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一株高效菲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乐  盛下放  张士晋  刘静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399-2402
从南京某石化厂排污口附近采集土样,以菲为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到一株菲高效降解菌F10a,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并对其降解菲的特性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0a在50 mg·L-1的条件下,28 ℃振荡培养27 h,菲的降解率达到98.12%;静置培养8 h,菲的降解率达到98.7%.pH值分别为、6、8时,F10a对菲具有良好的降解效能;pH值为10时F10a不生长.Zn2+与Pb2+的存在不影响F10a的降解效能,Cu2+可以延缓菲的降解,Cr2+对F10a有毒性.F10a在菲浓度为200 mg·L-1时,28 ℃振荡培养8 h,降解率为99.6%.菲的降解程度与细菌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2.
这是陈列在天目山脚下鹤村《民族日报》纪念馆里的一张周恩来当年“天目之行”戎装肃立的老照片。尽管照片已显得不太清晰,但这是周恩来同志当年视察东南抗日前线时侥幸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事隔60年后才与世人见面。说起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  相似文献   
73.
脂肪酸是一类具有重要功能的生物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与人体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息息相关。脂肪酸标准物质是脂肪酸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依据,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制,目前我国脂肪酸标准物质研制单位主要有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综述了国内外脂肪酸标准物质的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脂肪酸标准物质的种类、特性量值组成和定值方法等。国外脂肪酸标准物质一般含有多种特性组分,特性量值较多,国内脂肪酸标准物质一般仅针对脂肪酸测量研制,基体比较单一,特性组分较少,量值较少。  相似文献   
74.
以杜仲叶提取物为原料,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制备杜仲叶黄酮苷元,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杜仲叶黄酮苷元的水解条件;并研究了聚酰胺两步法富集黄酮苷元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2∶1(mg/m L)时,杜仲叶黄酮苷元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3 h,盐酸浓度6 mol/L,黄酮苷元的含量可达到2.512%。水解样品经过一次聚酰胺静态吸附,黄酮苷元的纯度可达12.87%,再经聚酰胺二次富集,杜仲黄酮苷元纯度可达63.19%。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及培养的方法,并评价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选用8~10周龄健康SD大鼠,采用胆总管逆行注射预冷胶原酶P溶液,37℃水浴静止消化,3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Ficoll400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分离后的胰岛用DTZ染色计算胰岛产量,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价其生物学功能。结果:胰岛细胞分布于Ficoll400浓度为23%~20%和20%~11%的界面之间。DTZ染色呈红色细胞团,胰岛产量为(606±56)IEQ/胰腺。纯度高达80~90%,活率≥90%,胰岛素释放功能良好。结论:胶原酶P溶液原位消化,Ficoll400纯化是一种高效简便的胰岛分离方法,分离的胰岛细胞数量多、纯度高及活性好。  相似文献   
76.
【背景】枯草芽孢杆菌可通过群集的方式形成生物被膜,而生物被膜在去除重金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12缓解Cd (CdSO4)胁迫的机制。【方法】考察Cd胁迫对B12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用酸沉淀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分析(LC-MS)对有无Cd胁迫条件下菌株B12分泌的脂肽化合物进行提取、纯化和主要成分鉴定,并探究该主要成分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12、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Mr40、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 P29生物被膜形成和吸附Cd的影响。【结果】在含Cd浓度为0-1.0 mg/L的Msgg培养基中,B. subtilis B12生物被膜干重显著增加。Cd胁迫促进菌株B12分泌脂肽化合物,其中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含量增加。在含Cd浓度为0.5mg/L的Msgg培养基中添加Surfactin后,菌株B12、Mr40、P29生物被膜干重比未添加时显著增加84.1%-126.9%,浮游细胞数量显著下降46.9%-55.3%,3株菌株对Cd去除率显著增加23.0%-36.1%,浮游细胞吸附Cd比例显著下降,生物被膜吸附Cd比例显著增加了46.8%-68.1%。【结论】Cd胁迫下菌株B12通过分泌更多的Surfactin来调控自身以及其他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来吸附更多的Cd,从而缓解Cd胁迫。  相似文献   
77.
为比较不同来源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药材的酚酸类成分,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丹参药材中的酚酸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产地、采收期、病害、根色、根的粗细以及药材部位等因素尽管对丹参酚酸类成分绝对含量的影响比较大,但对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较小;不同来源丹参药材酚酸类成分指纹图谱相似性较高;8月份采收的药材,丹酚酸B含量较高;病害能够显著降低丹酚酸B的积累;与白根和褐色根相比,砖红色根中的丹酚酸B含量较高;根越粗,丹酚酸B含量也越高。这为丹参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GMCs)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HG-MCs,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TGF-β1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38MAPK蛋白合成。结果1.Ox-LDL(80μg/ml)刺激系膜细胞增殖;2.Ox-LDL(10μg/ml-80μg/ml)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HGMCs TGF-β1 mRNA和p38MAPK蛋白表达,3.Atovastatin(6μg-12μg/ml)抑制系膜细胞增殖,降低ox-LDL引起的TGF-β1 mRNA表达上调,抑制p38MAPK信号途径激活。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对抗p38MAPK信号通路,减少TGFβ1分泌,抑制ox-LDL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预防和治疗伴有血脂异常的糖尿病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79.
利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18S rDNA和ITS序列的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一株分离自粗榧抗肿瘤活性内生真菌HCCB162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产物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各种指标鉴定其为木霉属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该菌株经发酵培养120h,抗瘤活性达最强;活性在pH4~9范围内稳定:60℃处理1h,活性稳定,这些特性为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0.
鞘翅目昆虫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类群, 具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人类社会生产密不可分。定期对世界鞘翅目新分类单元进行汇总整理,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鞘翅目多样性的发展动态, 从而促进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了解以及鞘翅目昆虫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本文对2020年发表的世界鞘翅目分类学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 2020年共发表世界鞘翅目新分类单元3,228个(含化石种类), 包括1个新科5个新亚科13个新族218个新属18个新亚属2,973个新种; 提出了1,319个新组合610个新异名49个降级的分类单元及61个升级的分类单元。重点研究的类群包括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步甲科(Carab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天牛科(Cerambycidae)等。世界鞘翅目昆虫新物种模式标本产地涉及118个国家和地区, 大部分新物种分布于中国、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越南。收录世界鞘翅目昆虫新发表种的论文/专著共995篇/部, 涉及期刊或出版社141个。2020年, 世界鞘翅目分类学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同时也暴露了新种发现速度略慢于1978-2000年的平均速度以及地区和类群研究力度不均衡的问题, 未来仍需加大投入, 探寻更加高效准确的方法, 以期实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评估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