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31.
酵母RNA聚合酶ⅡRpb2和Rpb3两亚基间相互作用位点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S .pombeRNApolⅡ各亚基间体内装配成复合体的机制 ,本文首次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了Rpb2和Rpb3两亚基间体内相互作用的位点。首先将Rpb2的 4个片段克隆至Gal4BD表达载体pAS2上 ,构建BD Rpb2片段融合蛋白重组质粒 ;同时将Rpb3克隆至Gal4AD表达载体pGADGH上 ,构建AD Rpb3融合蛋白重组质粒。其次 ,将pGADGHRpb3分别与pAS2Rpb2各片段重组质粒共转化到受体酵母菌Y1 90感受态细胞内 ,筛选并鉴定β gal活性阳性 (β gal+)的共转化子。最后 ,将β gal+共转化子中的Rpb2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并进行同源序列比较确定其在Rpb2中的位置。结果表明 ,Rpb2与Rpb3相互作用的位点位于Rpb2的 90 2~ 989aa肽段内  相似文献   
32.
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分离了一个类核糖核酸酶(WRN1)基因的cDNA。WRN1的转录受自然衰老和黑暗诱导衰老的负调控。在幼嫩组织中WRN1也有表达。由于在两个保守的位置上组氨酸被替换,WRNl很可能已经失去了核糖核酸酶的活性。Southern分析表明,在普通小麦基因组中,WRN1以一个小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3.
锂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且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物,锂盐被用来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已超过60年,而现在锂盐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新应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现代研究表明,锂盐是一种强大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抑制剂,锂盐除对脑细胞过度活动起抑制作用外,还具有营养神经和保护神经、抗炎、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以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作用。锂盐化学结构相对简单,而且目前人们对锂盐的使用经验及对锂离子的血药浓度监测手段已日趋成熟,所以锂盐具有相当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更进一步加大对锂盐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力度。现就锂盐新发现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为探索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技术途径,指导小麦晚播生产实践,2012年10月—2014年6月,以弱春性小麦偃展4110和半冬性小麦矮抗58为材料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适播(10月中旬、240万株·hm-2)和极端晚播(11月中旬、600万株·hm-2)两种栽培模式,研究了极端晚播对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适播处理相比,两个生长季极端晚播处理均使拔节和开花期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从而促进拔节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积累,成熟期穗部氮素的分配比例也得到提高,最终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偃展4110的蛋白质产量、氮素吸收效率,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其中,极端晚播处理使偃展4110的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而矮抗58的籽粒产量却显著降低.因此,极端晚播栽培模式可维持小麦拔节后的土壤氮供应,有利于提高小麦氮素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是灌区小麦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5.
细梗香草驯化栽培技术①施开鸿郭达伟陈碧玲谢望铭(福建龙岩地区农科所364000)(福建长汀县策武乡366300)细梗香草(LysinachiacapilipesHense)又名香排草、香草。商品名称小叶灵香草。植株干后,具有浓郁香气且持久,定香力很强...  相似文献   
36.
高三尖杉酯碱对兔红细胞膜钙调蛋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显示高三尖杉酯碱能在>5μg/ml浓度以上抑制兔红细胞膜上钙调蛋白活性(P<0.05).推测高三尖杉酯碱能通过影响癌细胞钙调蛋白活性干扰细胞钙代谢和减少阿霉素和长春新碱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37.
单一空间尺度构建的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型是否具有代表性, 是MaxEnt模型应用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有效的地理分布位点数据, 利用最小凸多边形法(the minimum convex polygon method)在三江并流、云南省及全国3个空间尺度下分别识别了红色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的建模区域, 并进一步建立MaxEnt模型: 使用ROC曲线分析法与遗漏率(omission rate, OR)检验评估MaxEnt模型预测精度; 基于ArcGIS分析分布概率及其热点区域的分布趋势, 并通过分区统计工具Zonal识别潜在适宜分布区域的质心位置; 采用刀切法检验环境因子贡献率。结果表明: (1)不同尺度下红色木莲的MaxEnt模型都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三江并流、云南省及全国尺度下的AUC值分别为0.936、0.887和0.930, OR值分别为0.18、0.15和0.20; (2)各尺度红色木莲的适生区格局呈现一致性分布趋势, 集中在独龙江、怒江和澜沧江3个流域; (3) 3个空间尺度下红色木莲的地理分布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 存在着尺度依赖效应。由此可见, 红色木莲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预测模型有着稳定的性能表现与良好的预测效果。此外, 我们建议在野外实地调查与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中加强对普通物种的关注, 在预测物种地理分布的研究中将MaxEnt模型与热点分析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8.
作为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单萜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桉叶油主要从桉树叶提取,该过程耗费大量人力及自然资源,且容易污染环境。近年来,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加上越来越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得到解析,为桉叶素的绿色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桉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桉叶素合酶的结构与功能及近年来桉叶素的微生物合成进行了综述,并对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桉叶素等单萜化合物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和归纳,为构建高产桉叶素等单萜微生物工程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以沙棘为研究对象,通过RACE、基因克隆和定量PCR技术,克隆并分析沙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PEPCK)的序列信息,以及进化树构建和氨基酸的二级结构分析,比较NaCl胁迫后PEPCK基因的表达变化,为揭示PEPCK基因在沙棘抗性方面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了沙棘PEPCK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2 001bp,编码666个氨基酸。(2)序列分析表明,沙棘PEPCK与蓖麻、黄顶菊、核桃等序列一致性高达85%以上;进化上沙棘PEPCK基因与蓖麻和狭叶羽扇豆较近,与烟草、拟南芥进化关系较远。(3)在300mmol·L~(-1) NaCl盐胁迫下,沙棘PEPCK基因表达在胁迫组中显著上升,胁迫后7d时为未处理的2.5倍,15d时达到未处理的3.2倍。研究表明,沙棘PEPCK基因在沙棘适应外源盐胁迫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VPAC2在CHO细胞的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C2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共同受体,介导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为获得稳定特异表达VPAC2的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hamsterovary,CHO)细胞,将pcDNA-VPAC2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转染阳性克隆,PACAP38标准品诱导阳性克隆细胞的胞内cAMP生成,筛选出对PACAP38最为敏感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VPAC2-CHO),运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VPAC2受体表达情况,利用VPAC2受体特异激动剂通过竞争性结合试验和促进胞内第二信使cAMP生成的活性检测实验证实,VPAC2-CHO特异表达有功能的VPAC2。Scatchard作图分析显示VPAC2-CHO的VPAC2受体密度为(1.1±0.2)pmol/mg膜蛋白,PACAP38与VPAC2的解离常数Kd值为(0.55±0.10)nmol/L。特异表达VPAC2受体细胞系的构建为深入研究该受体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筛选、开发VPAC2受体新型特异激动剂和拮抗剂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