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51.
目的:应用改良CCI模型研究外周神经损伤后痛觉过敏和自发放电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CI组和Sham组,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4、7、9、11、14天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同时选取术侧机械刺激缩腿反射阈值低于4g或者术侧和健侧热缩腿反射潜伏期差异大于2s的CCI模型大鼠观察术后4-14天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结果:神经纤维损伤后,机械痛敏和热痛敏随时间表现为逐渐增强,同时在损伤区观察到三类放电模式:整数倍放电阵发放电和周期放电.结论:术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逐渐降低,机械痛敏的产生和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关系密切,不同的放电模式可能代表不同的传入信息.  相似文献   
952.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在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注射1天后、4天后、7天后,n=10)。实验组给予20mg/kg的甲基苯丙胺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用免疫组化检测中毒大鼠相关脑区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aspase-3在中毒大鼠不同脑区表达逐渐增加并可见明显的阳性信号;Bcl-2在中毒大鼠不同脑区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参与了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953.
两株乳酸杆菌SY13和LJJ对活性氧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具有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抗氧化特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利用乳酸杆菌SY13和LJJ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对亚油酸过氧化的抑制效果,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对过氧化氢的耐受性以及对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和还原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SY13和LJJ对亚油酸过氧化的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2.95%和66.16%;两菌株的无细胞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的效果较好,LJJ完整细胞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没有清除能力;SY13和LJJ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都是完整细胞优于无细胞提取物,还原活性分别相当于305 μmol/L和294 μmol/L的L-cysteine。【结论】以上指标测定的结果说明,这两株乳酸杆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4.
孙龙  文景芝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533-1539
【目的】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方法,也为P.sojae其它无毒基因的快速分子检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enBank中公布的P.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的序列设计引物,分别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在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优化基础上,对已经接种鉴定过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的86株P.sojae进行PCR检测,建立一套P.sojae无毒基因Avr1a、Avr1k和Avr3a的特异性检测体系。将分子鉴定和接种鉴定结果进行比对,将扩增出的真阳性条带和假阳性条带分别进行胶回收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分别与3个无毒基因的原序列比对,判定分子标记方法是否适于Avr1a、Avr1k和Avr3a的快速检测。【结果】筛选出的特异性引物均能从含有对应无毒基因的菌株中扩增出约550 bp的条带。Avr1a、Avr1k和Avr3a的分子鉴定及接种鉴定结果符合率依次为45.3%、84.9%和97.7%。3个无毒基因的真阳性条带序列与原序列一致性均达97%以上,Avr1a的假阳性条带与原序列一致性在80%左右,其余2个基因的都在30%以下。【结论】利用Avr1a、Avr1k和Avr3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建立的检测体系可以用于Avr3a的快速检测,不适于Avr1a的快速检测,是否适合Avr1k的快速检测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55.
采用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法和室内苗期接虫法,鉴定12个小麦品种(系)对5个不同地区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种群的抗性。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系)室内苗期的抗性表现与田间成株期基本一致;Amigo、KOK、北京837、铭贤169和红芒红对5个地理种群荻草谷网蚜的抗性表现相同,丰产3、中4无芒、JP①、晋麦31、L1、885479-2和小白冬麦对5个地理种群荻草谷网蚜种群的抗性表现则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我国荻草谷网蚜对抗蚜作物品种具有致害性分化。  相似文献   
956.
为测定亚硒酸钠浓度和培养时间对中华羊茅内生真菌液体培养菌丝体干物质和矿质元素的影响,菌丝体样品经微波消化后,采用钼蓝比色法、四苯硼钠法、偶氮氯膦III法、邻菲啰啉比色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磷、钾、钙、铁、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4周、5周、6周、7周或8周时,亚硒酸钠浓度0.1~0.4 mmol/L抑...  相似文献   
957.
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长江口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10年7月至10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团结沙和东旺沙水域采集到的胃含物样品,对中国花鲈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花鲈胃含物中共鉴定出6类27种饵料生物,其多样性指数H’值为2.484,均匀度指数J’为0.7535,优势指数D为0.1262。采用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综合指标优势指数(Ip)分析的结果较一致,鱼类是长江口中国花鲈夏季主要食物,其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综合指标优势指数(Ip)分别为82.63%和94.48,鮻(Liza haematocheila)为优势饵料生物(IRI%=41.89,Ip=53.20)。团结沙和东旺沙中国花鲈食性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鲚属(Coilia spp.)、舌虾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和雷伊著名团水虱(Gnorimosphaeroma rayi)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饵料生物种类。  相似文献   
958.
以多花兰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光照条件对多花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原球茎增殖和分化、芽苗壮苗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建立多花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多花兰种子萌发培养基为1/6 MS十NAA0.5 mg·L-1+6-BA 2.0 mg· L-1+马铃薯泥50g·L-1+AC 1.0g·L-1,光照度为1.25μmol·m-2·s-1,萌发率63.6%;原球茎增殖继代培养基为1/4 MS+6-BA2.0 mg·L-1+NAA 0.5 mg· L1+AC 1 g·L-1+PE 200 g·L-1,繁殖倍数6.5倍/60 d,芽分化率60.2%;再生芽分化培养基为1/4 MS十6-BA2.0mg·L-1+NAA 0.2 mg· L-1+AC 1 g·L-1+PE 200g· L-1,繁殖倍数4.0倍/60 d,芽分化率85.0%;芽苗壮苗和生根培养基为1/6 MS+6-BA 3.0 mg·L-1+NAA 1.0 mg·L-1+AC 1 g·L-1+蔗糖20g·L-1 +PE 200 g·L-1和1/4 MS+6-BA 2.0 mg·L-1+NAA1.2 mg·L-1+AC1 g·L-1十蔗糖20g·L-1+PE200g· L-1,生根率达100%,生根苗移栽成活率90%.此技术可用于多花兰种苗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959.
铁皮石斛无菌播种产业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皮石斛的蒴果为外植体,采用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移栽的途径快速成苗进行工厂化生产,对各阶段培养基进行筛选,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授粉后生长60~180d的铁皮石斛种子在离体条件下均能萌发,其中授粉150~180d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87.2%~94.4%,适宜的萌发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马铃薯汁200g/L+AC 1.0g/L;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mg/L+NAA 0.1mg/L+香蕉汁100g/L+AC 1.0g/L,繁殖系数约为20倍/50d;原球茎在MS+6-BA 1.0mg/L+NAA 0.1mg/L+马铃薯汁200g/L+AC 1.0g/L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分化的同时还能进行一定的增殖;将已分化的芽苗转接到壮苗培养MS+6-BA 0.5mg/L+NAA 0.2mg/L+香蕉汁100g/L+AC 1.0g/L上培养1代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 0.8mg/L+无机盐A 0.2~0.5mg/L+香蕉汁100g/L+AC 1.0g/L上,培养50~70d后,生根率100%,无机盐A可以有效地控制愈伤或原球茎的形成,明显提高生根苗的数量和质量。在桂林地区,生根苗以3~5月和9~10为最佳移栽期,以通过高温处理并堆沤腐熟的松树皮为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960.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红背山麻杆叶子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苷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C-D-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芸香糖苷(2)、芹菜素-7-O-β-(2″-O-α-鼠李糖基)葡萄糖醛酸苷(3)、木犀草素-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乙酯(5)、β-胡萝卜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山麻杆属中分离得到的黄酮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