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3篇
  3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高云  梁燕婷  留怡勤  徐豫松  王华兵 《昆虫学报》1950,63(10):1268-1275
昆虫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捕食者的攻击,为逃避被捕食在长期的适应进化中展现出各种适应性的形态特征,体色和斑纹的适应性变化是其中重要的防御策略。昆虫多样的着色模式常用于释放警告信号或者模仿宿主植物,避免被其他动物捕食并且加速逃避学习,而且在寻求伴侣、适应地理、调节体温和抵抗紫外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功能,是昆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鳞翅目昆虫具有分布广、种类多的特点,大量的斑点和斑纹模式常见于鳞翅目昆虫中,其生物学功能比其他动物更明显。近年来研究发现色素色和结构色是昆虫主要的着色模式,眼色素、黑色素以及喋啶类色素是影响昆虫着色最重要的色素;而昆虫的寄主、环境因素、激素显著影响昆虫多样性着色模式的形成。利用定位克隆、经典遗传连锁图谱、RNA干涉、基因组编辑、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离鉴定出了多个调控鳞翅目昆虫着色的关键基因。研究表明, TH, DDC, yellow, laccase2, ebony, AA-NAT, tan和GTPCHI是昆虫色素合成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而多效性基因spz3, apt-like和wnt1以及20E诱导的转录因子E75A和spalt通过影响鳞翅目昆虫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调控黑色素的合成与沉积。本文对昆虫体色和斑纹多样性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昆虫着色类型及物质基础,以及黑色斑点和斑纹形成和调节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整理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着色基因的利用以及害虫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2.
姚婧  李颖  魏丽萍  蒋思思  杨摇松  侯继华 《生态学报》2013,33(13):3907-3915
分析植物叶片性状种内水平的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加深理解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的资源利用模式.分析了东灵山3个主要林型(白桦林、胡桃楸林、辽东栎林)中五角枫成树、幼树、幼苗的叶面积、叶体积、叶含水量与叶干重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成树叶面积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叶面积与叶干重保持同速增长;成树、幼树叶干重与叶体积保持同速增长,幼苗叶体积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干重的增长速度;成树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两性状间保持等速增长.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的林型间有显著差异,白桦林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其余两个林型均为等速增长趋势.这些结果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五角枫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随叶干重的增加,成树将更多的叶生物量投资于同化和支持结构;幼树则保持对光合面积和光合同化结构的稳步投资;而幼苗主要投资于叶面积的增大.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曲线在不同林型间的差异说明叶片代谢活性相较于其他叶性状可塑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观察磁处理党参药液对小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非磁处理党参药液对照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0 .1T磁处理试验组和 0 .2 5T磁处理药液试验组 ,采用灌胃给药的途径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0 .1T和 0 .2 5T磁处理药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 ,试验组具有显著促进小鼠肠的炭末推进作用 (p <0 .0 1 ) ;非磁处理与磁处理党参药液组相比较 ,0 .1T和 0 .2 5T磁处理药液组对小肠的炭末推进率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结论 :党参磁处理药液对小鼠肠的推进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和活细胞成像技术实时监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ITO石英晶体电极上的动态粘附响应过程。在ITO晶体电极上加入不同浓度的HUVEC,测定细胞在QCM上谐振频率以及耗散的实时变化。通过ITO电极与光学显微镜的联用,监测了HUVEC在药物处理前后的动态变化过程。用细胞粘弹性指数(QCM的动态电阻变化与频移变化之比,CVI=ΔR/Δf)表征细胞的粘弹性变化,同时通过活细胞成像技术的联用,实时监测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胞浓度为10万个/m L时,细胞在ITO电极上铺展完全且粘弹性最大。抑制剂y-27632和激动剂凝血酶thrombin药物处理细胞前后,在显微镜的实时监测下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但CVI粘弹性指数变化较大,说明QCM信号比光学信号更为敏感,且在药物筛选方面有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5.
中国独龙族与莽人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调查了200例(男为97例,女为103例)独龙族人的体质,在金平县金水河镇调查了56例(男33例,女23例)莽人的体质,计算了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独龙族、莽人体质特征接近,并与侗、拉祜、彝、德昂族较为一致。2)在蒙古人种南亚类型诸人群中,独龙族、莽人眼内角间宽值较大,而其他多数指标值偏小。3)独龙族男女均以高头型、狭头型、中胸型、中骨盆型率最高。男性还以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宽肩型率最高。女性还以圆头型、阔面型、狭鼻型、中躯干型、亚短腿型、窄肩型率最高。4)莽人男女均以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中骨盆型率最高。男性还以中头型(头宽高指数)、阔面型、长躯干型率最高。女性还以狭头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女性超阔面型率与阔面型率相等。5)独龙族与莽人蒙古褶率低,鼻根高度较低、鼻宽值多大于我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诸人群。  相似文献   
146.
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脑内NMDAR1基因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与癫痫及癫痫易感性的形成密切相关. 以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为研究对象, 通过RNA印迹杂交检测,NMDA受体一型亚单位(NMDAR1)mRNA在惊厥后不同脑区表达, 结果显示: P77PMC大鼠惊厥后, 大脑皮层、海马、皮层下、下丘NMDAR1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比较惊厥即刻与惊厥后24 h, 四个脑区NMDAR1 mRNA分别增加了111%、113%、165%和202%. 提示NMDA受体 亚单位受惊厥活动调控,并参与惊厥的发生、发展及惊厥后突触结构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7.
在生物工程的领域中,生物反应器是着重研究的内容之一。由于它利用了生物催化剂优良的功能,使它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化工中使用的反应器,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随着研  相似文献   
148.
磁疗项链临床应用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49.
旨在揭示盐芥(Eutrema salsugineum)ABCG25的结构及其对干旱、盐害以及温度等胁迫的响应。以山东生态型盐芥作为材料,通过电子克隆以及RT-PCR技术,获得一个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G(ABCG)家族成员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sABCG25,GenBank登录号为KY111263。EsABCG25全长2 154 bp,含1 98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有660氨基酸的蛋白分子。该基因定位于盐芥第5染色体,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EsABCG25蛋白具有一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NBD)和一个跨膜结构域(TMD),与来源于同科植物芜菁的ABCG25亲缘关系最近。对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盐芥的茎部表达最为丰富,在莲座叶中表达丰度最低,且在不同组织中均有可变剪接事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受多种逆境影响,尤其受到ABA的明显诱导。EsABCG25具有ABCG家族的典型序列特征;该基因在盐芥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存在差异,表达受到多种逆境的诱导,与盐芥的抗逆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