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1.
本研究利用湿式灰化法提取了东北地区23个自然土壤剖面的植硅体,分析、探讨了植硅体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东北地区自然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垂直分布大体呈表层(腐殖质层)富集,但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仍可进一步大体划分为表层相对聚积型(如黑钙土和白浆土)和均匀分布型(如暗棕壤、黑土和冲积土)。其次,土壤原始成土过程、土壤pH等显著影响着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分布。我们的研究发现:①基于土壤原始成土过程的分析,推测在土壤剖面(尤其是母质为岩石风化物的土壤)母质层中植硅体可能是不存在的;②土壤有机质影响了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多少,依据土壤植硅体浓度-有机质方程得出的土壤剖面特定深度的模拟植硅体总浓度均明显小于其实测值;③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植硅体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剖面下层pH较高,保存程度较差的植硅体所占比例却较大;④不同土壤发生层植硅体的大小组成不同,越向深处,小型植硅体所占比例越大。总之,自然土壤剖面中不同土壤发生层植硅体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推测自然土壤剖面中可能存在植硅体的垂向迁移,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白细胞介素(IL)-33具有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在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基因优化实现IL-3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为疾病机理研究以及疫苗免疫佐剂应用等提供基础。方法: 根据小鼠白细胞介素-33成熟肽(mIL-33)的氨基酸序列,以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基因优化设计;化学合成优化的mIL-33基因片段,通过搭桥PCR将编码人CD8α信号肽的核酸序列分别与优化或未优化的mIL-33基因连接,并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分别构建到双表达单元质粒 pBudCE4.1的不同启动子下;重组质粒经 lipofectamine 3000 和PEI转染293FT 细胞;以 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收集表达的mIL-33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以证明IL-33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构建成功; lipofectamine 3000转染效率较PEI转染更高;Western blot和ELISA 结果显示密码子优化的mIL-33表达水平较未优化序列更高,在EF-1α启动子和CMV启动子指导下mIL-33在293FT 细胞表达水平相当,CD8α信号肽成功引导mIL-33的分泌,产物具生物学活性。结论: 密码子优化操作显著改善了 mIL-3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面口合谷收"是上千年来祖国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指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能有效治疗大肠经远端循行所过部位"面口部"的疾患(如牙痛、面神经麻痹等).本研究采用单电极和阵列电极电生理技术探讨来自口面部和手部的传入在恒河猴感觉皮层神经元的位域关系,探讨"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在3b区可以记录到外周感受野分布在合谷穴区和口面部相互毗邻的神经元,也记录到合谷-下唇双感受野的会聚神经元.电生理学绘制3b皮层位域图的结果表明,这些神经元确实是在3b皮层并不重合但相互接壤.结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3个月后3b皮层拇指-口面交接部神经元能够发生可塑性变化.口面部刺激引起反应皮层位域明显扩大深入到拇指的皮层1~2 mm处,表明拇指皮层位域发生了明显的功能重组.本研究表明,"面口合谷收"的脑机制是相互间的接壤关系,并在神经损伤情况下会发生相互"入侵"的脑功能重组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利用小鼠百日咳感染模型评估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加入腺苷酸环化酶毒素的C端结构域(RTX751),能否提升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①用腺苷酸环化酶毒素的C端结构域与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百日咳黏附素...  相似文献   
95.
【背景】有些稀有皂苷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寻找活性高和专一性好的糖苷酶可能实现稀有皂苷的定向制备。嗜糖黄杆菌中含有丰富且未被表征的糖苷酶基因是寻找新酶的潜在来源。【目的】从嗜糖黄杆菌中发现活性高和专一性好的糖苷酶,用于制备稀有人参皂苷。【方法】重组表达嗜糖黄杆菌中15个假定的葡萄糖苷酶基因,系统研究重组酶的性质和功能,筛选可用于制备稀有皂苷的酶,利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转化产物。【结果】从嗜糖黄杆菌中获得3种活性较好的β-葡萄糖苷酶,即SA2629、SA0236和SA2851。其中,SA2629具有最高的比酶活(78.7U/mg)和催化效率[kcat=(27.38±1.40)s-1],且SA2629能同时水解人参皂苷C-20位上的β-1,6-葡萄糖苷键和C-3位直接与苷元相连的葡萄糖苷键。SA2851和SA0236只对C-20位上的β-1,6-葡萄糖苷键具有水解活性,其中SA0236活力高。将SA2629和SA0236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一种β-1,2-葡萄糖苷酶分别组合,可以将高含量人参皂苷Rb1完全转化成稀有皂苷CK和F2。【结论】获得了可用于制备稀有人...  相似文献   
96.
研究乳双歧杆菌V9(V9)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大鼠脂代谢、肠道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高脂饮食模型组(HFD)、黄连素阳性药物组(Berberine)、乳双歧杆菌V9治疗组(HFD/V9)和乳双歧杆菌V9对照组(V9)。除Control和V9给予普通维持饲料外,其他给予高脂饮食6周构建NAFLD模型。6周后,将高脂饮食替换为普通维持饲料,大鼠灌胃给予乳双歧杆菌V9(1×109 CFU/mL)或黄连素(50 mg/kg)。4周后,收集血液、肝脏以及结肠组织用于后续试验检测。与Control组相比,HFD组中肝脏非酯化脂肪酸(NEFA)、甘油三酯(TG)、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同时,肠道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9(TLR9)的mRNA表达在HFD模型组中也明显升高(P<0.01);相反地,紧...  相似文献   
97.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础,其在体内有多种存在形式,而这些形式之间如何维持动态平衡对细胞发挥正常功能来说至关重要。诸多因素会影响蛋白质稳态,包括一些内外源性的刺激、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调控因子的作用等。当错误折叠的蛋白在细胞中不断积累时,会导致蛋白质稳态失衡并无法发挥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相关疾病。同时在错误发生后,机体的许多“监控”就会感知这些异常,并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蛋白质维持稳态。本文旨在综述蛋白质动态平衡网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并为一些由蛋白合成异常导致疾病的研究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通过响应面设计得到桦褐孔菌子实体Inonotus obliquus多糖的优化提取条件,利用酶和细胞体外实验,探究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确定活性多糖组分,并初步分析其降糖机理及单糖组成.优化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79±0.03)%.粗多糖经乙醇分级沉淀分别获得IOP30、IOP60、IOP80组分.其中IOP3...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对比分析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ental Apical Complex,DAC)诱导液和成骨诱导液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膜片形成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十名12-16岁的青少年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无龋的新鲜牙(前磨牙),刮取根面残留牙周膜进行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制备成牙周膜干细胞膜片,分别采用DAC诱导液和成骨诱导液对膜片进行诱导,对比分析两种诱导液对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的影响。结果:DAC诱导液处理过的PDLSCs细胞膜片,细胞形态接近牙源性间充质细胞,DAC诱导液提供了良好的成牙骨质-牙周样结构诱导环境,可促进PDLSCs膜片向功能性成牙骨质细胞谱系分化,而成骨诱导液提供了良好的成骨诱导环境,可促进PDLSCs膜片向功能性成骨细胞谱系分化。结论:DAC诱导液较之于成骨诱导液更利于PDLSCs细胞膜片的成牙周样分化,利于牙周缺损修复和局部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