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91.
海拔对高山峡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川西海拔1563 m到3994 m的高山峡谷区的干旱河谷、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亚高山针叶林、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培养法研究了5种不同海拔生态系统中有机层(0~15 cm)和矿质层(15~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层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3种土壤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特征,从2158 m开始不断增加,到3028 m左右达到峰值后减少,在3593 m出现最小值后,逆势增加直到3994 m后再次减少;矿质层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3种土壤酶活性表现为亚高山针叶林(3028 m)>高山草甸(3994 m)>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2158 m)>高山森林(3593 m)>干旱河谷(1563 m).各海拔梯度土壤有机层的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显著高于矿质层.高山峡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与土壤全磷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高山峡谷区海拔变化引起的植被和其他环境因子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毒株HA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变异频率,揭示免疫压力下病毒的遗传演化趋势。【方法】选取源于课题组的40株鸡源H9N2毒株,以及从Gen Bank下载的136株中国鸡源H9N2流行毒株和7株经典毒株的序列,利用Lasergen 7.1和MEGA 5.1等软件,对其HA基因进行系统演化、分子特征和变异频率分析。【结果】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近20年的鸡源H9N2流行株分属于BJ94、Y280和S2等谱系,优势流行株的分布与年代密切相关。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H9N2病毒不同谱系之间具有各自的特征,且存在着明显的氨基酸变异积累。以Ck/BJ/1/1994 HA基因为参照,1994–2014年间,H9N2流行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年均进化率分别为5.73×10^(–3)和4.25×10^(–3)。其中,2011–2014年的核苷酸(氨基酸)年均进化率为6.35×10^(–3)(5.32×10^(–3)),明显高于2006–2010年5.22×10^(–3)(3.70×10^(–3)),更显著高于疫苗推广初期1999–2005年的0.74×10^(–3)(0.50×10^(–3))。【结论】H9N2疫苗株和流行毒株的不匹配是病毒变异频率加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烧伤患者植皮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患者62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试验组(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组)与对照组(未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植皮成活率及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结果:1经治疗,两组创面均愈合,试验组患者植皮成活率为(97.12±1.89)%,高于对照组(89.96±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0.1±1.9天,对照组为14.3±2.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形成评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肿面积(1.50±0.03 vs.3.04±0.08,P0.01)、畸形率[2(6.45)vs.8(25.81),P0.05]、感染率[2(6.45)vs.9(29.03),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于烧伤植皮创面的患者,能够提高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5.
本文报道了中国产的黑腹菌属Melanogaster(黑腹菌科 Melanogastraceae,黑腹菌目 Melanogastrales,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二新种:山西黑腹菌Melanogaster shanxicnsis Liu,K.Tao et Chang和倒卵孢黑腹菌M.obouatisporus Liu,K.Tao et Chang并对中国已报道过的黑腹菌属内的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
97.
铦囊蘑属Melanoleuca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因该属很多种类都是重要的食用菌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报道了在山西太行山地区发现的该属2个新种,即浅灰铦囊蘑Melanoleuca grisea和近白柄铦囊蘑M. subleucopoda。通过形态学特征、ITS和RPB2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讨论了它们与铦囊蘑属内相关物种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98.
薄壳山核桃是著名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当前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影响产业发展。本研究在薄壳山核桃基因组中筛选到80个简单重复序列(SSR),利用8个品种的基因组DNA,对8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初筛到23对目标条带清晰、检测结果稳定的引物,发现它们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进一步在Pawnee、Mahan、Stuart等36个常用品种中开展基因分型,共检测到70个等位位点;其中18对引物具有遗传多态性,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03~0.72。聚类分析发现,各个样本按照遗传背景聚类,不同品种之间遗传距离介于0.026~0.636,同一品种的不同来源个体之间遗传距离介于0~0.0127。按PIC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增加引物的数量,直至能够区分每个品种,发现最少可使用Ciz91、Ciz85、Ciz81、Ciz140和Ciz107等5个标记实现所有品种的有效区分,进而将这组引物确定为核心引物组。最后,使用核心引物组分别构建每个品种特异的分子指纹图谱、分子身份证条形码和二维码。本研究结果为薄壳山核桃品种鉴别、种苗纯度检测、品种追溯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两种植物多酚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宁酸对5型腺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植物多酚抑制病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DPH为荧光探针,以荧光偏振法观察5型腺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EGCG、单宁酸在此过程中对宿主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干预作用,结合CPE法测定的EGCG,单宁酸抑制5型腺病毒感染药效试验结果,以Spearman秩相关计算EGCG,单宁酸对宿主细胞膜流动性干预作用与其抑制病毒感染作用间的关系。结果:腺病毒感染细胞可提高宿主细胞膜流动性,滴度为100TCID50病毒可使293A细胞膜流动性提高15.34%。EGCG、单宁酸可抑制宿主细胞膜流动性,高浓度下分别可使宿主细胞膜流动性下降32.61%、25.75%。在病毒吸附前、吸附后、吸附同时,以EGCG、单宁酸处理宿主细胞,均发现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干预作用与其抑制病毒感染效果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0.900,P0.01)。结论:5型腺病毒感染会提高宿主细胞膜的流动性,而EGCG、单宁酸在干预腺病毒感染过程中对宿主细胞膜流动性的干预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腺病毒感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促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机制。方法:MTT检测低、中、高(10μM,50μM,100μM)剂量的毛蕊异黄酮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unel检测毛蕊异黄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IRT1,p5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毛蕊异黄酮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活力,100μM剂量组的毛蕊异黄酮显著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降低SIRT1,增加p5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SIRT1抑制剂烟酰胺(Nicotinamide,NAM,300μM)组与毛蕊异黄酮处理组相比显著地抑制SIRT1的蛋白表达,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SRT1720(SIRT1特异性激动剂)与毛蕊异黄酮共孵育组逆转SIRT1蛋白表达,降低p5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论:毛蕊异黄酮促进肿瘤细胞MCF-7的凋亡,部分可能是通过降低SIRT1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加p5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