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将绿色木霉葡聚糖内切酶EGⅢ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构建重组质粒pET-egl3,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金属亲和层析对重组EGⅢ进行纯化,纯化后酶比活力达到6u/mg蛋白,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4.0。同时对EGⅢ催化区的氨基酸残基R130和E218进行定点饱和突变,各筛选到一株酶活有提高的突变子R130P和E218F,其比活力为野生型EGⅢ的2.8倍和3.45倍。突变酶E218F的Km提高了一倍,催化效率Kcat提高了5.4倍;而R130P的Km和Kcat没有明显变化。两个突变酶的最适酶解温度和pH分别都提高至65℃和4.4。  相似文献   
182.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恢复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科尔沁沙地近50年来沙漠化土地面积、水资源可利用性、土地利用与草地植物生产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在经历了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的快速发展之后,80年代后期发生了逆转.在过去的50年中,西辽河径流量持续减小,1999年在西辽河中游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段断流;近20年来,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西湖水位下降近10 m, 2001年干涸.科尔沁沙地草场的地上生物量由1937年的520 g·m-2下降到2005年的197 g·m-2.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即基于灌溉的沙漠化治理规模的扩大和灌溉农田面积的增加,导致用水量增加.这也是科尔沁沙地实现土地沙漠化持续逆转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3.
报道了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的蜘蛛共记24科178种,其中159种为我们2008年5至10月种类调查的结果,有48种为在贵州省内的首次记录,极大丰富了该地区的蜘蛛种类.  相似文献   
184.
狐狸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国外曾报道过美洲红狐(Vulpes fulua)和赤狐(Vulpes vulpes)染色体的研究他们是采用外周血培养技术进行研究的。关于赤狐染色体的研究在国内迄今未见报道,为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本文介绍赤狐骨髓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将于四川省古蔺山区猎回的一头雄性赤狐,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作  相似文献   
185.
<正> 近年来,山东花生产区大面积发生了蛴螬为害,荚果损失达10—20%。经田间调查,发现多种金龟幼虫能自然感染蛴螬乳状病。1977—1978年,我们对蛴螬乳状病及其病原菌Bacillus  相似文献   
186.
洞庭湖外睾吸虫新种及其生活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仁利  左家铮 《动物学报》1993,39(2):124-129
本文报告洞庭湖区鲶鱼肠道寄生的洞庭湖外睾吸虫Exorchis dongtinghuensis sp.nov(新种)及其全程生活史,其第一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第二中间宿主为鲤鱼、鲫鱼和金鱼;终宿主为鲶鱼Parasilurus asotus。作者对各期宿主作了人工感染试验和现场自然感染调查。对其发育过程作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87.
细胞周期是当前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细胞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们运用了不同的材料对细胞周期G_1→S、S→G_2、G_2→M和M→G_1等过渡的调控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周期蛋白和p34~(cdc2)相互作用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在G_2→M过渡期,p34~(cdc2)和周期蛋白B结合,经历一系列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形成有活性的MPF,实现G_2→M期的过渡,在M期中/后期,周期蛋白B降解,致使MPF失活,细胞离开M期;在G_1→S期过渡时,p34~(cdc2)和G_1周期蛋白结合,引起DNA的复制,使细胞进入S期。此外还发现不少cdc 2的类似物在细胞周期各过渡期也有作用。因此,不同的周期蛋白和不同的cdc 2产物,参与细胞周期的方式不同。细胞周期的调控是多途径的和多层次的,这已成为进一步揭示细胞周期调控活动所必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8.
在早春到市场上买性成熟的活雄鲤一条,取其精巢(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做染色体的观察。 1.固定将精巢放入Carnoy固定液(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固定3小时,再换入70%酒精中。 2.染色用镊子和解剖针仔细取出精巢内的精细小管(细如白发),一小段,放手掌上剔去周围异物之后,放置载玻片上,加醋酸洋红(45%醋酸100毫升加洋红1克煮沸、冷却、过滤即成),染色2-3小时。  相似文献   
189.
鸣禽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雌雄差别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李东风  左明雪 《动物学报》1992,38(3):298-301
本文应用尼氏染色组织学方法,对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黄雀(Carduclis spinus)和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三种鸣禽的前脑发声控制核团(HVc,RA,Area X)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核团的体积存在着显著的性双形性。雄鸟的核团体积均大于雌鸟(P<0.001)。说明鸟类鸣啭行为的性别差异是由其神经结构的形态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0.
27种行道树离体叶片耐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种行道树离体叶片耐热性的比较徐筱昌,左莉萍,周锡成(上海植物园,上海200231)关键词行道树,耐高温性Acomparisonontheheathardinessofthecuttingleavesof27speciesofstreettr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