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9篇
  3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2年生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取得如下结果。(1)与对照组(CK)相比,中度胁迫(MS)和重度胁迫(SS)处理下红砂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5.3%和25.7%,叶绿素(a/b)含量分别增加了7.4%和36.9%。表明胁迫处理导致色素含量和捕光色素复合体II含量下降,减少了其对光能的捕获,降低了光合机构遭受破坏的风险。(2)随着胁迫的加剧,初始荧光(Fo)呈升高趋势,而最大荧光(Fm)、PSII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呈明显降低趋势。说明胁迫使PSII结构与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破坏。(3)在胁迫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反映出红砂对胁迫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2.
黄土高原蒿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黄土高原32种蒿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蒿属植物花粉形态具有高度一致性,支持传统的属级分类。根据花粉外壁纹饰,可将其分为5种类型。Ⅰ型:小刺密集,刺基部膨大,覆盖层有细小颗粒。Ⅱ型:小刺密集,刺基具显著膨大,几乎密集相连。Ⅲ型:小刺密集,刺基明显膨大状,覆盖层光滑。Ⅳ型:稀疏小刺,覆盖层光滑;轮廓线较光滑或微刺状。Ⅴ型:稀疏微刺,覆盖层有小颗粒;轮廓线较光滑,萌发沟细长,孔扁长。蒿属植物不同种花粉的大小、形状、萌发孔类型、外壁纹饰及边缘形态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对蒿属植物种间鉴定分类及古植物孢粉鉴别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
绿藻CO2浓缩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建荣  高坤山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507-1510
单细胞绿藻是淡水水体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淡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其在适应外界CO2浓度变化的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一种主动转移无机碳的机制-CO2浓缩机制(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CCM)。该机制能使细胞在核酮糖-2-磷酸羧化氧化酶(rubiscol)固碳位点提高CO2浓度,以增加光合作用和减少光吸收。本文综述了这种机制中的无机碳转移模型和不同环境因子(光,温度,CO2浓度和营养水平)对它的调控作用,以期促进深入开展浮游植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
水力结构是植物应对环境形成的与水分运输相关的形态策略.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和群落不同高度层植物的水力结构特征, 有助于理解植物的水分运输和利用策略.该研究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前中后期群落的上层木(占据林冠层的树种)和下层木(灌木层物种)为对象, 测定了演替共有种(至少存在于两个演替阶段的物种)和更替种(仅存在于某一演替阶段的物种)的枝边材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 以及边材疏导面积,末端枝总叶面积和枝条水势, 分析植物水力结构在群落上层木和下层木间以及在演替阶段间的差异, 及其与枝叶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 (1)上层木植物边材比导率和叶比导率显著高于下层木植物(p < 0.05); (2)上层木和下层木的边材比导率与叶比导率在演替阶段间均无显著差异(p > 0.05); 上层木的胡伯尔值在演替阶段间无显著差异, 下层木的胡伯尔值随演替显著下降(p < 0.05); (3)上层木共有种仅边材比导率随演替进行显著降低(p < 0.05), 更替种的3个水力结构参数在演替阶段间无显著差异; 下层木共有种水力结构参数在演替阶段间无明显差异, 更替种仅胡伯尔值随演替减小(p < 0.05); (4)植物边材比导率与枝疏导面积和末端枝所支撑的总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 < 0.01), 胡伯尔值与枝条水势及末端枝总叶面积显著负相关(p < 0.01).以上结果表明: 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各阶段上层木比下层木具有更大的输水能力和效率; 随着演替进行, 上层木与下层木的共有种和更替种边材比导率的相反变化表明上层木水力结构的变化可能由微生境变化引起, 而下层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变化可能由物种更替造成.  相似文献   
95.
种群竞争是影响生态系统演化的莺要生态过程之一。本文是在徐彩琳和Tilman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竞争系数引入集合种群动力模式,建立了集合种群之间竞争的数学模型,并对5-集合种群的竞争动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种群竞争排除与共存受迁移扩散能力和竞争能力影响很大,排除原理在理论上是存在的,在广域集合种群和实际中物种是竞争共存的.共存的条件是其竞争能力与扩散能力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竞争的结果使物种的强弱序列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6.
小麦幼穗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2,4-D的浓度及诱导时间的长短影响出愈率和早期体胚的形成,6-BA0.25mg/L或KT0.5mg/L抑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胚性能力较强外植体的内源激素含量较高,同时分化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的ABA、IAA含量高于非胚性意伤组织,而GA3含量则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7.
在水生与气生状态下石莼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潮间带海藻光合作用总是处于水生 (高潮时 )与气生 (低潮时 )两种连续变化的环境状态下进行。对汕头沿岸常见的潮间带海藻石莼 (UlvalactucaL .)在水生和气生不同状态下光合作用对无机碳的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水生状态下 ,现有海水中溶解性无机碳浓度能充分饱和 (10℃和 2 0℃时 )或接近饱和 (30℃时 )石莼的光合作用 ;而在气生状态下 ,石莼光合作用受大气CO2 浓度的限制 ,且这种限制作用在较高温度 (2 0 - 30℃ )下比在低温(10℃ )下更严重。在 10℃和 2 0℃时 ,石莼在气生状态下比在水生状态下具有更高的碳饱和最大光合速率 ;而在30℃时 ,石莼在这两种状态下的碳饱和光合速率相似。石莼光合作用的Km(CO2 )值在气生状态下比在水生状态下高 ;而在气生状态下石莼对CO2 的表观光合导度远小于其在水生状态下的值。认为大气CO2 浓度升高将通过促进石莼在气生状态下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其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98.
中国东部海岛森林和灌丛土壤碳氮磷养分库的纬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海岛结构相对简单,但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以中国东部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14个海岛为对象,研究森林土壤碳和氮磷养分库的纬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气候因子和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碳和氮磷养分库在温度带间差异显著,土壤碳库与氮库在暖温带最低,分别为49.35和1.08 t·hm^-2,在北亚热带最高,为137.25和4.63 t·hm^-2;磷库在南亚热带海岛最低,为1.3 t·hm^-2,在北亚热带最高,为5.19 t·hm^-2.各植被类型土壤碳氮磷库在不同温度带间存在显著差异,落叶林土壤碳氮磷库在亚热带高于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和氮库不受温度带影响,磷库在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显著高于南亚热带.年均温、年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物种多样性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碳氮磷库有显著正向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对土壤氮库变化有正向影响,但对磷库具有负向影响.海岛森林土壤碳库的纬度变化趋势与大陆相反,土壤氮磷养分库变化格局与大陆相似;其中,水热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是驱动中国东部海岛森林土壤碳氮磷库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99.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叶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经筛选、繁殖后,将来源相同、状态较为一致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转移至O型或E型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出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利用该体系,对两条离体再生途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拟分生组织和胚性细胞形成之前,RNA合成首先被激活,随后DNA、蛋白质合成加速;而球形胚形成期间,先是DNA合成的加快,接着RNA、蛋白质的合成高峰出现,在不定芽形成期间却正好相反;(2)可溶性蛋白组分发生规律性变化;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启动阶段都有-153.6kD多肽出现,一些多肽分子在分化早期逐渐消失,而随芽原基或球形胚的形成又重新合成;与形态发生相对应,两种再生体系都有作为各自分子标记的特异多肽(84.9kD、46.3kD和44kD、36.2kD)的表达。此外,还对两种离体再生体系之间的关系和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
利用 3个致病性不同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 ,对由Lemont/特青培育的 31 5个F10 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抗性基因 (QTL)RFLP分析 .共发现 1个主基因、1 0个QTL及 9对互作位点与白叶枯病菌抗性有关 .其中 ,主基因Xa4定位于第 1 1染色体上 .Xa4对CR4和CX0 8表现显性主基因遗传 ,但对CR6则表现为一个主要的加性QTL的作用 .主基因小种专化性明显大于QTL .QTL之间以及QTL与主基因之间效应累加 ,共同提供抗病性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感病亲本中 ,亦存在抗性QTL .因此 ,来源不同的中抗材料可能是水平抗性的良好基因源 .研究还表明 ,所定位的QTL与其他研究发现的抗不同病原菌的基因 (QTL)处于相近的染色体位置 ,意味着它们可能是同一抗性基因族的成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