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ELISA方法 (IELISA)、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4种临床检测方法检测内蒙古地区羊布鲁氏菌病。方法 FPA方法、IELISA方法、SAT法及RBT法同时检测在内蒙古各地区随机采集的2 727份羊血清样本。结果 FPA、IELISA、SAT及RBT法对2 727份羊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9%、7.45%、6.31%和6.20%。集约化养殖场的阳性检出率为4.80%,散户养殖场的9.41%,内蒙古地区依旧存在布鲁氏菌病的威胁。结论 FPA法检测羊布鲁氏菌病适合于临床诊断,在田间也能快速准确的诊断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32.
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是乳腺癌细胞运动的关键调节因子。CXCR4的功能性表达与乳腺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酪氨酸硫酸化转移酶1(tyrosylprotein sulfotransferase 1,TPST1)是CXCR4蛋白翻译后酪氨酸硫酸化修饰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将探索TPST1在CXCR4调节乳腺癌细胞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等试验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CXCR4和TPS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RNA干扰,趋化试验和侵袭试验用于检测TPST1对于CXCR4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研究发现CXCR4蛋白在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呈高表达(P=0. 0016)。CXCR4在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 026)。TPST1与CXCR4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原发组织和配对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09; P=0. 006)。TPST1在高度恶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呈高表达,在低度恶性乳腺癌MCF-7细胞中弱表达,而两者CXCR4表达基本相同。小RNA干扰降低TPST1的表达后,下调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于CXCR4配体即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 alpha,SDF-1α)的运动反应性,进而降低CXCR4诱导的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综上,在CXCR4诱导的乳腺癌细胞侵袭过程中,TPST1表达对于CXCR4功能性活化至关重要,TPST1可能作为潜在的抗CXCR4药物治疗乳腺癌恶性进展的联合靶点。  相似文献   
33.
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是胃癌微环境的重要成分,主要来源于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 NFs)的活化,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两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选取从人胃癌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AFs及NFs 各3组,进行转录组学研究,筛选出3组细胞中交集且差异倍数较大的基因12个,用Omicsbean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 (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网络;最后用RT-qPCR验证CAFs和NFs中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NF-κB信号、炎症、细胞黏附、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因子等功能,上述功能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T-qPCR检测发现,与NFs相比,CAFs中BCL2A1、NKX3-2、CXCL12、TNFAIP3、FOS、CDH4及CLDN1表达上调;ATF3、CYFIP2、CCL11、KLF2及GDF15基因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胃癌CAFs与NFs中存在肿瘤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可能在胃癌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原生质体电融合构建酵母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考察将STA基因导入酿酒酵母的可能性和研究糖化酵母在不同核倍性下STA基因的表达效应,从酿酒酵母HU-TY-1A及糖化酵母5101-7C、5206-1B、5301-14D出发,通过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构建了11株核倍性分别为2n、4n、5n及8n的酵母多倍体.所用电融合参数为:交变电场强度200v/cm,频率1MHz;电脉冲强度9kv/cm,宽度40μsec,脉冲数2个,间隔10sec,波形为方波.在糖化酵母单一亲株融合组合中,融合株检出采用菌落形态作为初检指标取得一定效果.其它融合组合则采用遗传标记检出更为可靠.所得融合率约为5×10~(-5)—1×10~(-3).所有融合株经15代以上传代培养,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35.
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廖祥儒,万怡震,朱新产(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陕西杨陵712100)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EC2.5.1.18)专一催化谷胱甘肽(GSH)巯基与其他化合物的亲电...  相似文献   
36.
12月与10周龄大鼠主动脉功能性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志珍  张幼怡 《生理学报》1997,49(4):414-418
本文采用离体血管收缩功能实验方法,比较12月与10周龄大鼠主动脉α1肾上腺素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结果显示;12月龄大鼠与10周龄大鼠相比,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最大收缩反应显著降低,而半效激动浓度值无显著性改变;氯乙基可乐定对NE引起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WB4101拮抗NE缩血管效应的PA2值没有改变;BMY7378的半效抑制浓度值明显降低;Sertindole的pA2值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7.
朱红毛斑蛾嗜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选择实验,研究了朱红毛斑蛾的食性。自然条件下,朱红毛斑蛾为害榕属植物中的小叶榕和垂叶榕,为害率分别为67.39%和47.61%。在T50时,朱红毛斑蛾对印度榕、对叶榕、无花果、黄葛树、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的平均取食量分别为0、0、0、0、0、8.62±1.6 cm2和3.79±1.8 cm2;平均取食选择指数分别为0、0、0、0、0、0.69和0.31,说明朱红毛斑蛾仅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且对小叶榕有明显偏好性。研究结果证明朱红毛斑蛾为寡食性害虫,提示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选择易受害的单一树种大面积栽种。  相似文献   
3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龙江绣线菊属(Spiraea)15种植物成熟叶片表皮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和多边形,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深波状或浅波状;多数植物不具有表皮毛,少数植物上下表皮均具表皮毛或上表皮具有表皮毛;气孔器为无规则型、轮列型和不典型的辐射型且均位于叶的下表皮;气孔外拱盖内缘平滑、近平滑、波状和浅波状;气孔外拱盖单层或双层;保卫细胞两极无"T"型加厚。为该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和植物分类学提供形态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根据已报道的甜瓜CMe-ERF1和CMe-ERF2基因cDNA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甜瓜品种‘河套蜜瓜’成熟果实中克隆得到CMe-ERF1和CMe-ERF2基因cDNA全长编码区序列,分别为498bp和822bp.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得到的cDNA序列与已报道的Andes甜瓜相应基因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CMe-ERF1、CMe-ERF2基因表达与甜瓜果实成熟及乙烯生成量显著相关,表明该基因可能对果实成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 phosphate, S1P)是一种脂质信号分子,与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等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发现,S1P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增殖,但目前关于其作用信号通路及S1P对hUC-MSCs表面标记表达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中S1P受体mRNA表达情况,发现在hUC-MSCs中优势表达S1PR1 3,而S1PR4、S1PR5的表达很少.MTT法检测S1PR1/3拮抗剂VPC23019、S1PR2拮抗剂JTE013、S1PR3拮抗剂CAY10444、Gi蛋白抑制剂PTX和ERK抑制剂PD98059对S1P诱导hUC-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VPC23019完全抑制S1P诱导的hUC MSCs增殖,JTE013对此没有明显影响,CAY10444部分抑制S1P诱导的hUC MSCs增殖,PTX、PD98059完全抑制S1P诱导hUC-MSCs增殖.进一步用Western印迹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揭示,S1P通过促进ERK1/2磷酸化进而促进hUC MSCs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S1P对hUC MSCs表面标记物(CD45、CD34、CD90、CD29、CD105、CD44、CD73、CD71)表达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证明,S1P通过S1PR1/3、Gi偶联蛋白及ERK1/2信号通路促进hUC MSCs增殖,而对hUC MSCs表面标记物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