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红树林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Gaertn. f.)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 (1)、1-epi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 (2)、山柰酚 (3)、芹菜素 (4)和 5,7,2'-trihydroxy-3,6,8,4',5'-pentamethoxyflavone (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瓶花木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的混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2.
秦岭川金丝猴冬季和春季在自然栖息地的空间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计197天的时间里,我们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animalsampling)和行为的全事件记录法(Alloccurrencesampling)对一群生活在秦岭北坡周至保护区内的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在自然栖息地内空间利用的进行了研究。当猴群在离开人工投食区进行自由活动时我们开始收集数据。结果表明:秦岭川金丝猴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的个体对植被的空间利用明显不同,它们花费每天活动的14%的时间在地面上活动,53%时间在树叉处活动,33%的时间在树冠中间活动。与其它年龄性别个体相比,成年雄性有27%的观察时间在地上活动,并且20%的取食时间或29%的休息时间是在地上的,明显地高于其它年龄性别组的个体。群体迁移时,成年雄性有53%的时间在地上移动,而只有13%的时间是在树冠层移动的。在通过不同树冠的时候,成年雄性经常会同时抓住两边再把身体摆过去。它们也经常下到地上迁移而回避在树间跳跃。相比之下,亚成年雌性和青少年猴更加经常地在低植被层和树冠层中找食和休息。它们明显地比成年猴更加频繁地在树冠中移动,却很少下地。它们还经常使用跳跃的方式通过树冠间的空隙。从观察到摔下树的事例分析,青少年猴从树上摔下来的风险比成年猴大。本文进而讨论了影响秦岭金丝猴空间分布和移动的因素,比如说身体的重量等.  相似文献   
63.
从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Pers.) Lesch.)乳汁分离得到4个强心苷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毒毛旋花子爪哇糖苷(1)、铃兰毒苷(2)、毒毛旋花子阿洛糖苷(3)和glucostrophanthidin (4)。化合物4为首次从见血封喉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均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4.
海南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3,3'-(3-hydroxypropane-1,2-diyl)diphenol(1)、guaiacy lacetone(2)、6-羟基-2-(4'-羟基-2-苯乙基)色酮(3)、6-羟基-2-(2-羟基-2-苯乙基)色酮(4)、6-羟基-2-(2-苯乙基)色酮(5)和5α,6β,7α,8β-四羟基-2-(4'-甲氧基-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5.
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C4,LDH-C4)是精子能量代谢的关键酶类之一.为了研究前期发现的1个LDH-C4基因突变(L178X)对LDH-C4功能的影响,在已构建的LDH-C4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LDHC的基础上,利用PCR定点诱变技术,制备了L178X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LDHC/L178X,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诱导其表达.对该载体进行限制性酶切表明,插入的LDHC基因cDNA约1000bp;序列分析表明,该插入片段读框正确,带L178X突变.SDS-PAGE及免疫印迹显示,携带该载体的菌体可表达分子量约25kD的蛋白质,后者可被兔抗LDH-C4血清特异识别.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活性染色表明,所表达的产物没有LDH活性.本研究成功进行了LDH-C4的1个突变体的原核表达,为研究LDHC基因突变对LDH-C4功能以及男性生育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云南主要烟区烟蚜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省红河弥勒、楚雄东华、昆明寻甸、丽江七河及昭通昭阳共5个烟区的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种群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5个烟区烟蚜对甲胺磷均产生了中等或中等程度以上抗性。红河弥勒和昭通昭阳两烟区烟蚜对氧化乐果产生了中等或中等程度以上抗性;楚雄东华、红河弥勒、昭通昭阳和丽江七河烟区烟蚜对硫丹产生了中等或中等程度以上抗性。对其余杀虫剂尚处于低抗以下水平。  相似文献   
67.
解淀粉芽胞杆菌关键酶基因过表达对鸟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鸟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3个关键酶编码基因(prs,purF,guaB)过表达对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生产鸟苷的影响。【方法】利用穿梭表达载体PBE43,构建含有prs、purF和guaB基因的单独表达载体和prs、purF基因的串联表达载体,将它们分别转入鸟苷生产菌B.amyloliquefaciens TA208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测定各工程菌株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酶活检测分析关键酶基因扩增对肌苷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摇瓶发酵实验考察工程菌株与对照菌株的生长、耗糖和鸟苷积累情况。【结果】转录分析结果表明prs、purF和guaB基因过表达的同时都伴随着自身转录水平的显著上调。与此同时,prs和purF基因单独表达均轻微下调了嘌呤操纵子的转录水平,但是guaB基因的过表达并不影响嘌呤操纵子和prs基因的转录。酶活分析结果表明prs和purF基因扩增并不影响肌苷酸脱氢酶的活性,guaB基因的扩增使其活性提高了126%。摇瓶发酵实验发现prs和purF基因的单独过表达均未促进宿主菌合成鸟苷,而含guaB基因过表达载体的工程菌鸟苷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20.7%。将prs和purF基因串联表达后,鸟苷产量提高14.4%,糖苷转化率增加6.8%。【结论】过表达guaB基因能够大幅提高鸟苷产量,而prs和purF基因只有实现协同表达才能对宿主菌积累鸟苷产生积极影响,为通过代谢工程技术提高鸟苷产量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8.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 Linn.)和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tomentosus Linn.)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从地胆草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72%;从白花地胆草中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2.08%。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在萜类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地胆草与白花地胆草的脂溶性成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活性,且白花地胆草的抑菌活性强于地胆草。  相似文献   
69.
海南产木薯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呋喃(1)、肥牛木素(2)、3-吲哚甲酸(3)、3,9,13-megastigmanetriol (4)、穗花杉双黄酮(5)、yucalexin P-21 (6),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4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喉鳞癌Apaf-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喉鳞癌细胞存在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是诱导细胞凋亡的肿瘤抑制基因。为探讨Apaf-1基因在喉鳞癌发生中的作用,应用半定量PCR方法分析Apaf-1的表达,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odization,CGH)和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方法对喉鳞癌病人Apaf-1基因所在的12q22—23区域缺失情况进行研究.并用甲基化特异PCR对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例喉鳞癌组织出现Apaf-1 mRNA表达明显下调,占40.7%(11/27),而6例良性喉肿瘤未发现缺失或下调;CGH分析发现,18例喉鳞癌仅发现2例存在12q22-23区域缺失,未发现扩增;LOH分析发现,72例喉癌组织Apaf-1基因的5个多态位点LOH发生频率低,分别为18.2%(D12S346)、13.9%(D12S1706)、18.2%(D12S327)、22.2%(D12S1657)和16.6%(D12S393),11例出现Apaf-1 mRNA下调的喉癌组织均检测到启动子区甲基化,而16例Apaf-1 mRNA表达未下调者仅1例有甲基化,两者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001)。通过以上结果,首次证实Apaf-1基因与喉鳞癌相关,在喉鳞癌中Apaf-1基因缺失发生率低.提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首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