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61.
谢江波  刘彤  崔运河  张元杭 《生态学报》2008,28(5):2176-2176~2190
植物的生长固然与自身特性有关,也与其生境中环境要素及其它物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牵涉到生物格局、环境格局和景观格局的相互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这种作用具有多尺度特性.量化这3种格局的某些重要特征,将有利于理解这种尺度行为对格局的影响,甚至量化格局在多尺度上的一些特性.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沙地选取相隔15km的两个200m×200m样地,以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琶柴(Perosimonia soongorica)和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及其生境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联合小波分析(WAA)、点格局分析(PP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莫索湾沙漠4种灌木种内的聚集性(成丛性)及其周期性、种间相互作用、边缘效应及其与生境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发现表观上沙生植物分布非连续,但是可形成25~80m尺度范围的成丛性分布,且周期性出现,心叶驼绒藜周期为115~125m、梭梭周期为130~140m,研究表明,周期为110m的地形基频是植物成丛性周期形成的主因.琵琶柴和沙拐枣虽成丛分布,但未发现其周期,其周期可能在更大的幅度上存在;其次,东西方向的边缘量化检测结果表明:东西方向也存在功能边缘和结构边缘,不像南北边缘的位置是受到太阳辐射和遮阴作用影响,东西边缘的位置却是受到了垄状沙丘大小和地形的影响;再次,种间关系研究发现:4种灌木相互都是负相关,且在大多数尺度上是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荒漠植物通过成丛或聚集分布可以形成适合本物种生存的局部微生境.  相似文献   
762.
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军红    欧阳华  崔保山  王庆改  陈辉 《生态学报》2008,28(5):2245-2245~2252
基于Apack软件,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近40a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景观空间格局以自然湿地景观为主要特征,自然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均明显高于人工湿地景观.沼泽湿地景观斑块数最多,面积最大,所占比例高于95%;(2)高寒湿地景观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若尔盖县湿地景观的面积最大,占该区湿地景观总面积的近50%,湿地率也居五县之首;红原县和玛曲县次之;阿坝县和碌曲县最小;(3)高寒湿地景观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000年湿地景观面积仍呈萎缩状态,总面积减少59857.83 hm2;(4)近40a来,若尔盖高原湿地景观呈集中连片分布,聚集度均高于0.95;优势度水平较高,但多样性指数水平较低.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呈先下降后持平的变化趋势,而平均斑块面积则表现为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景观分布质心也发生了明显的空间位移,经历了先向西北方向偏移12.54km;再向东南方向偏移了11.33km;最后又向北偏移了1.1km.  相似文献   
763.
天山山脉是世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及其近缘种的分布中心之一,资源优势明显.在北天山中段浅山地带选择拟南芥分布的典型样地50m×50m,分析了样地物种的结构、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用Ripley's K(d)函数分析了拟南芥与相邻物种的空间特征和相互关系.发现样地由7科23个物种组成,以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为建群种,短命植物物种占近70%.拟南芥仅分布于北坡,在3m内聚集强度高于所有分析物种,在5m范围内与新疆绢蒿中株呈显著正关联,与十字花科的涩芥(Malcolmia africana)、藜科的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木碱蓬(Suaeda dendroides)、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呈一定尺度显著负关联.分析认为拟南芥空间分布依赖于新疆绢蒿大株、中株生长塑造的遮阴、保湿和丰富土壤有机质,生态位与藜科物种差异极大,生境特异性高于同属近缘种小鼠耳芥(Arabidopsis pumila),以及涩芥(M. africana)、庭芥(Alyssum desertorum)、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丝叶芥(Leptaleum filifolium)、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等短命植物.在干旱胁迫下,拟南芥环境选择强度大于种内作用,密度依赖的种子扩散表现不明显.扩散对策是通过大量生产种子,依靠果实不易开裂控制种子短距离扩散,充分利用原适宜生境来维持种群繁衍.  相似文献   
764.
冯贻安  崔志峰 《微生物学报》2008,35(2):0267-0271
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关键酶为几丁质合酶(CS)。近年来, 丝状真菌中的CS研究有了大的突破, 与酿酒酵母中只有3种CS不同, 丝状真菌中存在7种类别的CS。大部分临床和农业中重要的病原真菌都是丝状真菌, 文中对真菌中7种类别CS的结构和功能作了概述, 重点讨论了丝状真菌中重要的CS类别, 并介绍了CS作为抗真菌药物有效靶标的研究现状, 旨在为研究真菌CS及其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5.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区内分布江河、溪流、水库、池塘等多种水体,迄今未见对该地区水栖寡毛类区系的研究报道。通过2005年6月和12月两次调查,记述中山市水栖寡毛类31种,隶属4科16属,包括1个国内新纪录种即扇形管盘虫(Aulophorus flabelliger)以及19个广东省新纪录种。区系分析表明,中山有较多的喜温种类。  相似文献   
766.
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不仅可以作为滋养层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的大规模扩增,在造血移植过程中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加速造血重建功能的恢复.但是,目前UCB-MSCs的原代分离培养成功率一般只有3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该成功率,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UCB-MSCs体外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细胞的接种密度、细胞因子的组合及用量、是否添加血清和滋养层细胞,进行逐层筛选,并对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流式细胞分析和向成骨、软骨及脂肪方向的诱导分化检测,以期获得UCB-MSCs培养的最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的接种密度是UCB-MSCs培养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1),接种密度越大,MSCs越容易生长,能够培养出MSCs的几率就越大,其次为细胞因子,添加细胞因子能有效地刺激MSCs的生长.在高接种密度的基础上,添加细胞因子IL-3(15μg/L)和GM-CSF(5μg/L),可大大提高UCB-MSCs体外原代培养的成功率,从3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所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原(CD13^+、CD29^+、CD44^+、CD105^+、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的抗原(CD34^-、CD45^-、HLA-DR^-),并能够向成骨、软骨及脂肪方向分化,这与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一致.所建立的培养方法能够为UC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大量优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67.
ELISA技术在禽流感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流感(AI)是目前禽类流行的主要疫病之一,给养禽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由于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致病疫情多样,因此,适时的检测和早期快速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ELISA方法以其特异、灵敏、快速、简便,可迅速检测大量样品,使用仪器设备少,利于基层操作等优点成为AI流行病学普查及早期快速诊断的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8.
ELISA检测技术在畜产品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产品中药物残留主要包括抗生素类、磺胺药类、呋喃药类、抗球虫类、激素药类和驱虫药类药物.而抗生素类药物是一种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更严重,目前对于畜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很多;ELISA检测技术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仪器设备要求不高,测定成本低,方法快速、简便,试剂保存时间较长,自动化程度高,无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等优点,成为畜产品中药物残留目前最理想的检测技术之一.就ELISA检测技术在畜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69.
本文对饮用磁化水和非磁化水的两组高胆固醇血症的大鼠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血脂以及心功能的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主动脉和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磁化水有明显降低血液粘度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效应,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0.
长白山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海拔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900m的13个森林群落进行了群落组成、结构随海拔上升变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的建群种组成、层次结构等,都表现出由复杂多样逐渐向简单单一过渡的变化趋势,从700m至1700m,针叶树所占的比例随海拔的升高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阔叶树比例随之减少,到林线时针阔叶树种均急剧减少,沿海拔梯度存在明显的树种更替现象。从群落的平均胸径及胸高断面积和可知。最大值出现于900~1100m及1600m,这2个海拔段正是不同森林群落类型间的过渡区。除海拔1800m的岳桦林之外,其它群落径级结构都呈倒J形分布,即各径级树木中,更新幼苗、幼树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随着胸径的增大,立木株数逐渐减少,这种径级结构表明,长白山北坡各海拔群落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