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了解新生儿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20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20例新生儿中有168例诊断为CLS,单因素分析显示严重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重度窒息、发病前低体温对新生儿CLS的发生有影响(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是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重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是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对裸鼠移植性恶性黑色素瘤血管形成及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恶性黑色素肿瘤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在体内使用pNL-EGFP—Ang2-siRNA慢病毒干扰裸鼠移植性恶性黑色素瘤Ang2基因的表达,观察统计各组肿瘤(空白组、空载组、实验组)生长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Ang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CD34单克隆抗体作为血管内皮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表达,以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成功建立了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实验组肿瘤Ang2基因mRNA水平、微血管密度、肿瘤体积显著小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1),空白组和空载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L—EGFP—Ang2-siRNA慢病毒能沉默Ang2的表达,显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的生长,可能为临床恶性黑色素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3.
卤代醌是许多卤芳香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代谢产物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羟基自由基(.OH)被公认为生物系统中最具活性的活性氧物种,能导致生物体内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OH产生机理是过渡金属离子催化的Fenton反应。综合采用电子自旋共振二级自旋捕获和其他分析方法,发现四氯苯醌和其它卤代醌皆可通过不依赖于过渡金属离子的途径,显著促进氢过氧化物(H2O2或有机氢过氧化物)的分解而产生.OH或烷氧自由基,并首次检测到一种新型的、以碳为中心的醌自由基。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一类不依赖于过渡金属离子的卤代醌介导的新型有机类Fenton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4.
在预防接种计划发展的全过程中,流行病学方法的运用都是重要的。薪疫苗获准之前,必须精心设计临床试验,确定其安全与效力。之后,为了阐明适宜的疫苗发送策略,需要对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评价。一旦疫苗投入常规使用,疫苗及预防接种计划都需继续评价;还应建立监测计划,以便发观疫苗安全与效力的变化,检测目标人群的覆盖率。任何重要改变,都应有专门研究进一步评价。疫苗获准之后,疫苗及预防接种计划的评价,在英国的疫苗政策形成中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两个小麦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分离、功能鉴定和表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磷是能量代谢、核酸以及许多生物膜合成的重要底物。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大多数小麦产区的土壤存在着缺磷的问题。磷饥饿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培育耐低磷小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磷饥饿的过程中,哪些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它们是如何变化的,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培育转基因耐低磷小麦具有重要的意义。磷转运蛋白基因在植物吸收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RT—PCR的方法,我们从普通小麦“小偃54”中分离了两个磷转运蛋白基因TaPT8和TaPHT2;1。通过与酵母突变体互补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都能够与磷吸收功能存在缺陷的酵母突变体实现功能互补,在低磷条件下有促进酵母突变体吸收磷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TaPT8属于Pht1家族。TaPHT2;1属于Pht2家族。运用RQRT—PCR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TaPT8在根中表达,受磷饥饿的诱导;TaPHT2;1主要在绿色组织中表达,受磷饥饿的抑制,受光的诱导。TaPT8可能主要参与了小麦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磷的过程。TaPHT2;1可能在磷从细胞质向叶绿体内转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6.
一维响应变量时最高无毒副作用剂量水平的识别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毒性试验中,将暴露在某一剂量水平下的处理组与接受相当于零剂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感兴趣的变量通常会呈现一种递增的趋势。考虑不会导致风险显著增加的最高剂量,本文使用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方法得到该剂量水平的强相合估计,并且通过两组数据及模拟的结果来说明AIC方法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117.
应用RT-PCR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cv.Xiaoyan 54)中克隆了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iolaxanthin de-epoxidase,VDE)cDNA,预测的蛋白质序列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有很高的同源性。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小麦中可能存在3个拷贝的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它在绿色叶片中特异表达,在黄化小麦幼苗变绿过程中其mRNA水平受光诱导,并且强光增加了其mRNA在成熟叶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8.
EB病毒膜抗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膜抗原(MA)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检测M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免疫印迹法(IBT)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和抗ENA抗体,用Bradford法检测小鼠24h尿蛋白浓度.常规病理HE染色观察小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肾脏是否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结果:表达MA的转基因小鼠组,有8只小鼠ANA阳性,5只小鼠抗ENA抗体阳性,24h尿蛋白浓度平均值为4153.8 g/ml,小鼠肾脏存在多种病理改变及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对照组小鼠ANA、抗ENA抗体均为阴性,24h尿蛋白浓度平均值为382.7g/ml,肾脏未见病理改变.结论:EB病毒MA的表达可能引发SLE.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肺癌中表达及其与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0例肺癌及25例良性病变的肺组织标本FHIT蛋白及Ki-67、P53、P21WAF1蛋白表达.结果 (1)良性病变的肺组织FHIT基因异常表达率为16%, 肺癌组织异常表达率为85.5%,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9.390,P=0.000) ;(2)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 , PI)不同的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χ2=30.145,P=0.000),且FHIT基因表达与PI负相关(r=-0.0418,P=0.000);(3)在P53表达阴性的肺癌组织中, P21WAF1阴性组与P21WAF1阳性组比较,FHI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25,P=0.248).结论 FHIT基因可能参与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FHIT基因表达下降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0.
泥炭地有着丰富的碳储量, 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 泥炭地急剧退化并加速了碳输出过程。酚类物质作为抑制剂, 可调控泥炭地碳输出过程。然而, 在泥炭地退化过程中, 环境因子的改变对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存在较大分歧。因此, 探明影响泥炭地碳输出的关键酚类物质及其调控因子, 是揭示退化泥炭地碳输出机理的关键。论文综述了酚类物质在泥炭地中的累积效应及其对碳输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泥炭地碳输出概况; 2) 酚类物质在泥炭地碳输出中的作用; 3)泥炭地退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在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存在较大分歧。文献综述分析了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环境因子通过影响酚类物质, 调控土壤生物学过程来驱动退化泥炭地碳输出的作用机理, 为退化泥炭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