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大连广鹿岛野生刺参的管足mRNA为材料,利用SMART cDNA Construction Kit构建了表达型cDNA文库.初始文库的滴度为1.3 × 106PFU/mL,蓝白斑估测量组率合格.扩增后获得96 mL文库,滴度为1.8 × 1010PFU/mL,从扩增文库中随机挑取200个噬菌斑进行PCR检测,电泳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率大于90%,片段大小在0.25 -2.0 kb之间的插入片段占80.4%,文库构建成功.随机选择122个噬菌斑转化为质拉pTriplEx2并测序,测序成功率83.6%,软件处理后100 bp以上的clean ESTs有72条,测通的为65条,占成功测序样品的63.7%.72条序列经SeqMan软件拼接,获得48条conting/singletons,在线Blast比对发现其中26条具有同源序列并获得注释,另外20条可能为新基因,其功能和结构有待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2.
中子属于高传能线密度电离辐射,能产生比κ射线更为严重的放射损伤,肠上皮对中子辐射高度敏感,迄今未见有关中子辐射致肠上皮细胞损伤中PI3K对NF-κB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子照射后肠上皮细胞中PI3K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在中子辐射致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选取肠上皮细胞系-6(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No.6,IEC-6)进行传代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4Gy中子照射组和4Gy中子照射+LY294002处理组,照射组和LY294002处理组细胞采用4Gy中子均匀照射,LY294002处理组细胞在照前24h给予终浓度为10κmol/L的LY294002,各组于照射后6和24h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EC-6细胞增殖活力、凋亡与坏死率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F-κB(p65),IKKκ和IκBκ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4Gy中子照射后6和24h,IEC-6细胞增殖活力下降,凋亡和坏死率增加;应用LY294002后IEC-6细胞增殖活力较照射组明显下降,IEC-6细胞凋亡和坏死率较照射组增加.4Gy中子照射后6和24h,IEC-6细胞NF-κB(p65)和IKKκ表达升高,IκBκ表达降低;应用LY294002后NF-κB(p65)和IKKκ表达降低,IκBκ表达升高,表明4Gy中子照射可引起IEC-6细胞增殖活力下降,凋亡和坏死率增加;PI3K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对中子辐射IEC-6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血管内皮抑制素是胶原ⅩⅧ C-末端的一个片段,是一个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本文克隆了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基因,并用毕赤酵母进行表达,表达量为50.5 mg/L。发酵液上清经SP 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一步层析,产物纯度达到98%以上,纯化收率达到95%以上。毕赤酵母分泌表达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具有免疫活性;能明显抑制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并且能特异性地抑制bFGF刺激的人微血管内皮细的迁移,达到抑制效果为50%时所需的蛋白浓度(IC50)为0.4μg/ml。本研究为应用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肿瘤奠定了初步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4.
作为一种新型的速效局部止血药和工具酶,凝血酶在临床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牛血浆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等电点沉淀是提取牛凝血酶首要和关键的步骤,测定其等电点后,再用此法时将得到更纯的凝血酶粗制品。本实验的目的是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的方法,结合SDS-PAGE测定牛凝血酶的等电点。经双向电泳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出现了4个清晰的斑点,分别测定它们的分子量和等电点, 其中一个斑点与牛凝血酶B链的分子量一致为32kDa,其等电点为5.19.  相似文献   
35.
根据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以降水量为主要驱动力的东西样带和以气温为主要驱动力的南北样带内植被土壤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这一区域植被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北样带内(北纬28°46′~31°40′),植被碳密度首先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纬度达到约北纬30°16′处,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0.873 1 kg·m-2,之后,则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植被碳密度总体上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的分布特征;在东西样带内(东经80°02′~91°50′),植被碳密度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南北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在东西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南北样带内植被碳密度先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年均气温达到约-1.5 ℃、年均降水量达到约497.0 mm时,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1.329 6 kg·m-2,之后,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在东西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也先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年均气温达到约0.7 ℃、年均降水量达到约409.0 mm时,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1.208 3 kg·m-2,之后,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南北样带和东西样带内的植被碳密度分布均是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年均降水量的作用大于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36.
常永红 《生物学通报》2006,41(11):26-26
简要介绍了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发生的关系,并且通过二次反应和初次反应的对比,认识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
日本对虾c型溶菌酶的高效重组表达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血液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该cDNA序列(AB080238),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日本对虾溶菌酶(MjLys)成熟肽基因。该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为477 bp,编码158个氨基酸(aa),前18 aa为信号肽,成熟肽由140 aa组成,分子量为16.4 kD,理论等电点(pI)为8.80。经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一个完整的c型溶菌酶结构域(1-130 aa),包括c型溶菌酶特有的两个活性中心Glu33和Asp50,以及8个保守结构Cys残基。将MjLys成熟肽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细胞BL21(DE3)pLysS中诱导发酵,实现了重组MjLys蛋白的高效表达,并测定了该重组蛋白对几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日本对虾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均有显著的溶菌活性。  相似文献   
38.
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是定位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结构从胞外至胞内依次是氨基端信号肽、配体结合域、单通道跨膜域和胞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域.目前对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的功能、信号转导和配体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的结构、分类及其在植物抗病防御和抗逆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表皮生长因子家族(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amily)是一组具有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较高同源结构及相似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均为EGF受体的配体,具有调节胚胎细胞生长和分化以及与移动的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等特点.综述了海胆EGF家族成员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EGF相关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0.
目的:鉴定在实验过程中分离到的一株生长快速,并且可以将L-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的菌株。方法:将快生小菌传代,并进行产酸、抗菌谱、山梨糖脱氢酶活性等分析,通过PCR方法扩增并分析16S rDNA。结果:在传代过程中还分离得到了不产酸菌株;从快生小菌中扩增得到了普通酮古龙酸菌16S rDNA;从产酸菌中能够扩增得到包含酮古龙酸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16S rDNA序列;在不产酸菌中只检测到乙酸钙不动杆菌的16S rDNA序列。结论:产酸的快生小菌可能是普通酮古龙酸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形成的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基因组表现为很不稳定,普通酮古龙酸菌基因组容易丢失,且丢失后也失去了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