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摘要 目的:ALKBH5最近被证明是与各种癌症相关的RNA N6-甲基腺苷(m6A)去甲基转移酶之一,但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LKBH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机制。方法: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检测ALKBH5在卵巢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ALKBH5稳定过表达或敲减卵巢癌细胞系,采用CCK-8、平板克隆、划痕、Transwell 迁移和侵袭等实验研究ALKBH5 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斑点印迹实验,探究ALKBH5-HIF-1α环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ALKBH5在卵巢癌细胞系和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ALKBH5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A125水平、FIGO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相关,且高表达的ALKBH5水平与较差的预后相关。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出可靠的ALKBH5敲减/过表达稳转细胞系,CCK-8、平板克隆实验表明敲减ALKBH5降低卵巢癌细胞体外增殖速率和集落形成,划痕、Transwell 迁移和侵袭实验表明敲减ALKBH5可抑制卵巢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LKBH5增强卵巢癌细胞体外增殖速率、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进一步的实验发现ALKBH5和HIF-1α互相促进表达。结论: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且与预后相关,通过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因此,抑制ALKBH5的表达可能是靶向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52.
<正> 紫腹巨蚊Toxorhynchites gravelyi是我国巨蚊中分布较广的一种,但对它的生态习性迄今无详细研究。1978—1979年,我们在长宁县万岭公社对该种巨蚊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调查和  相似文献   
53.
绿豆受精前后胚囊的结构及传递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4.
香蕉上的镰孢菌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孢菌属真菌是香蕉上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香蕉枯萎病以及香蕉冠腐病,在我国已明确引起香蕉枯萎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孢古巴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1号和4号生理小种,但是引起香蕉冠腐病的镰孢菌种类还未明确。为了解香蕉上镰孢菌在种间及种内水平上的多样性,2008–2011 年间作者从华南地区不同的水果市场及香蕉果园采集香蕉样品90份,分离得到143株镰孢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基于 EF-1α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出10种镰孢菌,即F. oxysporum、F. solani、F. camptoceras、F. pallidoroseum、F. stiloides、F. chlamydosporum、F.verticillioides、F. proliferatum、F. concentricum、F. sacchari,以及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GFC)中 3 个未定名的类群。轮纹镰孢 F. concentricum 及甘蔗镰孢 F.sacchari 是香蕉果实中最常见种,前菌为我国首次报道,后菌是首次报道与香蕉有关。对从香蕉上分离的藤仓赤霉复合种(GFC)及尖孢镰孢复合种(FOSC)的EF-1α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其GFC中的27个菌株组成的单系群可分为7个不同的亚群,分别为 F.verticillioides、F. proliferatum、F. concentricum、F. sacchari 以及3个没有描述过的菌系 Fusarium sp. 1、Fusarium sp.2和 Fusarium sp.3;FOSC中的50个菌株形成2大分枝共12个谱系,分离自我国华南地区的21株尖孢镰孢形成7个谱系,其中 13株已知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分布在3个谱系中,我国大陆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菌株与来源于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近,FOC1号生理小种的遗传分化大于4号生理小种,FOC 1号生理小种与分离自香蕉果实上的尖孢镰孢菌的亲缘关系比与FOC 4号生理小种的亲缘关系更近。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香蕉上存在着丰富的镰孢菌种类,而且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5.
刘璐  钱天陆  席唱白  迟瑶  王结臣 《生态学报》2021,41(14):5879-5887
识别动物的适宜生境对野生动物保护、区域生态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等具有指导意义。以滇金丝猴生存区域为例,选取7个影响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坡向、距水系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基于GIS技术,构建阻力面,确定累积阻力阈值,计算可达面积并据此划分斑块,结合现有猴群的栖息地分布、保护区设立对划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区域内滇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整体占比较低,猴群移动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或水系阻隔的影响,其生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且生境适宜度表现出中部最高,北部次之,南部最差的规律。划分生境适宜性等级的方法,考虑到了明显地物对动物移动的较强阻隔作用,顾及到了空间连续性和斑块完整性,实验结果可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生境适宜性差异。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雌激素是否通过AKT途径调控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Ⅰ,GloⅠ)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雌激素(17-β雌二醇)处理或AKT途径抑制剂(LY294002)处理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后GloⅠ的mRNA或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分4组:Con组(对照组);LY294002组(LY294002处理组);E2组(17-β雌二醇处理组);E2+LY294002组(LY294002预处理1小时后再17-β雌二醇处理组)。结果:1、经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Con、10^-11、10^-10、10-9M)作用于KLE细胞24小时后,GloⅠ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58±0.04,1.82±0.03,1.81±0.04,以10^-10M的浓度时最为显著(P〈0.05)。以10,lOM的17-13雌二醇作用于KLE细胞48小时后,GloⅠ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79±0.02,高于Con组。2、以LY294002抑制AKT途径后,KLE细胞中GloⅠ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69±0.0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16±0.02,均低于Con组.3、E2+LY294002组GloⅠ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4、1.01±0.03,均低于E2组中GloⅠ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E2组分别为1.34±0.03、1.79±0.02。LY294002组GloⅠ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0.03,0.16±0.02,均低于Con组GloⅠ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论:雌激素可上调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Glo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AKT途径可下调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Glo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AKT途径在雌激素调控子宫内膜癌KLE细胞中GloⅠ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7.
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朝阳丰富的化石资源 ,充分证明了 1.3亿年前 ,朝阳独特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 ,促使陆生动、植物种群的大爆发 ,构成了当时地球物种的天堂 ,形成了“热河生物群”。自 2 0世纪中叶起 ,随着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 ,使沉睡了 1亿多年的“热河生物群”重现生机和活力 ,为人类研究生物的起源、生物演化和地质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在发掘和鉴定调控植物表皮毛发育的新因子过程中,获得了一个表皮毛发育异常的拟南芥隐性突变体abt3-1(aberrantly branched trichome 3-1)。与野生型拟南芥(Col-0)相比,其表皮毛分支数目明显增加。另外,abt3-1还表现出植株小、叶形宽、叶色发灰、主根短等发育缺陷。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突变基因ABT3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分子标记在F28G11#3与F4N21#1之间,物理距离为134kb。该研究将为进一步克隆ABT3基因及研究其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的繁育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摸清C57BL 6J -HBV转基因小鼠的繁育规律 ,建立可靠的HBsAg表达检测方法。方法 对C57BL 6J-HBV转基因小鼠两种不同交配方式的繁殖性能和HBsAg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证实血清学诊断HBsAg的准确性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确定HBs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部位。结果与结论 从繁殖性能来看 ,两种交配方式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离乳数差异具有显著性 ( 0 .0 1

相似文献   

60.
糯米糍荔枝裂果的生理机理与防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坚  席嘉宾 《广西植物》2003,23(1):65-68,72
以果实易裂品种糯米糍荔枝为材料,对果皮内与裂果有关的一些生理指标以及两种处理硝酸钙(Ca(NO3)2)和赤霉素(GA)的防裂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初期,果皮内的水溶性果胶和原果胶的含量均升高,且原果胶含量的增长幅度大于水溶性果胶。除果实成熟期外,果胶脂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且水溶性果胶的含量与PG的活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纤维素酶(CX)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且有两次明显的活性高峰。同时还发现除果实成熟期外,Ca(NO3)2处理能增强PE和PG活性,但对CX则有抑制作用。此外,Ca(NO3)2处理和GA处理均能明显地改善糯米糍荔枝果皮质地的组成,使果实的裂果率明显降低,且GA处理的效果要明显好于Ca(NO3)2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