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04-2006年每年的5-8月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崇明东滩鱼类群落共有14目22科37属39种,以鲈形目最多,鲤形目次之,鱼类群落可分为4个生态类型,其中淡水鱼类13种、河口定居性鱼类6种、洄游性鱼类4种、近海鱼类16种,群落优势种为长蛇绚(Saurogobio dumerili)、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刀鲚(Coilia ectenes)、鮻(Liza haematochei-la)和鲻(Mugil cephalus)共6种;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为Margalef丰富度指数(R)为2.3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95,Wilhm多样性改进指数(H")为2.17,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Dn和Dw分别为0.60和0.45,Simpson单纯度指数(C)为0.22,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59;崇明东滩鱼类群落中体质量<50 g的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经济鱼类趋于小型化,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为了保护崇明东滩的鱼类资源,应加大重要种群和生境保护和恢复的力度.  相似文献   
72.
峨眉山冷杉森林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庄平 《广西植物》2001,21(3):223-227,222
依据 5 1个 40 0 m2乔木层和 1 0 2个 1 6m2灌木层、草本层与地被层样方调查资料 ,分析了峨嵋山冷杉森林的林型、环境、植物地理成分、群落结构和乔、灌层植被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当地冷杉森林分布区内生境多样 ;植物区系复杂 ,有一定的热性地理成分入侵和残遗性 ;各层次水平盖度具有精巧的消长关系 ,垂直结构在亚层水平上的发育与海拔和“混交”程度有关 ;冷杉在乔木层占绝对优势 ,但由于其种群衰退 ,冷杉所构成的森林有退化演替的趋势 ;灌木层的优势植物以竹类为主 ,亚优势种的变化多样。生物地史、生境和植物区系的种种特点 ,共同决定了当地冷杉林型的多样性及其某些少见的种群组合式样。  相似文献   
73.
施氏鲟仔鱼发育及异速生长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境  章龙珍  庄平  张涛  冯广朋  赵峰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875-2882
施氏鲟仔鱼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时期:卵黄囊期(或称为自由胚期),即从刚出膜(0日龄,10.17±0.63 mm)到初次开口(9日龄,18.93±0.74 mm);晚期,从开口摄食至器官发育基本完全(38日龄,41.89±5.09 mm).卵黄囊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晚期仔鱼各骨板分化并发育,在形态上逐渐完成向成鱼的转变.对施氏鲟仔鱼异速生长进行的研究表明,仔鱼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如眼径、口宽、尾鳍长、胸鳍长分别在2日龄、8~9日龄、10日龄、11日龄出现生长拐点,拐点之前器官快速生长,拐点之后生长速度减慢甚至近似等速生长.施氏鲟仔鱼各器官呈现出协调和快速发育的特征,随着重要的感觉、摄食、呼吸、游泳等器官的发育和完善,仔鱼快速地具备了躲避敌害和摄食的能力,其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4.
盐度对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稚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盐度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西伯利亚鲟(A. baerii)稚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施氏鲟稚鱼的96h盐度半致死浓度(LC50)为14.72,西伯利亚鲟为13.08;96h盐度LC50及盐度反应曲线显示,施氏鲟对盐度的耐受力大于西伯利亚鲟;在高盐度(≥14.70)下,2种鲟鱼依次表现出缓慢环游、狂躁环游、活动减弱、身体失衡和活动停止(死亡)等5种行为反应;西伯利亚鲟各行为反应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施氏鲟,说明西伯利亚鲟对盐度的反应较施氏鲟敏感.  相似文献   
75.
人工养殖云斑尖塘鳢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生长期,云斑尖塘鳢的平均体长从最初的(17.36&#177;0.99)cm增加到(19.05&#177;0.57)cm,体质量从(139.13&#177;12.90)g增加到(205.50&#177;15.78)g,体长增加10%,体质量增加48%。不同的养殖时间除对摄食率(FR)无显著影响外(P〉0.05),对特定生长率(SGR)、饵料转化效率(FCR)和生长效率(GE)都有显著影响(P〈0.05)。体长生长与时间表现为线性相关,体质量生长与时间表现为指数相关。云斑尖塘鳢体质量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不同养殖时间下,幂指数b值都接近3,表明云斑尖塘鳢的体长和体质量呈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76.
长江口安氏白虾与日本沼虾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长江口安氏白虾和日本沼虾的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安氏白虾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日本沼虾 (P<0.05),而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5);安氏白虾和日本沼虾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2.77和52.67,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安氏白虾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明显高于日本沼虾,分别为28.32%±0.49%和14.89%±0.63%;矿物元素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丰富,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较合理,其中,安氏白虾的常量元素含量较高,而日本沼虾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日本沼虾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从以上结果可见,安氏白虾和日本沼虾均含有较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但从EPA和DHA的含量来看,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安氏白虾高于日本沼虾;从Fe、Cu、Zn和Se的含量来看,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日本沼虾高于安氏白虾.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其质量与年龄的关系,2017年2—6月从长江口水域采集鮻358尾,解剖并提取耳石324对,并对其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鮻矢耳石具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矢耳石由边缘规则的圆润瓜子状渐变为褊窄的叶片状,边缘波浪状突起逐渐变多.矢耳石平均密度为1.52 mg·mm-2,平均矩形趋近率为0.68,耳石长占其体长的0.021%~0.047%,耳石宽占其体长的0.009%~0.021%,耳石质量占其体质量的0.045‰~0.731‰.鮻矢耳石长(OL)、宽(OW)、质量(OM)均与体长呈显著相关,耳石宽与耳石质量函数关系式的决定系数(R^2)最高(0.928).耳石质量与体长(BL)最佳拟合方程为幂函数:OM=0.0009BL1.8737(R2=0.967);耳石质量与年龄(A)以及体长与年龄的最佳拟合方程为多项式:OM=2.9262A^2+4.8437A+2.1894(R^2=0.847);BL=-3.2248A^2+102.54A+38.373(R^2=0.858),矢耳石质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用耳石质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与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矢耳石质量可以作为鉴定鮻年龄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8.
大白杜鹃、美容杜鹃和喇叭杜鹃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植物名称大白杜鹃(Rhododen drondecorum Franch.)、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hytum Franch.)、喇叭杜鹃(Rhododendron discolor Franch.)。2材料类别幼嫩茎段。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改良MS。(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改良MS NAA0.2mg·L-1(单位下  相似文献   
79.
目前有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类群中单一的开花或展叶物候模式可能具有遗传性,但两类物候事件的节律关系是否受遗传因素控制,各种节律模式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及其与生物系统演化的关系仍不清楚。作者对四川都江堰市迁地保育的2个海拔点的杜鹃属(Rhododendron)4亚属4组13亚组42种植物的开花–展叶节律模式进行了5年的观察研究。作者假定杜鹃属的开花–展叶节律模式为进化遗传特性,包括先花后叶(F→L)、先花后叶部分重叠(F+L)、叶期包花期(L∈F)、先叶后花部分重叠(L+F)和先叶后花(L→F)等5种类型。同一地点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点同一物种的相关物候观察结果均显示,尽管它们5年的物候发生时间随年度和观察点海拔不同而有波动,但物候发生次序和开花–展叶节律模式均未见随年份而变化,即每个物种只对应一种节律模式,支持了上述假设。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开花–展叶节律模式与物种的系统演化存在进化程度上的差异和序列关系的假设。不同节律模式的物种其区系地理以及不同海拔和分类群中的物种数量分布特征表明:(1)进化程度不同的节律模式分别对应于古老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年轻的中国–喜玛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物种,较原始的节律模式倾向于出现在中高山海拔区域,并与杜鹃属可能起源山地的一定海拔区域构成关联,而进化程度较高的节律模式倾向于出现在更高或更低的海拔地段;(2)节律模式的进化程度与有关亚属、组、亚组的系统位置和进化程度有一定关联;(3)节律模式的演化与生活型、叶性进化同步,环境胁迫、生长期长度变化、光资源竞争等都可能是节律模式演化的外部动力。研究还表明,在气候波动条件下物候事件间的发生次序比单一物候事件的时间属性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80.
近20余年来,我国植物园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植物园数量已达150个之多。植物园在科研、科普、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应当看到,我国植物园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其中植物园地域分布所存在的不合理状况便是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植物园分布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生物多样性非热点区多,热点区少;大城市周边多,偏远地区少的基本特点。这一状况必然影响我国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以及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我国境内分布着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