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8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31.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2.
日本青萍6746的光周期诱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植物生理学关于成花生理这一章,大多数的教科书或实验指导中,光周期诱导实验多采用菊花或苍耳作材料。但是由于这些植物植株大,占地面积大,培养需要的时间长,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学校由于人力、物力及时间的限制,放弃了这个实验,造成了这部分教学实验中的空白。为此,我们从日本引进了一种短日照植物——青萍6746(Lemna paucicostata 6746),又名微浮萍  相似文献   
33.
核酸分子杂交实验中需要把电泳分离的核酸区带转移到载体膜上。转移的方法有吸水纸法和电泳法。前者简便,但对大分子核酸效果较差,需时较长。后者效率与分子量无关,转移迅速,但实验设备稍复杂。目前,国际上电泳转移多用带铂电极的凝胶脱色器(亦有专用设备出售),转移时间1~6小时。我们在研究对一重氮苯砜乙基纤维素纸(DBSE纸)杂交法中自制了简单的电泳转移器,以不锈钢作电极,转移需时15分钟~1小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4.
王仁干 《蛇志》1992,4(4):44-46
我院从1988年元月——1991年12月30日(?),收治了58例蛇伤患者,按照本院自拟的“蛇伤治疗常规”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2岁,以青壮年患者居多,其中农民占绝大多数,学生及其他占极少数.蛇伤种类:眼镜蛇咬伤40例,竹叶青咬伤7例,山烙铁头蛇咬伤9例,白头蝰蛇咬伤2例.所伤部位:下肢38例,上肢20例.咬伤后诊断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16小时.蛇伤与季节的关系:除1、2、3月以外其它季节均可发生.以6~9月份为发病最高峰.  相似文献   
35.
山鸡椒根部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静兰  陈桂初  文永新  成桂仁   《广西植物》1991,11(3):254-256
采用水蒸气蒸馏、气相层析、标准品加入和归一法等综合技术鉴定出山鸡椒根部精油含α-蒎烯、柠檬烯、1.8-桉叶素、对聚伞花素、香草醛、甲基庚烯酮、异胡薄荷醇、香叶醇甲酸酯、α-松油醇、香草醇,柠檬醛a,b、香叶醇、丁香酚十三个成分。  相似文献   
36.
3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中存在抗高血压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利用热处理和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EHS)红细胞中部分纯化了抗高血压因子(AHF)。AHF具有热稳定性,分子量大于6kDa;能明显降低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_(sp))血压,腹腔一次注入AHF(1.6mg/kg)30min后,SHR_(sp)收缩压从原来的27.6±0.7kPa降低到21.4±0.8kPa(p<0.001),4h后收缩压恢复至原水平。AHF能显著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主动脉(A)及肠系膜动脉(MA)血管平滑肌(VSM)Ca~(2 )内流。且对MA Ca~(2 )内流的抑制作用强于A。以上结果表明:EHS红细胞中存在AHF,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SM特别是小动脉VSM Ca~(2 )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38.
经过对近三万人的观察,首次报导吸烟致微循环改变观察所见.一、使微循环血管普遍性痉挛(瞬间)甚至部分关闭、停流.二、微循环血管扭曲、迂曲形成“”字形等特征性改变.三、微循环血管变狭窄、长度缩短.四、微循环血管管径改变后改变了血液流变学的正常特征.五、可引起一系列微循环不畅所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性疾病、冠心、心肌梗塞、肺部疾病、癌症、脉管炎、消化道溃疡等等。甚至吸烟的妇女对其后代也有影响.六、见于以上述情况,吸烟对自己对别人的健康都是有损害的.  相似文献   
39.
From ten genera and 146 bacterial strains, 22 strains producing alpha-amino acid ester hydrolase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 AS 1.586 and 41-2 were the bes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synthesis of cephalexi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204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pH and temperature for enzymatic synthesis reaction was pH 6.8 and 25 degrees C, respectively. By using 1% 7-ADCA, 3% PGME and 4% biomass, about 70% of 7-ADCA was converted to cephalexin under the mention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0.
已知二苯基丙基乙酸β-二乙基氨基乙酯(SKF 525A)为肝微粒体药物轉化酶的抑制剂。我們以戊巴此妥鈉睡眠时間为指标,发現SKF 525A的作用是双相的。小鼠注射一剂SKF 525A(40—80毫克/公斤)后0—12小时为莉酶受抑制期,表現为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明显延长;但注射后48小时,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不仅不延长,反而縮短。SKF 525A的双相效应在雌雄小鼠均能看到。小鼠及大鼠經連續多次注射SKF 525A后48小时,同样也出現第二相效应。下述进一步的实驗表明第二相效应是由于肝脏药物轉化酶活性加強的結果:(1)48小时前接受过一剂SKF 525A的小鼠,戊巴比妥鈉自体內消失的速率此正常动物者明显加快。(2)不論48小时前是否接受过SKF 525A,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刚醒时,体內催眠药含量无显著差別。(3)48小时前曾經注射SKF 525A的大鼠肝切片轉化戊巴比妥鈉的速率比正常动物肝切片者快。(4)48小时前注射SKF525A并不改变二乙基巴比妥鈉(一个在体內不經轉化的莉物)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間及其自体內消失的速度。 給小鼠(或大鼠)注射相当剂量的SKF 525A后12—24小时,肝脏(及尿)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对照动物者显著增加。但在給药后48小时,此作用即已消失。可見SKF525A对动物体內維生素C合成的促进作用出現在对肝脏莉物轉化酶的刺激作用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