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0篇
  3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基于最优尺度的鄂西南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岍  周勇  李晴  王丽  刘婧仪  何楠 《生态学杂志》2023,(5):1186-1196
探究景观生态风险对优化生态脆弱山区景观格局和加强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鄂西南山区多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生态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地统计、空间自相关和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探究最优尺度下山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规律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鄂西南山区景观生态风险分析最适宜尺度为50 m栅格和4 km网格;1990—2018年,鄂西南山区景观类型结构稳定性较强,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量最大且持续扩张,并且以耕地的转出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等级以低、较低风险水平为主,局部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存在交错分布现象,景观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变动也多为相邻等级间的转移;山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主要以高值、低值集聚模式为主,风险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式变化不大,空间分布稳定性较强;提出鄂西南山区景观生态风险防范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为山区生态安全保障决策制定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2.
本文就1990─1992年期间在本校饲养金鱼的传染性疾病和侵袭性疾病进行了观察与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池塘总发病率为23.3%。其中,侵袭性疾病为甚,占21.1%。主要有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鱼鲺病等。而传染性疾病仅占2.2%,主要有白头白嘴病、白皮病等细菌病,流行不广,危害不大。疾病的流行期是6-10月,尤以6、9、10月为甚。在现有饲养条件下,鱼体消毒、饵料消毒、药物预防三方面等综合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在药物防治方面还要注意适时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人类mut-s同系物6(hMSH6)和P53蛋白在散发性结肠癌(SCC)中的表达及与SC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二步法检测48例SCC癌组织、距癌灶3~9 cm的癌旁组织及≥10 cm的结肠组织以及4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hMSH6、P53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距癌灶3~9 cm的癌旁组织中,hMSH6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距癌灶≥10 cm结肠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P5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距癌灶≥10 cm结肠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6阳性表达与癌灶部位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hMSH6与P53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03,P0.05)。结论:hMSH6、P53的异常表达参与了SCC发生及发展的过程,hMSH6、P53可作为评价SC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74.
75.
2022年6和7月,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境内分别采集到蛇类2条和1条。经分子与形态学鉴定,德宏州2条蛇为白链蛇[Lycodon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 1875)];而西双版纳的1条蛇与国内原鉴定为细白环蛇(L. subcinctus Boie, 1827)的标本为同种,但与细白环蛇地模标本的分子遗传距离大,系统关系未解决,由于形态高度相似,暂定为细白环蛇(L. cf. subcinctus)。其中,白链蛇的发现恢复了该种在云南省近期才被移除的分布记录,而细白环蛇的发现则佐证了早期文献中长期被忽视的存疑记录。本文讨论了白链蛇在云南的分布历史和细白环蛇的分类问题,并指出未来应加强云南省边境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尽快摸清云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TP)与脑白质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共485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平扫及血管成像,观察脑白质病变、急性脑梗死及FTP存在与否,并分为观察组(脑白质病组)和对照组(无脑白质病组),比较FT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2例和253例,观察组共发现53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15例、19例、19例),FTP总发生率为22.8%,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6.5%、8.2%、8.2%;对照组98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26例、44例、28例),FTP总发生率为38.7%,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10.3%、17.4%、11.1%,观察组FTP总发生率及右侧FT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和P0.01)。232例观察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56例,无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其中急性脑梗死组有28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7例、15例、6例),FTP总发生率及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17.9%、4.5%、9.6%、3.8%;而无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有24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8例、4例、12例),FTP总发生率及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31.6%、10.5%、5.3%、15.8%,观察组FTP总发生率及双侧FT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FTP的存在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脑白质病甚至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Metalaxyl)对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 ojae野生菌株和突变菌株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甲霜灵处理后可导致野生菌株和突变菌株发生一系列不同的变化。低浓度(1μg/mL)处理后,野生菌株在培养基上的生长即可受到抑制,菌丝呈现不规则的肿胀、过度分枝;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菌丝细胞内液泡增加,脂肪粒累积,细胞器排列紊乱,原生质最终坏死。随浓度的升高,野生菌株立即停止生长,菌丝干瘪坏死。而突变菌株只在高浓度(10μg/mL)甲霜灵处理后顶端菌丝出现少量较小的分枝,菌丝细胞壁无增厚现象,但细胞内脂肪粒大量积累,明显高于敏感性菌株;突变菌株在高浓度甲霜灵压力下仍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78.
红环瓢虫越夏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履蚧Drosichacorpulen(Kwana)近年来在太行山中段东麓(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徽子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柿子产量,结果农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另外,此虫还在石家庄市区危害行道树,污染环境。据调查,红环瓢虫RodolialimbatoMotschulsky捕食草履殊的幼虫,在当地是其主要天敌,有很大的保护利用价值。1990~1991年作者在石家庄市内和郊区,对红环瓢虫和草覆蚣进行了同步观察。本文主要报道红环瓢虫的生活史和越夏习性。1生活史生活史的观察是在室外进行的,以群体为对象,每5天进行1次。调查表明,红环瓢虫在当地1年只发生1代。越冬成虫…  相似文献   
79.
为比较单花牡丹品种‘梨花粉’、有侧花牡丹品种‘姊妹游春’和‘云鄂粉’的花芽分化进程、形态特征差异及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的变化,该研究通过解剖和石蜡切片,观察‘梨花粉’‘姊妹游春’和‘云鄂粉’的花芽分化过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不同分化阶段‘梨花粉’和‘姊妹游春’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及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结果表明:(1)‘梨花粉’花芽分化仅6个时期;有侧花品种‘姊妹游春’和‘云鄂粉’花芽分化为11个时期,顶花原基先分化,侧花原基后分化。(2)叶原基分化期至苞片原基分化期,‘姊妹游春’和‘梨花粉’花芽中ABA、GA3及ZR的含量均升高,IAA含量降低;‘姊妹游春’侧花原基分化起始阶段,ABA、GA3含量降低,ZR、IAA含量升高。(3)‘梨花粉’ABA/IAA比值在形态分化期时最低。综上认为,有侧花牡丹品种花芽分化比单花牡丹品种早,分化时间长,顶花和侧花部分花器官分化期重叠;较高水平的ZR、IAA以及较低的ABA、GA3有利于启动侧花原基分化。该研究结果为牡丹...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纳米颗粒可通过多种载药方式用于药物靶向,是近年来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过表达CD64(FcγRI)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细胞质体(Cytoplast)为原料,制备可装载Ig G1/IgG3靶向抗体的纳米囊泡,并检测纳米囊泡的入胞效率。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HUC-MSCs;建立pLV-CD64慢病毒包装载体并包装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HUC-MSCs并筛选稳定表达CD64的细胞株;通过细胞松胞菌素B共孵育/离心法去除HUC-MSCs细胞核获得质体;超声法和梯度挤出法制备直径约200 nm的囊泡;将纳米囊泡与抗EGFR的Ig G1抗体共孵育以装载靶向抗体,并观察该纳米囊泡进入A549细胞的入胞效率变化。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CD64的HUC-MSCs质体,制备装载EGFR抗体的纳米囊泡(粒径为195±82 nm)并有效提高了该囊泡对靶细胞的入胞效率。结论:成功构建可装载Ig G1抗体的纳米微泡,该纳米囊泡可高效进入表达EGFR的A549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