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owpea Trypsin Inhibitor) 基因 (CpTI) 因其抗虫谱广及不易耐受等优点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进行遗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中所含CpTI基因表达产物的安全性评价,我们需要在体外微生物体系中获得大量的CpTI蛋白。采用pGEX融合蛋白表达系统,将CpTI与GST的编码序列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融合表达,表达产物达到菌体总蛋白的40%。经一步Glutathione Sephrose 4B亲和纯化,融合蛋白GSTCpTI纯度达到90%以上。将Thrombin蛋白酶与融合蛋白过夜作用,可获得切掉了GST标签的CpTI蛋白。活性测定显示GSTCpTI及CpTI蛋白均具有明显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还可诱导产生高效价的抗体,经ELISA检测抗体滴度>1∶20000。Western Blotting 实验显示,无论是菌体超声裂解后总蛋白中的CpTI蛋白或是经纯化后的CpTI蛋白均可与自制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这为进一步进行CpTI蛋白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42.
为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原特性、致病机理及对其疫苗与救治药物效果评价提供平台,利用本室分离鉴定的虎源A/Tiger/Harbin/01/2002株(简称HAB/01)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连续10倍稀释后,对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10只实验小鼠,测定其MLD50,检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观察期为14d。结果感染小鼠呈现出规律的以肺炎为主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死率;测得该病毒对小鼠的MLD50为10-7.1/0.05mL。成功建立了虎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43.
共表达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表达禽流感病毒H5HA及N1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 HA NA连续传代至 2 5代 ,取第 5、15及 2 5代重组病毒作为受检代次 ,进行外源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 ,同时比较这 3个代次重组禽痘病毒的免疫效力。结果对各代次重组病毒DNA的模板进行PCR扩增 ,均能够获得HA和NA两个目的片段 ;经测序证明两个外源基因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动物试验结果表明 ,该重组病毒的毒力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接种试验鸡后在鸡体内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 ,各免疫组在免疫 2周后的抗体效价平均为 6 5log2 ,完全抵抗了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攻击。以上结果表明此重组病毒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经过 2 5代的传代后 ,所插入的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未见变化 ,重组病毒的免疫效力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444.
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诱导子、前体及抑制剂的协调作用对东北红平杉生产紫杉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加入80mg/L水到、80mg/L茉莉酸甲酯、0.5mmol/L乙酸钠、2mmol/L苯丙氨酸、0.5mmol/L丝氨酸、0.1mmol/L甘氨酸、10mg/L肉桂酸、0.5mmol/L苯甲酸钠、5mmol/L丙酮酸钠、10mg/L氯化氯胆碱、和1mg/L赤霉酸可使紫杉醇含量提高368.65%。并且证明交互作用对紫杉醇合成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45.
超声技术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准确鉴别在妇科临床诊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种鉴别诊断技术中,超声技术因其无损性、简便性而成为常规的一种方法。超声成像技术是其中较为成熟的方法。在综述B型成像、彩色血流成像结合脉冲多普勒、彩色血流功率成像和三维彩色功率成像等四种超声成像技术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新的超声鉴别方法:超声弹性检测技术、基于其他声学特征参数检测的组织定征技术。  相似文献   
446.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为阐明内异位症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通过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5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问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47.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6个酪蛋白激酶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6个基因在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不同.AT4G14340、AT3G23340、AT1G03930和AT3G03940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其次,在茎、叶和叶柄中的表达量最低;A T1G04440和AT4G26100基因在根中的...  相似文献   
448.
子实体颜色是食用菌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也是食用菌遗传育种的重要方向。以桃红侧耳[Pleurotus djamor(Rumph. ex Fr.)Boedijn]的粉红色菌株CCMSSC00450和灰褐色菌株CCMSSC04445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分别获得各自的组成型单核菌株PDm52、PDm17和PDm99、PDm14。经相互配对杂交和出菇试验,4个杂交子均可结实,且色泽不同,其中PDm52×PDm99是粉红色、PDm52×PDm14是粉灰色、PDm17×PDm14是灰褐色、PDm17×PDm99是白色。以粉红色杂交子PDm52×PDm99的207个单孢单核体作为粉红色子实体的分离群体,以PDm17为测交菌株,构建测交群体。出菇结果显示,测交群体的子实体颜色出现明显的性状分离,由深到浅连续分布,存在粉红色、淡粉色、白色等。结果表明,P. djamor子实体的粉红色相对于白色为不完全显性,白色为隐性;子实体颜色性状是具有高遗传力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菌盖颜色和菌褶颜色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9.
张振  常维山  丁家波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530-1536
副结核分枝杆菌常引起感染牛的产奶量下降、持续性消瘦、顽固性下痢甚至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通常在幼年期经口感染该菌并具有一个较长的亚临床期,后期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感染前期以细胞免疫为主并伴随着间歇排菌,经过一个2到5年的亚临床期后体液免疫应答增强,同时排菌量明显增加。目前对牛副结核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病原学检测方法,基于细胞免疫反应和基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检测方法。由于不同方法的反应原理不同,加之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的特定免疫应答规律,在某一时间内各方法之间敏感性差异较大。本文简要阐述了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以及牛感染后的免疫应答特点,对牛副结核病的常见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50.
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危害柠条的重要害虫,研究四线奇尺蛾种群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可为该害虫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6个聚集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幼虫在6个样地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通过分布型参数,采用Iwao法计算出了在不同精度下幼虫抽样数公式和序贯抽样模型,该模型可为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