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依据玉米育种实践和亲本性状遗传规律的资料,从亲本自交系外部性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有预见地组配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亲本的“株型”、“果穗类型”、“雄穗类型”、“果穗性状”和“抗大、小叶斑病性能”等主要性状,与杂种优势的大小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亲本自交系的上述性状的差异,选择并合理搭配杂交组合,可以大大提高强优势杂交种出现的机率,从而提高了搭配杂交组合的预见性,减少了杂交育种工作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胡杨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拉干样区内,距河道不同距离选取40棵胡杨树(Populus euphratica)采样,使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胡杨叶片相对含水量(fuel moisture content,FMC)、等效水厚度(equiv-alent water thickness,EWT)、叶绿素含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差异,以及随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FMC、EWT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MC、EWT、叶绿素含量与河道距离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距河道越远,3项指标均随距河道距离的增加极显著的减少,其中EWT与距河道距离的相关性最大(-0.577)。温度变化对FMC和EWT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P>0.05)。因FMC、EWT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的平均值在胡杨树个体尺度/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但在单片叶子尺度上FMC和EWT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而胡杨树个体平均和单片叶子的EWT与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相关(P<0.01)。由于EWT与距河道距离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极显著,而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因此,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建议将EWT作为干旱区河岸生态系统植被含水量遥感监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繁峙县代堡大队位于晋北黄土丘陵地区,海拔一千多米,年平均气温8.3℃,降水量300毫米。晚霜在4月中下旬,早霜在9月中下旬,无霜期130—140天。土壤为黄色粉砂壤土,较为瘠薄。谷子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谷子害虫又是造成谷子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治谷子害虫对于提高全大队粮食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占番茄面积最大的春季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番茄,近些年由于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致的病毒病发生为害,每年都程度不同地造成损失,全国番茄抗病育种协作组在确定TMV为抗病育种主攻目标的同时,以Pelham,J(1968)提出的基因对基因的相关性概念为TMV株系分类的原则,进行了全国番茄TMV株系鉴定的联合试验,鉴定结果:我国为害番茄的TMV存在着株系分化,其中只侵染感病品种(+/+)的0株系占有TMV自然群体的绝大数量,这一株系普遍存在于我国南北各地的番茄产区(重庆、兰州、西安、南京、上海、北京、吉林、哈尔滨、广州);少数地区(西安、南京、北京)出现了侵染Tm型抗病品种的1株系;能侵染Tm-2/Tm-2纯合基因品种的2侏系(南京、吉林)和能侵染Tm/Tm、Tm-2/Tm-2两个纯台基因及Tm/Tm·Tm-2~(nv)/Tm-2~(nv)复合基因品种的1.2株系(北京)仅在局部田块里分离出。随着这些TMV株系的出现,育种工作者可采取相应的对策,利用有关的抗源材料,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新的抗病品种和后备材料,从而掌握了控制病害的主动权。同时,摸清病毒株系也为抗病品种的推广、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再则,我国自国外引进大量抗TMV基因的番茄品种仅短短十乡年历史,却分离有2和1.2株系,这对我国各地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含Tm-2抗病基因的番茄品种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其分化原因,究竟是通过引种传入的或是株系分化现象,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玉米稻”一个大粒株系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判明它是一个四倍体类型,多数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48,但有许多花粉母细胞是非整倍性的或二倍和三倍性的,也看到极少数八倍性花粉母细胞。四倍性花粉母细胞的四价体数目比一般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的四价体少,平均每个花粉母细胞有2.9个四价体。此外在四倍性或近于四倍性的花粉母细胞的终变期看到核仁体积增大,被苏木精染色深,少数花粉母细胞除一个大核仁外,还有许多小核仁或有类似核仁物质散在于染色体间。作者对这个四倍体水稻的细胞学特点做了简短讨论,并指出它在水稻育种上可能有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林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能够促进森林的自然更新与演替、优化森林结构和养分循环,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塔里木河中游历年径流量、耗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等水文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拟合优度t检验与种群结构动态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水文条件对胡杨荒漠河岸林林窗数量及其形成木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0年前塔里木河中游水量较为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胡杨生存发育的需水量。自1980年来,塔里木河中游年径流量(R2=0.785,P < 0.01)与耗水量(R2=0.524,P < 0.01)呈明显减少趋势、地下水日益匮乏,其埋深呈直线下滑趋势(R2=0.8618,P < 0.01)。这导致河道两岸的胡杨林生态用水日益紧缺,从而引起胡杨林林窗现象频繁出现,尤其是在1997-2006年期间。2)随着中游年径流量与耗水量逐渐减少、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加,林窗内胡杨形成木数量则变为增长趋势。3)林窗形成木除1957-1966、1967-1976年属衰退型外,1977-1986、1987-1996、1997-2006和2007-2016年均呈现增长型特征。特别是林窗内胡杨形成木Ⅱ级幼龄树大幅度增加,其表现出胡杨林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特征。4)由模型显示,林窗及其形成木数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径流量降至17.81×108 m3时,林窗内的胡杨将面临高峰死亡。由此可知,在干旱区水文条件是决定胡杨生死的主导因子,也是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林窗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园林植物叶面微结构会影响其截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选取乌鲁木齐市主干道10种常见落叶阔叶树种,采用水洗滤膜法测定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大颗粒物(PM>10)、粗颗粒物(PM3—10)和细颗粒物(PM1—3)的滞纳量,探究不同粒级颗粒物含量及其占总颗粒物含量的百分比;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绒毛长度、气孔半径、凹槽宽度等),分析叶表面在微观结构下各形态特征与其不同粒级颗粒物吸附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颗粒物滞纳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榆树总颗粒物滞纳量最高(53.38±0.71)μg,是红瑞木总颗粒物滞纳量(4.90±0.64)μg的10倍;PM>10颗粒物平均含量占TSP约80%。榆树的PM3—10、PM1—3滞纳量最高,达(9.14±1.08)μg和(7.75±0.05)μg,是其他树种的3—5倍。气孔数量与TSP、PM>10颗粒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个杂交组合、两个定性品种66份试验材料多点鉴定的结果表明,烟草杂种F_1花粉植株后代的性状表现基本一致,同时看到亲本性状在花粉植株后代的各种重组类型,以及一至三代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发现有生活力减退的现象。根据育种目标,选出三个较好的株系供扩大鉴定和利用。认为花粉育株这一方法应用于烟草育种是有希望和可能的。关于春烟试验田部分材料出现高矮两种植株的现象,据初步分析认为是因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但对此以及以后各世代的表现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植物生活史中,种子扩散和种子休眠是物种为提高种子萌发率而进化出的生存策略,在时间和空间上规避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建成所遇到的风险,种子扩散与休眠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物种响应不同环境胁迫的进化选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检索到1017篇1999—2022年期间发表的关于种子扩散与休眠等生活史策略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 6.2.R1和R软件的“bibliometrix”程序包提取样本文献数据,利用可视化手段展示了该领域年度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作者、关键词趋势等信息。根据对样本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1)种子扩散与种子休眠之间显著负相关,显著性程度随环境和组织层次的变化表现出差异;2)某些荒漠植物为适应极端环境,进化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的种子,不同形态的种子分别对应不同的扩散能力和休眠水平的组合,以提高种子扩散后的成活率,扩大种群范围;3)休眠使种子在扩散过程中保持活性,所以最佳扩散距离与休眠水平的权衡是物种繁殖策略领域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4)种子的休眠和扩散特性及其他生活史策略具有协同进化特征,种子扩散与休眠之间的关系还受到环境温度、降雨量、种子数量和大小等因子的影响。种子休眠和扩散策略的进化目标均在于帮助物种应对生存环境的不可预测性,提高适合度,保持物种的更新繁衍能力。理解植物种子休眠与扩散的关系有赖于对植物生活史对策的联合探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