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1976年就已经发现RNA可以具有环形形式。但是长期以来对环形RNA(circRNAs)主要是作为一些特例加以研究。随着高通量RNA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近几年的研究发现circRNAs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细胞特异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指明circRNAs不是剪切噪音,而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可能与一系列调控甚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2.
中国黄耆属植物旱生类群的区系特点和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种的现代地理分布、分布区类型、地理宗的替代关系和生态2特点对中国黄耆属植物的旱生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产该类群植物93种,可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亚型。依其生态理分布规律,又可将这些类群划分为4个生态系列或称为生态区,即帕米尔-昆仑-羌唐生态区,天山-阿尔泰生态区、伊犁-塔城谷地生态区和蒙新荒漠东部生态区。分析认为:黄耆属植物旱生类群的区系发生在中亚西部,中国类群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中  相似文献   
53.
王勇军  常弘 《生态科学》1999,18(4):20-24
经过1年多对内伶禁仃岛兽类资源和保护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岛有兽类19种,隶属6目7科,其优势种有猕猴、穿山甲、普通伏翼、褐家鼠、小家鼠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兽类有猕猴、穿山甲和水獭等3种。阐述了该岛兽类区系组成、特征和水獭种群的分布及保护,并提出了内伶仃岛兽类资源管理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4.
李剑  张浩辉  钱程  常学科  袁玉川  罗增阳 《动物学杂志》2022,57(2):299-299,315
2020年10月10日6:40时,在云南省大理州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凤凰山鸟类环志站环志点(100°19′47″E,24°53′58"N,海拔2360m)网捕到1只鸠鸽.该鸠鸽体型、形态与针尾绿鸠(Treron apicauda)雄鸟相似,但颈背部羽毛为灰绿色,翼上腕部具紫红色小斑块,腹部白色,尾下覆羽鲜黄...  相似文献   
55.
在围栏条件下, 检验食物源距离对中华姬鼠贮藏策略的影响,并检验根据快速隔离假说和最优贮藏空间分布模型做出的两个预测:(1)3个释放点无论距离远近,种子均先被大量分散贮藏在各个释放点周围;(2)随着释放点远离巢穴,种子被集中贮藏的比例下降。结果发现: 分散贮藏是中华姬鼠的主要贮藏方式,3个释放点种子被分散贮藏的数量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支持预测(1);3个种子释放点(1m,5m,13m)被集中贮藏的比例分别为(1m: 6.25%; 5m: 1.88%; 13m: 1.25%),说明被集中贮藏的种子数量随种子释放点与巢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这个结果支持预测(2)。本研究表明中华姬鼠应对捕食风险升高的策略是降低取食量和贮藏量。  相似文献   
56.
为了提高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Ⅱ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的人工三维软骨支架对软骨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采用乳化交联法以壳聚糖为原料,加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并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包裹TGF-β1的壳聚糖微球。然后分别将其与空白壳聚糖微球整合进软骨支架中,并接种小鼠软骨细胞ATDC-5,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来评价缓释微球在人工软骨支架中对软骨细胞生长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所制得的壳聚糖微球球体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直径在100 nm左右,吸水率良好可达983.73%±4.38%,抗酶解作用较强,第28天时降解率仅达到51.0%±1.8%。由TGF-β1累积释放曲线可知TGF-β1在开始的24 h内释放最快,之后逐渐减慢,在120 h之后进入平台期,具有缓释效果。MTT试验以及荧光染色试验充分表明,由Ⅱ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以及硫酸软骨素构建的三维软骨支架适合ATDC-5细胞的生长增殖,并且壳聚糖微球对TGF-β1的缓释能够显著促进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即身体意象情况,并分析身体意象对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招募了韶关学院387名体重正常(18-5kg/m2≤BMI<24-0 kg/m2)的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评价量表对其身体意象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根据其对身体意向是否满意进行分组。结果:有59-4%的调查对象满意自己的身体意象,男生的身体意象满意度(73-7%)显著高于女生(46-3%)。饮食行为评分与身体意象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41,P<0-01),说明身体意象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饮食行为,身体意象满意组在少吃零食、少吃油炸或高油脂的食物、吃均衡而有营养的食物、吃饭细嚼慢咽、不情绪性进食等方面要好于不满意组(P<0-05)。结论:大学生对身体意象满意度越高,他们所采取的饮食行为越有利于健康。应在今后的营养教育工作中注意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身体意象。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90例因肱骨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44例,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B组为46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等级。结果:获得有效随访资料共79份,占87.8%。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39,占43.3%;解剖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40,占44.4%。根据Neer评定标准,A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定优良率为92%,显著高于B组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预后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进行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9.
研究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催化细胞色素c(Cytc)的PEG定点修饰的可行性,并优化修饰条件,研究PEG修饰对Cytc性质的影响。将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氨(mPEG-NH_2)与N-苄氧羰基-谷氨酰胺-甘氨酸(CBZ-QG)共价结合制备含谷氨酰胺残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衍生物(N-苄氧羰基-谷氨酰胺-甘氨酰-单甲氧基聚乙二醇,CBZ-QG-mPEG);mTG分别催化mPEG-NH_2、CBZQG-mPEG(mTG)修饰Cytc,研究酶法定点修饰Cytc残基的可行性;改变酶的用量、温度、反应时间和p H等反应条件优化谷胺酰胺转氨酶催化修饰Cytc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mPEG-NH_2不能作为mTG的底物修饰Cytc,甲氧基聚乙二醇氨(mPEG-NH_2)分子上引入谷氨酰胺残基后,在mTG的催化作用下了实现Cytc的PEG修饰,而且基于mTG的底物特异性实现了PEG定点修饰Cytc的赖氨酸(Lys)残基;(2)37℃温度下,p H 8.0的溶液中,1mg/ml的mTG催化修饰反应2h是最佳修饰反应条件;(3)化学法PEG修饰Cytc产物复杂,是多种多点修饰产物的混合物,酶法催化PEG修饰Cytc只产生单一产物;(4)与天然Cytc相比,修饰后Cytc的活力、稳定性都有所提高。提出的谷胺酰胺转胺酶催化修饰法解决了蛋白质Lys残基难以定点修饰的难题,拓展了mTG在蛋白质修饰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北京地区黄檗多散生于阔叶林中,数量稀少。为了解北京地区黄檗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促进种群扩繁,在北京百花山、松山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共设置了12个20 m×20 m的样地,利用CCA分析方法对不同地点黄檗的生长分布状况与海拔、坡度、坡向、郁闭度、土壤pH值、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等11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CA排序第一轴主要反映了海拔、郁闭度和坡度的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了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pH值和坡向的变化,其中海拔、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黄檗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低海拔、低碱解氮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高的地段适宜黄檗分布。对影响黄檗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离,结果发现环境因子对黄檗样地物种分布的解释能力为84.5%,显示出较好的排序效果,黄檗分布点受人为干扰较少,其所在植物群落与环境保持了良好的对应关系;环境因子与物种分布呈显著相关(P=0.03),表明CCA排序结果可以解释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