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目的探讨PCR-测序法在啮齿类动物汉坦病毒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Genbank 7种血清亚型24株汉坦病毒代表性毒株为基础,从病毒基因S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邻位相连法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该方法对浙江省近年从野生啮齿类动物中临床分离的汉坦病毒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所建系统发育树将所分析的毒株分为5个区域,引起HFRS的四种血清型具有较稳定的拓扑结构,且能与引起HPS的血清型进行区分。11株实验毒株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该引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9株浙江省分离的血清型未知毒株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包含引起HFRS的3株HTN和1株SEO血清型,其他5株属两种未知血清型。讨论所建立的PCR-测序法具有用于临床检测汉坦病毒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2.
野牛草叶片活性氧及其清除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逆境条件下活性氧产生及其清除效率是衡量植物抗性的重要指标,而活性氧对植物组织的氧化伤害和抗氧化酶活性常因材料的遗传或生理差异性而发生变化。以同一基因型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Engelm'texoka')克隆分株叶片为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研究了10%、20%和3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野牛草叶片活性氧的产生、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EC1.15.1.1)、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 EC1.11.1.7)和过氧化氢酶(CATEC1.11.1.6)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SOD、G-POD与CAT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而提前。认为水分胁迫下,抗氧化酶可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43.
甘肃小陇山华山松群落灌木层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野外大量调查,选取小陇山华山松林55个样方中的20个常见物种,运用多物种复合关联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关联测度等测算和综合分析群落的种间联接关系,结果表明:(1)多物种关联性(VR)的分析表明华山松林主要组成成员间的关系以正关联为主,说明华山松群落主要种群对生存环境的需求是一致的;(2)20个常见种种对中以华山松-锐齿栎、华山松-栓皮栎、华山松-辽东栎等种对之间呈正关联;锐齿栎-栓皮栎、锐齿栎-盐肤木等呈现负关联;黑刺菝葜、多毛樱桃等为独立关系等,是群落内环境的体现,是群落内环境异质性的表征;(3)依据华山松林种间关系的不同性质把组成群落的20个常见种归纳为3个生态种组,即正关联组、负关联组和独立组;(4)种间关联的研究结果对华山松群落的生境监测、营林管理、林区道路景观再造中的树种选择和配置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4.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思茅松毛虫幼虫在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用刀切法对聚集度指标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245.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91,自引:5,他引:8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了解高肥力土训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当施氮量为75,112.5和150kg/hm^2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6.0%,14.5%和13.5%,表明多达84%-86.5%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0-1m土体中,当施氮量分别为75,112.5和150kg/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6.0%和58.8%,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0.5%,38.9%和19.0%,由此可见,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246.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被广泛关注。以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SIMCA-P软件平台,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1980-201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揭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三生"空间结构演化和地域分异显著。生产、生活空间集中分布于河西走廊、陇中和陇东黄土高原并呈扩张态势;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以北地带且整体呈缩减趋势;生产、生活空间的增长源于对生态空间的侵占。(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趋势并存,整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演化过程;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空间格局演化具有明显的集聚性。(3)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等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人口增加、社会消费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压力;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面性。  相似文献   
247.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对生殖医学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 级临床本科专业两个班级共30 人作为观察 组,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另选取同年级的两个班级共28 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生殖医学教学模式培养。运用自行编制的教 学效果调查问卷及SEGUE 量表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价及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教学效 果有明显优势,学生对生殖医学更感兴趣,使生殖医学的教学更富有启发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对生殖医学的 知识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 病人及沟通结束等四个维度的医患沟通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医学教育中加强医患沟通技 能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8.
马文晓  陈弼致  孟春  王航 《微生物学报》2023,63(3):1243-1253
天然异胡椒醇作为一种植物来源香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株转化生产异胡椒醇的报道。【目的】构建工程菌,采用生物合成方法获得天然香料异胡椒醇。【方法】对来自胡椒薄荷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的柠檬烯-3-羟化酶(LIM3H)基因PM2进行改造,截短LIM3H的N端疏水区,分别添加17α短肽或2B1短肽增加其亲水性,采用CO差示光谱法检测LIM3H活性;将N端疏水区截短后的来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trATR)和修饰后LIM3H基因(Modi-LIM3H)融合后表达,最终以柠檬烯为底物进行全细胞转化。【结果】3种N端修饰LIM3H基因均检测到LIM3H表达和异胡椒醇生成,其中17α短肽修饰后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异胡椒醇产量达到1.94 mg/L。【结论】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增加外源LIM3H与ATR,成功催化柠檬烯生成异胡椒醇,为天然异胡椒醇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9.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