占优势.其寄生率受季节和化学农药的影响,全年中以秋季为最高,在收获期的菜芯地可高达30-35%;夏季降雨是寄生率低于5%的主要原因;在经常施用化学农药的菜地,寄生率始终维持在10%以下.小菜蛾卵不孵率随寄生率增加而升高,使小菜蛾卵总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5.
温度对几种昆虫吸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昆虫对温度的生理适应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些生理指标进行研究,吸氧量的变化是其中指标之一。 一、不同温度下吸氧量的变化 从生理上开始活动的温度(生理学零点)开始,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昆虫的吸氧量随着增加;温度上升至该虫的高温界限时,吸氧量迅速提高并随着急剧下降。这样的昆虫吸氧量与温度关系的一般趋向、和昆虫活动与温度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旨在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与慢性应激大鼠结肠高动力的关系。大鼠随机分为慢性避水应激(water avoidance stress,WAS)组和假避水应激(sham water avoidance stress,SWAS)组,记录大鼠每日1 h应激期间大便粒数,连续10 d;分别制作结肠平滑肌条,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两组肌条自发性收缩活性以及SWAS组H2S合成酶抑制剂预处理后收缩活性;测定结肠内源性H2S的产生浓度;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结肠内源性H2S合成酶分布及表达。结果显示,WAS组大鼠应激期间大便粒数、结肠肌条收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高于SWAS组(P0.05);WAS组结肠内源性H2S产生量明显低于SWAS组(P0.001);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在纵行肌条和环形肌条细胞浆、肌间神经元细胞核中强表达,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主要表达于肌间神经元胞浆;与SWAS组相比,WAS组大鼠结肠(去除粘膜及粘膜下层后)CBS和CSE的表达下调(P0.001);H2S合成酶抑制剂明显增加SWAS组肌条收缩的AUC(P0.001)。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H2S合成酶表达下调、H2S合成减少是慢性应激结肠高动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之一。通过研究低温胁迫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幼虫过冷却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预测其种群动态及分布范围奠定必要的基础。【方法】在室内,沙葱萤叶甲1龄幼虫经不同的低温处理后,测定其过冷却点及后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存活率。【结果】快速冷驯化对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在﹣10℃下处理2 h后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对照,而在﹣6℃下处理2 h后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经低温处理存活的1龄幼虫在25℃下继续饲养至蜕皮为2龄幼虫,测得的过冷却点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1龄幼虫经历不同低温处理后,1龄和2龄幼虫发育历期和幼虫总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延长;蛹期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短时低温处理(2 h)对3龄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而较低温度(﹣5℃)的长时间(2~6 d)处理却显著缩短了3龄幼虫发育历期,但0℃处理对3龄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低温处理对后期1龄和2龄幼虫死亡率存在显著的影响,但对3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影响不显著。通常在低温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胁迫温度越低,对后期幼虫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影响越大;在处理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胁迫时间越长,对后期幼虫发育历期和死亡率影响越大。【结论】低温胁迫可以显著地提高沙葱萤叶甲幼虫的过冷却能力,但却延长了后期幼虫的发育历期及降低了其存活率,胁迫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8.
低温对沙葱萤叶甲越冬卵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的一种新害虫,以卵在牛粪、石块及草丛下越冬,了解其越冬卵的抗寒能力有助于预测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动态。【方法】在室内测定了沙葱萤叶甲越冬卵在不同低温条件下(-18~-39℃)暴露12和24 h及在-30℃低温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60 d)的存活率以及存活卵的发育历期。【结果】低温强度和暴露时间对沙葱萤叶甲越冬卵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越冬卵的存活率降低。当温度≤-33℃暴露12 h或≤-30℃暴露24 h,越冬卵存活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的对照(25℃)。越冬卵低温暴露12和24 h的致死中温度(LT50)分别为-33.08和-32.13℃,在-30℃下的致死中时间(Lt50)为33.33 d。经-36℃低温暴露12 h或≤-33℃低温暴露24 h后,存活的越冬卵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而-30℃低温暴露30 d内差异不显著。【结论】沙葱萤叶甲越冬卵抗寒能力强,冬季低温通常不会造成越冬卵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09.
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够分泌活性较强的代谢产物,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就目前短小芽胞杆菌对动植物的抗菌、抗病毒、改善农作物品质等益生作用及其生物降解功能进行综述,总结并分析降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短小芽胞杆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李思  程伟  张富美  尚晓静  侯瑞 《菌物学报》2021,40(6):1511-1524
利用组织分离从未成熟有机蓝莓的表皮中分离出菌株G14,根据其菌落形态、ITS序列对比及系统发育树的分析,鉴定菌株G14为一株烟管孔菌Bjerkandera adusta。菌株G14可以分泌漆酶(laccase,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3种木质素降解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活性较高的MnP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同时检测B.adustaG14所产MnP粗酶液对5种染料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B.adustaG14在培养6d时MnP活性最大,最优条件为:蔗糖10g/L、pH 7、0.5mmol/L Mn2+、0.1mmol/L Zn2+,该条件下MnP活性达17.74U/L,比优化前提高了1.42倍,B.adustaG14 MnP粗酶液对5种染料均可以脱色,对刚果红和铬黑T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6d后脱色率达76%和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