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5-二羟基维生素D_2纳米乳注射液含量。方法:采用C18-STⅡ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V/V);流速:1.5 m L/min;检测波长:274 nm;温度:室温;进样量:200μL。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好,平均回收率99.96%(RSD为0.63%,n=9);溶液在冷藏(2~6℃)保存24 h稳定(RSD=0.98%,n=7);在0.06μg/m L~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201098 X-8412.5(R2=0.999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该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82.
【目的】从家蝇Musca domestica中克隆一种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基因,并分析其在家蝇免疫过程中的功能。【方法】根据家蝇转录组信息,克隆了一条C型凝集素基因,将其命名为Mdlectin-C1。构建Mdlectin-C1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并纯化r Mdlectin-C1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对家蝇不同发育阶段和细菌感染前后Mdlectin-C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运用RNAi技术敲低家蝇1龄幼虫Mdlectin-C1基因表达,然后进行细菌刺激并观察幼虫存活率变化。【结果】Mdlectin-C1 c DNA包含一个546 bp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81个氨基酸残基,所推导多肽N端包含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成熟肽中含有一个保守的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recognition domain,CRD)。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家蝇从1龄幼虫到蛹的发育过程中,Mdlectin-C1表达量逐步上升,蛹期达到最大值。在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刺激后,家蝇2龄幼虫Mdlectin-C1均上调表达,并分别在36和3 h时达到最高值。利用RNAi技术成功敲低Mdlectin-C1表达。对Mdlectin-C1基因敲低的1龄幼虫进行细菌刺激,敲低实验组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dlectin-C1可能参与家蝇抗菌免疫应答,并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3.
【目的】探究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SC在应对肠道入侵细菌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投喂表达Md PGRP-SC dsRNA的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干扰家蝇初孵幼虫Md PGRP-SC基因表达,并利用q PCR技术检测干扰效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后试虫肠道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大肠杆菌存活情况,同时通过比色法检测干扰后试虫肠道组织内的H2O2含量,利用q PCR检测试虫肠道内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q PCR结果显示,投喂干扰24 h后家蝇幼虫体内Md PGRP-S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对PGRP-SC干扰组和GFP对照组试虫投喂表达GFP的大肠杆菌,30 min后干扰组家蝇肠道内荧光亮度弱于GFP对照组。同时,干扰组试虫肠道内H2O2含量与空白对照或GFP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干扰组中抗菌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FP对照组。【结论】Md PGRP-SC在控制家蝇幼虫肠道免疫敏感程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84.
测定杆状病毒滴度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为一种真核表达系统,在生物制药方面具有多种优势。测定杆状病毒滴度对病毒的扩增和重组蛋白的表达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蚀斑检测、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终点稀释法、定量定时PCR、免疫染色检测法、使用微流控生物分析仪、测活细胞大小及用比色指示剂等8种方法测定杆状病毒滴度,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85.
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是研究抗原表位及其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位点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对噬菌体肽库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抗原表位研究尤其在HCV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6.
肉制品营养丰富,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单增李斯特菌是污染肉制品主要病原菌之一。乳酸菌做为生物保护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控制单增李斯特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总结了乳酸菌应用于肉制品安全控制的概况;然后进一步详细介绍了乳酸菌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着重探讨了乳酸菌对单增李斯特菌致病能力(生长、抗性和毒性)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乳酸菌在食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以期为乳酸菌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7.
芽期耐冷性是华南双季稻地区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水稻芽期耐冷QTL的标记定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QTL/基因尚未在水稻育种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定位稳定表达的芽期耐冷QTL,开展QTL聚合育种是水稻芽期耐冷性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在本研究中,利用以粳稻IR65598-112-2为供体,籼稻华粳籼74为受体构建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开展芽期耐冷QTL定位,并进行聚合育种。通过评价SSSL与受体华粳籼74的芽期耐冷性差异,定位了2个稳定的芽期耐冷QTLs(qCTBB-3和qCTBB-12)。试验表明,分别携带有耐冷QTL qCTBB-3和qCTBB-12的SSSL在冷处理后都比华粳籼74表现出更高的幼苗成活率。通过代换作图,发现在qCTBB-3区间存在2个紧密连锁的耐冷QTLs(qCTBB-3a和qCTBB-3b)。利用本研究携带qCTBB-3a/qCTBB-3b的单片段代换系和前期研究鉴定出的芽期耐冷QTL qCTBB-6的单片段代换系为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2份含有这3个QTL的聚合系。耐冷性评价表明,来源于两个供体/亲本的QTL不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聚合系的芽期耐冷性较亲本显著增强。可见,通过聚合芽期耐冷QTLs qCTBB-3a/qCTBB-3b和qCTBB-6能显著提高水稻芽期的耐冷性,获得的QTL及三耐冷QTL聚合系为水稻芽期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了优良的基因资源和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88.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27 ℃,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2-17 ℃,袋栽菌包培养周期为110 d,出菇周期为28 d,平均单袋产量635.17 g/袋。该品种具有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优良性状,适用于袋栽工厂化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289.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6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60例患者中,行PVP治疗的患者28例纳为PVP组,行PVP联合RFA治疗的患者32例纳为联合组。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DI指数、卡式功能(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术后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低于PVP组,KPS评分高于PVP组(P<0.05)。联合组骨水泥总外渗率、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率均低于PVP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基本一致。经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局部放疗、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原发肿瘤性质及确诊至转移时间在两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至转移时间≤20个月、术后无局部放疗、原发肿瘤进展迅速、脊柱外骨转移、有内脏转移(P<0.05)。结论: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但其术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90.
摘要 目的:观察肛周脓肿术后应用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对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全部136例肛周脓肿术术后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19年9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观察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肛门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创面缩小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创面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肛周脓肿术后应用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对肛门功能的损害,可能与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