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按回捕日期取样测定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标志放流前后血清与肝胰腺的生理指标, 初步研究了放流亲蟹对长江口环境的生理适应过程。结果表明, 在放流后6d, 亲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蓝蛋白含量均降低, SOD、CAT和TG在放流后9d达到较低水平, 其中SOD活性和TG含量较放流前显著降低(P<0.05); 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质(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和肌酐(CREA)水平在放流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在放流后79d, 肝胰腺SOD、CAT、ACP与血清ALP、ALT、AST活性均恢复至放流前水平(P>0.05), 而血清TP、血蓝蛋白、ALB、TC、TG、CREA含量较放流前均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指标表明, 中华绒螯蟹亲蟹在放流后6d内出现免疫力下降、代谢增强等反应, 放流22d后亲蟹各项机能逐步恢复, 并在70d后接近或达到放流前水平。建议今后放流前对亲蟹进行环境适应性驯化, 以便提高亲蟹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42.
在渔业和水产养殖的研究中, 常采用标记(Marking)或标志(Tagging)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个体或种群1。标志技术在鱼类个体生长、存活和种群补充和生产力研究中广泛应用, 标志回捕(Mark recapture)已成为评估渔业资源状况和洄游习性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手段2-4。此外, 标志技术在选择育种上也得到了应用, 用以快速有效地区分不同选育群体5。如何提高标志检测率和保持率, 以及怎样减少标志操作对研究对象生长和存活影响, 是研究和选择标志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3.
铅在中华鲟幼鱼不同组织中的积累与排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研究了中华鲟幼鱼在不同浓度Pb2+溶液(0、0.2、0.8和1.6mg·L-1)中各组织铅的积累与排放.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各组织表现出随暴露浓度升高Pb积累增加的剂量-效应关系; Pb积累的基本模式为:骨(背骨板和软骨)和肌肉中积累量最高; 胃、肠和皮肤次之; 肝、鳃与脊索相对较低.暴露试验结束后进行了为期6周的Pb排放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组(0.2 mg·L-1)各组织中Pb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浓度组(0.8 mg·L-1)除鳃胃、软骨和肌肉以外,其余组织的P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1.6 mg·L-1)除肝、肠和皮肤以外,其余组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积累与排放发现,低、中浓度组中鳃、皮肤和肝的Pb含量高于积累时.推测中华鲟幼鱼经鳃、皮肤和消化道摄入Pb,主要经鳃和皮肤进行排放.  相似文献   
44.
胭脂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45.
温度对中华鲟幼鱼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46.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生长与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生长与盐度的相关性。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时,盐度4与6试验组效果较好,受精率分别达(76.28±2.73)%与(74.63±5.49)%,孵化率分别达(66.95±2.99)%与(62.15±2.18)%,出膜时间分别为(228.8±5.9)h与(221.5±5.2)h,器官发育特征较明显,畸形率较低。纹缟虾虎鱼仔鱼发育时,初孵仔鱼全长(2.534±0.078)mm,卵黄囊长径(0.421±0.047)mm,短径(0.369±0.038)mm,5日龄时卵黄囊基本消失,初步形成消化器官、循环器官和运动器官等。盐度8与10水体孵育的仔鱼畸形率达5―20%,其他试验组略低。盐度4与6试验组仔鱼的器官发育速度快于其他3个试验组。盐度0―6试验组纹缟虾虎鱼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为41.83―46.83,仔鱼活力较好,而盐度8―10试验组SAI值为23.43―29.13,活力较差。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在盐度0―10范围内,长江口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为4―6,早期仔鱼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4。  相似文献   
47.
转食不同饵料对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中国特有大型洄游性名贵珍稀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年中华鲟每年4-6月由海入江进行生殖洄游,当年孵化的仔、幼鱼于翌年6-7月洄游到长江口[1].  相似文献   
48.
温度、盐度、pH和麻醉剂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inkler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麻醉剂对长鳍篮子鱼幼鱼(体长(3.325±0.205) cm,体质量(0.706±0.155) g)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其回归关系可用对数函数Y=1.3819lnX-3.55(r=0.9475,P<0.01)表示,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 ℃~32 ℃;幼鱼耗氧率随着盐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其回归关系可用线性函数Y=-0.1802X+1.7551(r=0.9837,P<0.01)来表示;在不同的pH下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H值在6.0时耗氧率最低,9.0时耗氧率最高;耗氧率随着丁香酚、MS-222的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各实验组的耗氧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丁香酚和MS-222可以作为长鳍篮子鱼幼鱼运输过程中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49.
以人工繁育的俄罗斯鲟仔鱼为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初次摄食时间对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17.4 ℃下,仔鱼在9~10日龄初次摄食,初次摄食前投喂对俄罗斯鲟仔鱼的生长和存活无显著性影响,延迟2 d以上初次摄食对生长影响明显,存活率在18日龄初次摄食时显著下降,24日龄时饥饿仔鱼全部死亡;23~24日龄时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营养即达到饥饿不可逆点(PNR)。人工养殖条件下,俄罗斯鲟仔鱼必须在初次摄食后14 d内建立起主动摄食能力才能保证其仔鱼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50.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广朋  庄平  章龙珍  刘鉴毅 《生态学报》2009,29(10):5185-5194
纹缟虾虎鱼广泛分布于长江口水域,是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饵料,在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2007年在人工繁殖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胚胎与仔鱼的发育特征及其与温度、光照、pH等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上升时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受精率与孵化率下降,17~21℃是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胚胎发育有效积温模型为:N=3128.3/(T-4.36),温度系数Q10值为1.33~2.84;随着温度升高,仔鱼器官发育速度与卵黄囊被吸收速度加快,但存活率下降.不同光照周期中,长光照组胚胎比自然光照组与长黑暗组发育快,但孵化率低;仔鱼亦是长光照组比自然光照组与长黑暗组发育快.pH升高时纹缟虾虎鱼胚胎孵化率升高,发育速度加快;高pH组(pH 7.5~9.5)水体中仔鱼发育较快,活力较好,发育特征亦更加明显,畸形率较低.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的适宜生态条件为:温度17~21℃,每昼夜光照12h以上,pH 7.5~9.5.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动可能会对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及其资源量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