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4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观察康力欣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根据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接受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康力欣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状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的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卡氏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康力欣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在阻止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均效果确切,优于单纯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2.
难辨认癣1例     
36岁女性患者,右小腿丘疹红斑、脓疱、渗液伴瘙痒5个月。查体见:右小腿可见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伴有糜烂渗液。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须癣毛癣菌,诊断:难辨认癣。口服伊曲康唑分散片0.1 g,2次/日,外用酮康唑乳膏2次/日,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9年12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自制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调查。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营养状况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MNA平均得分为(22.79±4.193)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及营养状况差者分别占所有患者的42.27%、50%、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饮酒、病情程度重及疼痛程度重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喝牛奶及经常运动为保护因素,均有P<0.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众多因素均可对此产生影响,临床工作者可针对患者存在的,且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指导。  相似文献   
114.
崔静  徐明芳  章群  李瑶  曾晓舒  李莎 《生物多样性》2022,30(5):21485-144
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是东亚沿海重要的鲽形目经济鱼类,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 有必要全面了解其遗传背景。本研究测定了中国和日本沿海7个群体200尾角木叶鲽线粒体控制区(CR) 5'端、细胞色素b (Cytb)和NADH脱氢酶第二亚基(ND2)基因序列, 比较不同标记在解析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上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阐明中日沿海角木叶鲽群体间出现遗传分化的分子机制。CR序列分析发现中日沿海7个角木叶鲽群体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 = 0.9699)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 = 0.0061); 各群体间无显著的遗传分化(FST = -0.0197-0.0184, P > 0.05); 单倍型网络未显示出明显的地理聚群和谱系结构; 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 99.17%)。进一步通过CytbND2基因分别与CR序列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表现为高Hd (0.9683-0.9829)低π (0.0050-0.0063)模式, 仅有ND2基因分析FST值(FST = 0.0302, P < 0.05)显示了中国碣石(GDJS)和日本明石(JAP)群体间显著的低水平遗传分化现象。CRCytbND2的单倍型网络图均无明显的地理聚类和谱系结构, AMOVA分析也显示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 98.39%)。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角木叶鲽可能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 扩张时间分别为31.93-9.58万年前(CR)、27.53-22.02万年前(Cytb)和26.99-18.75万年前(ND2)。综上所述, 中日沿海的角木叶鲽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 GDJS和JAP群体间存在低度分化; ND2基因比CRCytb序列更适于分析角木叶鲽种群遗传结构, 选择多个遗传标记可有效弥补单一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的局限性; 推测冰期两大独立避难所的形成及GDJS和JAP群体距离相隔较远是其发生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中日沿海角木叶鲽渔业资源的种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为深入了解沉水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在西南高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中的差异, 以及生态修复的影响, 于2010年—2016年的夏季(6—9月)调查了36个湖泊的沉水植物。结果表明: (1)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碳(C)含量显著高于平原湖泊, 氮(N)含量显著低于平原湖泊, 磷(P)含量高于平原湖泊但差异不显著; 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C/N和C/P的比值显著高于平原湖泊, N/P显著低于平原湖泊; 在平原湖泊和高原湖泊共有的金鱼藻、苦草、穗花狐尾藻、微齿眼子菜和伊乐藻中, 仅有伊乐藻的N含量和金鱼藻的P含量与群落的差异性不一致。(2)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生态修复后的水域中, 沉水植物群落的C和P含量显著高于未修复区, N含量低于未修复区但差异不显著; 修复区沉水植物群落的C/P和N/P显著低于未修复区, C/N显著高于未修复区; 修复区和未修复区共有的金鱼藻、苦草、穗花狐尾藻和竹叶眼子菜的C和P含量都跟群落的差异性一致。以上结果说明, 在清澈的水体中, 沉水植物的C和P含量高而N含量低; 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沉水植物N含量升高。因此, 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 应注重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这将会提高沉水植物中C和P的含量, 从而有利于促进沉水植被区成为湖泊的C和P库。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本研究从健康桑树茎中分离筛选对桑断枝烂叶病菌具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为该病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桑树内生菌,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抑菌活性稳定的内生拮抗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利用抑菌圈法测定拮抗菌株活性发酵液热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活性发酵液抑菌谱;并通过观察拮抗菌对桑断枝烂叶病菌BoeremiaexiguaGXH1菌株生长及菌丝形态的影响,扩增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以及采用酸沉淀法提取拮抗菌株脂肽类化合物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MS),初步探究可能的抑菌机制。【结果】从健康桑树茎中共分离获得17株桑树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对桑断枝烂叶病菌B.exiguaGXH1有稳定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细菌NPJ13菌株。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属一致,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处于系统发育树的最小分枝,故将NPJ1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 velezensis NPJ13。NPJ13菌株对灰霉病菌SWU5、核地杖菌SXSG-5、核盘菌PZ-2及烟草疫霉SWU20等12种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活性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NPJ13菌株会导致桑断枝烂叶病菌GXH1菌丝发生扭曲、膨大、透明度增加、断裂等畸变现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PJ13菌株基因组中具有PKSI、NRPS、Sfp、ItuD、Srfc等5种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LC-MS检测结果表明菌株NPJ13脂肽类粗提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结论】本研究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对桑断枝烂叶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细菌B. velezensis NPJ13菌株,为桑断枝烂叶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深入了解针垫花(Leucospermum cordifolium)的开花结实特性,探求其结实率低的原因,推动其种子生产、杂交育种、花期调控以及新品种培育工作。【方法】本文以针垫花(Leucospermum cordifolium)为主要材料,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杂交指数、授粉结实特性进行研究。【结果】1)针垫花的花期一般在冬末、早春至夏季;2)最适合测定其花粉活力的离体萌发培养基为30g/L蔗糖+150mg/L硼酸+50mg/L氯化钙,花粉活力为67.47%;3)在开花第1-7d柱头可授性逐渐加强,第5-7d的时最为强烈;杂交指数估算结果表明针垫花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4)田间观测发现其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低,但可以自发完成授粉,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5)人工授粉试验发现针垫花异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最高,为17.14%,而自花授粉的结实率最低,为4.94%。【结论】针垫花的雌雄蕊异熟是导致其自然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而雌蕊花柱中及子房部位的胼胝质、花粉萌发后花粉管顶端膨大畸形是造成其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目前,有关同义密码子使用偏性对蛋白质折叠的影响研究中,样本蛋白均来源于不同的物种。考虑到同义密码子使用偏性的物种差异性,选取枯草杆菌的核蛋白为研究对象。首先,将每条核蛋白按二级结构截取为α螺旋片段、β折叠片段和无规卷曲(α-β混合)片段,并计算其蛋白质折叠速率。然后,整理每个片段相应的核酸序列信息,计算其同义密码子使用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枯草芽孢杆菌核蛋白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性与蛋白质折叠速率的相关性。发现对于不同二级结构的肽链片段,都有部分密码子的使用偏性与其对应的肽链折叠速率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肽链片段折叠速率显著相关的密码子绝大部分为枯草杆菌全序列或核蛋白序列的每一组同义密码子中使用度最高的密码子。结果表明,在蛋白质的折叠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腹泻患儿粪便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特征,并分析产毒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共123份,其中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60例,医院获得性腹泻患儿63例。标本进行厌氧培养,采用实时荧光PCR鉴定艰难梭菌tpi基因,并检测tcd A、tcd B毒素基因。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毒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3例粪便标本共检出艰难梭菌tpi基因阳性35例(28.46%),毒素基因中tcd A+ B+为19例(15.45%),tcd A+B-为3例(2.44%),tcd A-B+为2例(1.63%),tcd A-B-为11例(8.94%)。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中tcd A/B产毒艰难梭菌感染率为28.33%,高于医院获得性腹泻患儿的11.11%(P<0.05)。产毒艰难梭菌感染腹泻患儿与非产毒艰难梭菌感染腹泻患...  相似文献   
120.
近年来,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取得快速的发展,但这些疫苗与传统的灭活或活体疫苗相比,往往存在免疫原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佐剂来增强其作用.佐剂已被证明是疫苗中的关键成分,佐剂种类众多,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目前应用最多的佐剂是铝佐剂和弗氏佐剂,但随着新型疫苗的开发,新型佐剂的开发必不可少.根据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