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中Cdc2 激酶(CLK2)蛋白表达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经正常饮食或高脂饮食16周后,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运动组(8周有氧运动),每组10只小鼠。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肝脏CLK2蛋白表达;采用油红O染色法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脂肪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结果:与正常饮食组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小鼠表现出胰岛素抵抗,肝脏CLK2蛋白含量增加,以及肝脏脂肪积累增加。然而有氧运动可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并抑制肝脏中CLK2蛋白增加。结论:有氧运动可降低高脂饮食小鼠肝脏中CLK2蛋白表达,而改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堆积及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2.
凋落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对比凋落物内外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选取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海滨区3个林龄木麻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凋落物内外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凋落物外生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内生细菌,中龄林凋落物内外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最高,其次是幼龄林,成熟林最低。菌群群落组成分析表明: 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最为丰富(约占总数的80%);属水平上,短小杆菌属、Jatrophihabitans、分支杆菌属、放线孢菌属、Mucilaginibacter、假单孢菌属等在不同林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凋落物内生细菌受林龄的影响较大,而外生细菌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木麻黄种子化感潜力最强,且其中含有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等化感物质,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参与了化感物质的合成。凋落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木麻黄的化感作用有一定影响,这为探讨微生物在木麻黄凋落物降解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23种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对4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该研究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微量肉汤培养基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BC/MFC)。结果表明:滇龙胆草、金丝梅、溪黄草等16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BC值在0.19~3.12 mg·mL-1之间,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头花蓼、淡竹叶、半枝莲等14种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值在1.56~6.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除槐角外,其余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MBC值均在3.12~1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黄藤、藿香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MIC/MFC值在0.78~6.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滇龙胆草、金丝梅、水杨梅、苦参、胡椒、赶黄草、荜菝、淡竹叶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MIC/MFC值在6.25~12.5 mg·mL-1之间,也具有一定抑菌活性。因此,所选中草药的抑菌效果均较好,大部分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中,藿香、黄藤的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抑菌活性较强,金丝梅、水杨梅、仙鹤草、苦参、赶黄草、溪黄草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很强,这几种中草药可为进一步追踪其活性单体化合物和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4.
基于耕地生态足迹的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方法,在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以2009年为例,对重庆市的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空间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总体上从东到西呈现出从富裕到严重超载的空间分布态势,且耕地生态超载区与主城区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2)就县(区)数量而言,重庆市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盈余区和耕地生态平衡区;就人口数量而言,同样是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和耕地生态盈余区;就土地面积而言,耕地生态盈余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耕地生态赤字区面积最小.重庆市约3/5的人口分布在约4/5表现为耕地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土地面积上,而约2/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1/5表现为耕地生态赤字的土地面积上.可为重庆市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5.
菌株CICIM B0013-030 (B0013,ack-pta,pps,pflB) 可积累D-乳酸作为主要发酵产物,然而副产物琥珀酸和乙酸的含量分别高达乳酸的11.9%和7.1%。为构建副产物含量低的产D-乳酸重组大肠杆菌菌株,本研究删除了菌株B0013-030的琥珀酸 (frdA) 和乙酸 (tdcDE) 合成途径,并考察了重组菌株在摇瓶和发酵罐中经两阶段发酵 (好氧生长菌体和厌氧发酵产酸) 利用葡萄糖发酵D-乳酸的性能。结果表明,分别构建含有frdA::difGm和tdcDE::difGm突变盒的重组质粒,并利用Red重组系统将突变盒整合于染色体上的目的基因,再利用Xer重组系统去除抗生素抗性基因,依次获得了重组菌株B0013-040B (B0013-030,frdA) 和B0013-050B (B0013-040B,tdcDE)。摇瓶发酵结果表明,frdA基因的删除使得菌株B0013-040B副产物琥珀酸的含量降低了80.8%;在7 L发酵罐中进行乳酸发酵,菌株B0013-040B的D-乳酸产量达114.5 g/L,光学纯度大于99.9%,但仍积累1.0 g/L琥珀酸和5.4 g/L乙酸。进一步删除了tdcD和tdcE基因的菌株B0013-050B,在7 L发酵罐中生产111.9 g/L D-乳酸,乙酸和琥珀酸的合成量分别降低为0.4 g/L,其他副产物含量也维持较低水平,表明该菌株具有较优良的D-乳酸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诱导HSP70高表达对低氧引起的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分别在41℃温浴2h和加入砷酸钠诱导HSP70高表达。对照低氧而不预热,并用HSP70反义寡核苷酸链抑制HSP70合成,观察HSP70与低氧大鼠海马DG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DNA碎片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70。结果:预热和砷酸钠都可以诱导细胞HSP70高表达;HSP70高表达可以明显减少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在预热前导入HSP70反义核酸,可以降低HSP70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HSP70高表达可以保护细胞由于低氧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安徽省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科研院所食品专家对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执行情况、理解能力和依从性,为标准的实施和修订提供资料。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电子邮件、座谈会、传真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调查对象选取安徽省区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收集调查对象对标准具体条款的认知情况、执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反馈的建议等。结果: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4、25、28和12份,收集的反馈意见分别为74、35、17和14条;标准的知晓率为85.9%;食品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和科研专家认为标准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合理和基本合理)的比例分别为67.8%、79.2%、84.2%、90.9%。标准使用频率≥1~2次/月的比例分别为64.5%、50.0%、47.3%、27.3%;认为标准可操作性较高(可操作性很强和可操作性好)的比例分别为77.4%、62.5%、68.4%、90.9%。针对具体条款“可选择标示内容”、“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的理解程度较低。结论:GB 28050—2011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好,但是部分具体条款还需要完善和优化,建议对中小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推进标准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近年来由于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频发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太湖北部蓝藻水华堆积处理池中分离出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细菌SW1, 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pyxis sp.)。SW1的生长最适pH为中性(pH 6-8), 但也能生长于pH 10条件下。SW1对MCs的两种异构体MC-LR和MC-RR具有高降解活性, 并表现出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35/h和0.28/h。温度和pH对SW1降解活性有很强影响: 在温度为22-37℃, pH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MC-LR, pH 6-9; MC-RR, pH 7-8), SW1具有高降解活性; 而在低温和强碱性条件下其降解活性受到强烈抑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表明SW1及蓝藻水华堆积处理池均含有mlrA的同源基因, 表明处理池中存在MCs的生物 降解。    相似文献   
89.
微生物发酵产光学纯度D-乳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中间体和聚乳酸合成的原料,其生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低光学纯度D-乳酸在很多领域的应用都受到限制。微生物发酵法能够生产高光学纯度的D-乳酸。除了乳酸生产的传统菌株-乳酸细菌,研究者们还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不断探索其它种属菌株利用更廉价的可再生资源高产光学纯度D-乳酸的可行性。介绍了D-乳酸的物化性质及其在工业生产、化学加工和聚乳酸合成中的应用,并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发酵法生产光学纯度D-乳酸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采用基因工程育种策略提高菌株的D-乳酸产量、转化率、生产强度以及光学纯度,降低副产物的合成,扩大底物利用范围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的菌株包括:乳酸细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以及酵母等。这些研究表明,应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生产菌株的代谢途径是选育D-乳酸发酵生产菌株的发展趋势。最后还对D-乳酸发酵生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
贾俊岭  周玲  左建民  王琦  曾毅 《病毒学报》2003,19(3):245-248
为进一步研究利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进行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构建了含有去除致癌基因的EB病毒LMP1片段(LMP1△)的穿梭质粒pAdTrack CMV LMP1△,将它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 1用电转染的方法共同导入大肠杆菌BJ5183中,在宿主菌重组酶的介导下进行同源重组。通过抗性筛选,获得含有重组腺病毒基因的质粒;然后再通过脂质体将重组腺病毒质粒导入腺病毒包装细胞HEK293细胞中,在HEK293细胞E1蛋白的反式作用下,病毒被包装。将包装病毒的细胞裂解上清进行PCR鉴定证实,病毒DNA中含有目的基因的特异性片段。RT PCR证明了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得以转录,免疫酶和Westernblot的结果也显示,LMP1△蛋白在真核细胞得到表达。将扩增后的病毒感染HeLa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3.0×109PFU/ml。为初步探讨其免疫效果,采用肌肉注射和滴鼻的方式感染Balb/c纯系小鼠,免疫酶检测其特异性抗体,LDH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作用,结果发现,两种免疫途径均可诱发小鼠针对LMP1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且Ad5作为免疫对照组的小鼠则没有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