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92.
93.
94.
一个新的产氢细菌的鉴定及产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福建省漳州垃圾处理厂厌氧消化器的颗粒污泥中分离到一株产氢的细菌L15。菌株L15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5μm~0.7μm×2.5μm~5.0μm,以侧生鞭毛运动。在孢肉培养基上产生端生的卵圆形芽孢。温度生长范围15℃~45℃(最适温度30℃~37℃);pH 范围5.0~8.4(最适pH 6.3~6.8)。该菌株不水解明胶和七叶灵,不还原硫酸盐,牛奶变酸但不凝固,发酵多糖和少数的单糖、双糖和寡糖;发酵葡萄糖的最终产物为乙酸、丁酸、H2和CO2。G+C含量为298mol%。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梭菌的簇Ⅰ,与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较为接近(相似性为97.1%)。通过生理特征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L15应是梭菌属簇Ⅰ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Clostridium defluvii。菌株L15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AS1.3489。菌株L15的最佳产氢温度为34℃、pH为7.0。当葡萄糖浓度为0.4%时,氢气产率可达到1.41mol H2/mol 葡萄糖。该菌可利用下列底物产酸产氢,括号内为产氢率(底物浓度1%):果糖(1.00mol H2/mol)、麦芽糖(2.17mol H2/mol)、蔗糖(1.69mol H2/mol)、菊糖(4.70mol H2/mol)、糖原(5.49mmol H2/g)、淀粉(7.34mmol H2/g)。  相似文献   
95.
含奥氏酮嗜盐紫色硫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挖掘我国紫色硫细菌物种和光合蛋白基因资源.[方法]采用Pfennig紫色硫细菌无机选择性培养基和琼脂稀释法.[结果]从青岛东风盐场分离获得一株含奥氏酮、耐高浓度硫化物、嗜盐耐碱紫色硫细菌菌株283-1.该菌株能氧化硫化物产生硫粒储存在细胞内、嗜盐、细胞含有奥氏酮类胡萝卜素、细菌叶绿素a强吸收峰位于830 nm处、运动、不产生气囊,表明属于Marichromatium属.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这一点.但该菌株能在1%~15%NaCl、7.5 mmol/L 高浓度硫化物、45℃、5000lux、pH9.0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很好的光同化C3和C4有机酸和葡萄糖酸钠等特性,与Marichromatium属4个种有明显不同.[结论]菌株283-1是Marichromatium属一个新分离物,编号 Marichromatium sp.283-1.  相似文献   
96.
从物种遗传结构和杂交的角度介绍了当前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对于物种遗传结构,文章分析了物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因子对它的影响,强调了种群不同世代遗传结构研究的重要性。而在杂交研究领域,文章揭示了分子生物学手段有着比传统形态分析方法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7.
经我刊2/3以上编委投票,并经编委会讨论评选出2000年度优秀论文奖,公布如下:   黄宏文,龚俊杰,王圣梅,何子灿,张忠慧,李建强.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遗传多样性.2000,8(1)1~12   东秀珠,沈德龙,辛玉华.16S rDNA同源性所揭示的双歧杆菌与有关细菌的亲缘关系.2000,8(2)146~152   王剑伟,王伟,崔迎松.野生和近交稀有鮈鲫的遗传多样性.2000,8(3)241~247   本刊将对以上作者颁发荣誉证书、赠送2001年全年刊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相似文献   
98.
小鼠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检测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芯片技术用于基因表达谱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该方法本质上是基于对一玻璃片或膜表面上固定的cDNA或寡核苷酸的分子杂交 ,这一新技术可同时测定成千上万个基因的作用方式 ,几周获得的信息用其它方法可能要几年才能得到 ,是以定量方式同时监测大量基因相对表达的强有力的新方法[1 ,2 ] 。国内外目前主要采用cDNA芯片进行基因表达的检测 ,芯片制备所用的DNA探针一般为已知基因cDNA克隆的PCR扩增产物或EST的扩增产物[3~ 8] 。对基因的表达检测来说 ,cDNA芯片技术是一条非常适用的检测方法 ,但在有…  相似文献   
99.
比较在芯片杂交中,荧光标记样品定量与非定量对杂交结果的影响。其方法是,提取经As2O3作用K562细胞前后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第一链,并分别用Cy3/Cy5标记。标记后的样品再次定量或不定量,但均取相同体积上样与K562芯片杂交,用扫描仪扫描并分析。其结果,标记后样品定量与不定量杂交的结果都与理论推测一致,但以样品定量进行杂交的效果更好,标记样品杂交前再次定量的,分析发现2个基因表达下调;杂交前不定量仅取相同体积进行杂交的,发现6个基因片段表达下调,其中只有2个基因与细胞凋亡通路密切相关。认为在芯片的杂交检测中,对荧光标记样品杂交前再次定量可大大提高杂交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0.
nisZ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βGlucuronidase基因(gusA)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缺失nisZ编码区上游两个启动子结构(promoter1和promoter2)中的一个,发现只有靠近编码区的promoter2是nisZ启动子诱导表达所必需。将promoter2中10区及其上游的一个碱基突变为乳酸菌中典型的组成型启动子的10区结构,该改变使nisZ启动子诱导功能下降;将promoter2的10区和35区的间隔区由20个碱基缺失突变为17个碱基,则nisZ启动子失去诱导功能。据此认为该间隔区的结构与nisZ启动子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