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8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564篇 |
专业分类
18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75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中医体质学以人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目前关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中医体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对其研究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而关于少数民族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开展较少,但对少数民族之间和汉族之间中医体质的比较研究及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联系将能更好地说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对中医体质形成的影响。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少数民族中医体质的研究一方面可为少数民族人群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医体质形成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182.
为研究细叶远志皂苷(tenuifolin,TEN)在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建立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细叶远志皂苷以及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干预,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叶远志皂苷以及自噬抑制剂干预前后Beclin-1、LC3、mTOR、AMPK和ULK1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发现,TEN改善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形态损伤和细胞活力下降;降低ROS和MDA浓度,并提高SOD、GSH-Px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AMPK和ULK1的表达,减少mTOR的表达及增加Beclin-1和LC3-Ⅱ/Ⅰ的表达水平。而加入3-MA会拮抗TEN的作用。总之,TEN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通路,增加Beclin-1及LC3-Ⅱ/Ⅰ蛋白水平激活自噬,进而改善Aβ25-35诱导的细胞形态损伤和细胞活力下降,提高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3.
184.
采用模拟水生态系统研究了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在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体内的积累和分布动态,并测定了异育银鲫体内Ⅰ相、Ⅱ相代谢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饲料暴露、水体暴露和混合暴露3种不同给药方式对CPFX在异育银鲫的体内积累趋势有明显影响,在饲料给药暴露方式中CPFX在鱼体内脏、肌肉中的残留量远高于水体给药暴露.3种不同给药方式暴露下,CPFX在异育银鲫内脏和肌肉中的积累趋势大致相同,暴露初期吸收较快,并且很快达到峰值.随暴露时间延长,CPFX在鱼体内含量逐渐下降.在CPFX暴露初期,异育银鲫体EROD酶活性受到抑制,暴露45d后,3种暴露方式异育银鲫EROD活性均恢复到暴露前水平.异育银鲫GST酶活性受到CPFX的诱导,3种不同给药方式均导致GST活性增加,并且表现出滞后响应.暴露初期不同处理组GSH含量均有下降.但随暴露时间延长,异育银鲫体内GSH受到诱导,在暴露后期又恢复至暴露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5.
SOD高产菌株乳酸菌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常规筛选方法从 200多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中筛选出一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量较高的菌株 (Sn 898)作为实验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 (UV) ,硫酸二乙酯(DES) ,亚硝基胍 (NTG)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 (Lactobacillusplantarum-578简写L .plan-578)SOD产量高达6400u/g湿菌体的高产菌株。该突变株的SOD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倍 ,并研究了影响SOD产生的最适温度 ,起始pH值 ,通气量 ,培养时间等因素。在优化 相似文献
186.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和地形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1999—2010年的SPOT NDVI数据,分析了河池市植被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并结合气象和地形数据分析了植被与气候、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变化总体上呈恢复趋势,年均气候因子对植被变化的作用不明显;(2)200—500m的海拔范围内植被恢复显著,但400—500m的海拔范围内有小面积植被退化现象,随着海拔增加,植被变化趋于稳定;(3)6—15°的坡度范围内植被恢复最显著,而2—6°及大于25°坡度范围存在植被退化的现象;(4)不同坡向上的植被恢复差异不明显,但随着坡向由阴坡转阳坡,植被总体恢复呈减小趋势。喀斯特地区人类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在海拔400—500m、坡度大于25°的阳坡区域仍存在植被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7.
冰尘是散落在冰川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组成的聚合体,其主要来源包括远源输送来的细粉尘和气溶胶组分、局地源的粗冰碛物及来自周围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植物碎屑等。冰尘对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可降低冰面反照率、促进冰川融化。冰尘也是迄今为止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冰川表面微生物栖息地,生活着细菌、真菌、藻类等。冰尘微生物是冰川表面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微生物分解转化冰尘内有机质,降低冰川表面反照率影响冰川物质平衡。基于冰尘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第三极冰川冰尘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冰尘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介导的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展望了冰尘微生物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8.
本研究采用酸法、碱法、酶法和微波法对灵芝β-葡聚糖进行降解,通过降解率、产物分子量变化、产物聚合度分布等指标比较了不同方法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法降解率高达94%,处理后产物的分子量明显降低,寡糖产物聚合度分布广。酶法降解率约为40%,寡糖产物中含有DP2-5的成分。酸法及碱法降解率低于20%,寡糖产物少。研究表明,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微波法降解率高、产物丰富、操作条件易于控制,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降解灵芝β-葡聚糖、制备灵芝β-葡寡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9.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孑遗种, 是砾质荒漠的主要建群种之一。通过对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生境(水冲滩地、山间冲沟、平缓戈壁)条件下裸果木种群的样地调查, 编制不同生境裸果木种群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其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的曲线, 并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预测, 以揭示不同生境下裸果木的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3种生境下裸果木种群均属增长型, 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 pi) > 0, 但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 存活曲线趋于Deevey-II型, 表明种群各龄级的死亡率基本接近; 不同生境裸果木种群大小依次为水冲滩地>山间冲沟>平缓戈壁, 结合对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 进一步表明水分条件较好的水冲滩地和山间冲沟生境更加适宜裸果木生存; 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表明幼龄个体的缺乏是未来裸果木种群发生衰退的主要原因, 且平缓戈壁生境下的裸果木种群将先于另外两种生境下的种群发生更加快速的衰退。 相似文献
190.
以围封保护和自由放牧油蒿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围封和放牧条件下沙地草场生物量和植被-土壤碳密度。结果表明:(1)自由放牧使油蒿群落中植物种类增加,但降低了植物群落盖度。自由放牧不仅导致油蒿草场地上、地下总生物量降低,也使得油蒿地上、地下生物量占群落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的比例减小。生长季自由放牧样地凋落物生物量显著大于围封保护样地(P0.05);(2)围封保护样地植被碳密度大于自由放牧样地,土壤碳密度却小于自由放牧样地,但两个样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3)油蒿草场90%以上的碳储存于土壤中,围封保护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油蒿草场土壤碳密度占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的91%、93%;(4)围封保护油蒿草场碳密度为2.29 kg/m2,自由放牧油蒿草场碳密度为2.68 kg/m2,两个样地间差异不显著,自由放牧对油蒿草场碳密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