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7篇
  3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野生多叶棘豆中芦丁的动态积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确定野生多叶棘豆的最佳采收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野生多叶棘豆中芦丁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其指标成分芦丁的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多叶棘豆中芦丁的动态积累有一定规律.在7月末8月初以前其芦丁含量有上升趋势,8月初以后其芦丁含量逐渐下降.结论:为保证药材的质量,根据多叶棘豆中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有必要在其最佳采收期采集药材.  相似文献   
92.
高活性乳酸菌发酵剂培养条件优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分离选育的乳酸菌进行混合培养,对浓缩培养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的菌数及其比值作为考察指标。结果为以改良MRS为基础培养基,以6%番茄汁、0.3%玉米浆作为生长因素,42℃培养,过程采用流加氨水作中和试剂,使培养基酸度控制在pH 6.0,浓缩培养液中菌数可达9.15×109个/mL,球菌与杆菌比例为1.2∶1;最佳菌体收集时间为7.5 h;-30℃下冷冻干燥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含活菌数达到8.2×1010个/g,球菌与杆菌比例为1.5∶1,发酵剂活性达0.435;0~4℃冷藏6个月,乳酸菌活性没有损失。产品可直接加入到灭菌奶中发酵,具有大众化特点,广泛用于各类乳品厂、饭店、食堂及家庭。  相似文献   
93.
罗艳萍  陈远志  黎肇炎 《蛇志》2009,21(2):90-93
目的研究短尾蝮蛇毒磷脂酶A2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磷脂酶A2的分离纯化采用CM-SephadexC-25、DEAE-SepharoseCL-6B、SephacrylS-200、SephadexG-75柱层析法,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蛋白分子质量,以磷脂酶Az测定方法测定其酶活性,用比浊法测定其对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从短尾蝮蛇毒中纯化所得磷脂酶A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10^3(非还原)、17.6×10^3(还原),它具有磷脂酶A2活性,能明显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此方法成功地从短尾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磷脂酶A2,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94.
95.
采取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 [Ganodermacapense (Lloyd)Teng]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量固定的情况下 ,随碳量的增加 ,薄盖灵芝菌丝体干重逐渐增大 ,各处理发酵液的pH值呈“上升→下降→平稳”的变化趋势 ;当碳量固定时 ,各处理的pH值变化基本呈“双峰”型。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液体发酵影响较大 ,通过对菌丝生长量、pH值的测定以及对发酵液及菌球培养性状的观察 ,认为碳氮比在 2 0∶1~ 4 0∶1(C3~C7)对薄盖灵芝的液体发酵均较适宜。其中以 30∶1(C5 )为最适宜 ,在此条件下 ,终止发酵的pH值为 3 4 ,菌球数量虽为 113个 10mL发酵液 ,但菌丝体干重为 6 83 4mg dL。发酵液澄清度高 ,呈真溶液状 ,菌球大小均匀。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人血清抗-HBcIgA、HBcIgE、HbcIgc、HbcIgM平行检测进一步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6份乙肝病人血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的血清),采用ELISA法对病人血清抗-HBcIgA、HBcIgE、HBcIgc、HBcIgM平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结果表明:抗-HBcIgA是HBV感染后肝脏损害的明显标志,抗-HBdgE是HBV感染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标志,抗-HBcIgG持续存在则是以往感染的标志,抗-HBcIgM是HBV感染后病毒持续复制的标志。结论: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慢活肝与慢迁肝鉴别诊断中,平行检测病人血清抗-HBcIgA、HBcIgE、HbcIgG、HbcIgM对乙型肝炎慢性化及其预后估价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在本科课程的基础上,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什么、怎么学”仍是一个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教学相长式专题讲座在组织胚胎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中的改革探索,课程秉持“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教学活动,甄选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相关的专题内容,以“老师引领示范+学生模仿补充”教学相长式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从广而浅的本科教学向专而深的研究生教学的转变,同时达到主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全面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去本科化、个性化、精英化的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98.
香蕉上的镰孢菌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孢菌属真菌是香蕉上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香蕉枯萎病以及香蕉冠腐病,在我国已明确引起香蕉枯萎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孢古巴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1号和4号生理小种,但是引起香蕉冠腐病的镰孢菌种类还未明确。为了解香蕉上镰孢菌在种间及种内水平上的多样性,2008–2011 年间作者从华南地区不同的水果市场及香蕉果园采集香蕉样品90份,分离得到143株镰孢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基于 EF-1α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出10种镰孢菌,即F. oxysporum、F. solani、F. camptoceras、F. pallidoroseum、F. stiloides、F. chlamydosporum、F.verticillioides、F. proliferatum、F. concentricum、F. sacchari,以及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GFC)中 3 个未定名的类群。轮纹镰孢 F. concentricum 及甘蔗镰孢 F.sacchari 是香蕉果实中最常见种,前菌为我国首次报道,后菌是首次报道与香蕉有关。对从香蕉上分离的藤仓赤霉复合种(GFC)及尖孢镰孢复合种(FOSC)的EF-1α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其GFC中的27个菌株组成的单系群可分为7个不同的亚群,分别为 F.verticillioides、F. proliferatum、F. concentricum、F. sacchari 以及3个没有描述过的菌系 Fusarium sp. 1、Fusarium sp.2和 Fusarium sp.3;FOSC中的50个菌株形成2大分枝共12个谱系,分离自我国华南地区的21株尖孢镰孢形成7个谱系,其中 13株已知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分布在3个谱系中,我国大陆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菌株与来源于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近,FOC1号生理小种的遗传分化大于4号生理小种,FOC 1号生理小种与分离自香蕉果实上的尖孢镰孢菌的亲缘关系比与FOC 4号生理小种的亲缘关系更近。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香蕉上存在着丰富的镰孢菌种类,而且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9.
记述采自云南省东南部地区蚱属1新种,白条蚱Tetrix albistriat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热带睡莲花器官不同部位的花香代谢通路及参与萜类香气物质生物合成的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以热带睡莲品种保罗蓝为研究对象,对其花器官的花瓣(PE,petal)、雄蕊(ST,stamen)和雌蕊(PI,pistil) 3个部位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花瓣相对于雌蕊(PE-vs-PI)、雄蕊相对于雌蕊(ST-vs-PI)和雄蕊相对于花瓣(ST-vs-PE)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别为7853个、7501个和2526个。GO分类和富集分析显示,3个比较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生物调节、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刺激应答的生物学过程;KEGG分类和富集分析显示,PE-vs-PI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最多,其次为ST-vs-PI,ST-vs-PE最少。从3个比较组共有的79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98个参与萜类物质代谢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4条萜类物质合成通路,且PE-vs-PI和ST-vs-PI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均高于ST-vs-PE。已知的金合欢醛和二萜贝壳杉烯合成关键基因HMGR和DXS在花瓣和雄蕊的表达量均高于雌蕊。从98个差异表达基因中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